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老师:
你好!
我很荣幸能够通过三年的奋斗最终升入心仪的高中,对学生兴趣爱好的注重一直是我校的特色,体现于种类繁多的社团活动中。我从学长那里了解到,社团主要由学生“申办”与“运营”,因此更加符合学生喜好。
在浏览社团名单之后我大致了解了同学们的爱好偏向。不用说,对于主流文学的爱好一直是热门主题;然而就现况而言,我觉得或许同学们的摄入过多却不愿意通过锻炼将精髓有别于杂质并且将后者予以拒绝——过度不假思索的阅读模糊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名单中文学社团大都是阅读爱好者的聚落,其中对阅读书目的分程度细化到令博物学家都感到眼花缭乱了。
可是除此之外呢?创意交流、话题研讨一类的呢?却不见踪影了。我觉得学习应该是一种闭合的交互的回路,而非“扩散作用”只是一味汲取。
时至今日,各类材料一应俱全,良莠不齐。针对所需内容的择取与摒弃因而显得愈发重要了。只是囫囵吞枣、海纳百川的话很难有效提升素养,搞不好还会出现意外,嘿嘿,可能就像我。持续的远超消耗的摄入势必导致肥胖,而肥胖大多又致油腻与混沌。如果明确定位前盲目迈入波涛汹涌中,估计没什么好事。
我想创立一个支持输出的社团,召集一批热血沸腾的憧憬未来的人,安静地在一个角落喧嚣。无需过度的口舌,以笔代之,我们可以在纸上夸夸其谈聒噪不止;而我们的稿纸也将与我们面前的书相平等,我们不再甘于只做前人思想的容器。我们将会是创造者,引领者,初衷是:“认真地幼稚。”显而易见的,缺少阅历的支持,我们也许会像失了水而浮空的莲花一样。扯远了,希望您能批准我的请求。
此致敬礼
杭晓舟
6.25
杭州四季青中学 初二 徐嘉昊
点评:
这封信里有作者对“社团”独到理解,既隐含着一些对现状的批判,也有建设性的意见,“我想创立一个支持输出的社团,召集一批热血沸腾的憧憬未来的人,安静地在一个角落喧嚣”,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构想。可惜,一个面向社会的好点子,需要充分考虑到受众,为了便于更多的人了解,作者需要采用更为平实的语言。
杭州越读馆语文教学负责人、独立语文教师 郭初阳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