张创业焊工(第十四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拉开战幕)

9月10日,由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主办的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十四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沈阳举行。

本届大赛决赛设置汽车装调工、钳工(装配钳工)、焊工(组合件焊接)等三个竞赛项目。全国31个省(区、市),金融、煤炭等两个行业以及40个中央企业等共73支代表队参加决赛,参赛选手360人,参赛人数创“振兴杯”大赛历史新高。

为保障大赛公平公正,本届决赛建立了由97位裁判、6位赛场监督、3位仲裁共同组成的竞赛执裁、监督队伍。大赛历时4天,360位青年技能“高手”将展开激烈角逐,争夺青年职业技能竞赛领域的最高荣誉。赛事期间,为进一步突显“育人”的根本理念,在青年中营造“手中有本领、成长有路径”的良好氛围,主办方还将穿插举办名师技术点评会、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发展分享会等系列活动,激励广大青年职工提升技能,矢志报国。

张创业

“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是新型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关键一环。作为中国技能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杯”大赛是为数不多的每年举办一届的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被誉为青年技能人才的年度“华山论剑”,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3届,在技能育人领域成果丰硕,累计有1300多万名青年技术工人参加各级竞赛,22万名青年通过技能竞赛活动晋升技术等级,一大批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技术能手”等表彰奖励,“振兴杯”成为引导广大青年职工技能成长、岗位建功的闪亮品牌。

选手心声参赛为突破自我

9月10日上午,秋高气爽,来沈参加“振兴杯”大赛的360名选手陆续来到驻地报到。随着大赛战幕拉开,在比赛的4天里,他们将参加理论考试和实操比赛,争夺钳工、焊工、汽车装调工三个竞赛项目的桂冠。

在驻地一楼,LED显示屏上有使用微信扫描的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够了解有关大赛的各种信息。在显示屏前,记者看到一名青年男工正在扫描二维码。他告诉记者,他叫郑强。参加本次“振兴杯”主要是为了突破自我,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他对大赛的各项服务感到很满意。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来沈阳参加“振兴杯”的比赛,他原本是一名飞机加油员,后来做了一名汽车修理工,如今成了一名汽车装调工,虽然工种多次变换,但他一直在学习技术。他表示会尽力争取一个好名次,无论做什么事情,特别是参加大赛,要有一个好心态。

周立伟、张春野都是90后,是吉林一汽大众的员工。在来沈阳参加大赛之前,他们接受了集团内部的培训。他俩告诉记者,全国青年技工高手如云,参加比赛就是要通过与各地选手“过招”,回去后继续钻研技术、提高水平。

理论考试比以往更突出了全面性

9月10日,“振兴杯”理论考试在沈阳市旅游学校举行。

据了解,今年的理论考试比以往更突出了全面性,对参赛选手的知识更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这项国家级大赛的理论考试连续14次设置在同一所学校,对该校的学生也起到了激励作用。

来自“中国能建”的焊工张创业,第一次进入“振兴杯”总决赛。他坦言,实际操作虽然重要,但绝对不能脱离理论指导。实践和理论要紧密结合,否则,实践很难有突破。他表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取得好成绩。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钳工、焊工和汽车装调工考试恐怕离不开机器轰鸣的厂房。然而,时代的发展,对职业技能的理论知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自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的张旭光是钳工比赛的裁判,他说,无论是在比赛还是在工作中,选手们都要活到老学到老,理论必须与时俱进。这次理论考试分数占总成绩的20%,理论知识考核得比较全面,除了基本的工艺知识点,还有工程的技能要点和在实际工作中接触不到的理论,这是为了丰富选手的知识面,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理论也在不断创新。

“振兴杯”每一届大赛的理论考试都设置在沈阳市旅游学校。每年,学校都会承担起志愿服务工作。看到全国顶尖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在大赛中一展身手,职业学校的学生们也是深受鼓舞。

市旅游学校学生魏云龙告诉记者,他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比赛云集了全国各地的职业技能高手,我们一定要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争取在更高的舞台上,展现出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风采。”沈阳市旅游学校团委副书记李明浩表示,连续十四次承办国家级大赛的理论考试,不仅展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更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在职业技能发展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本版稿件由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何强

实习生陶森、程浩、吴承天、陈浩然采写王雁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