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最低薪资(郑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 730元)

□头条新闻·大河新闻记者刘瑞超

从今年7月1日起,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调整,由每人每月7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730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的侵害。郑州市民政部门向全市68872名低收入居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发放了一张奖券,每人500元的总金额为3443.6万元。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第一次会议召开了保护群众工作情况介绍会。

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家庭,按照新标准的100%确定最低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730元;面积在0.3亩以上的,按照新标准的70%核定最低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511元。

城市极端贫困家属的基本生活水平

按新标准100%核定人均耕地0.3亩/户以下特殊贫困对象基本生活水平不低于13140元/人/年;家庭人均耕地0.3亩以上的,按新标准的70%核定为每人每年不低于9198元。

【调整】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30元

据了解,2009年,郑州市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自然增长机制,2019年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截至2020年12月,该市有53296个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352个城市和农村特困家属,21639人需要临时援助。

郑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明杰表示,从2020年7月1日起,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统一调整,由每人每月7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730元。本市特困扶养人员的基本生活标准按照最低生活标准的1.5倍执行,由每人每年不低于126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3140元。

为了减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不利影响,让困难的人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郑州市充分发挥民政扶贫作用,完善城乡低保申请人收入、财产认定办法,细化刚性支出和就业成本扣除,实行低保逐步退休。

【措施】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

除上述措施外,为了使困难群众更好地应对疫情,郑州市民政局发布了《郑州市民政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它界定了新的社会援助申请的对象,进一步优化和简化了审查和确认程序,并实施了首次援助和后续补充程序;对于已列入生活津贴的困难家庭,可酌情延长定期核查的时限。

郑州市民政局四级研究员涂擎表示,他们发布了《郑州市民政局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一步做好临时救助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各类贫困人口因防疫控制造成的生活困难,应及时开展救援工作。为充分发挥临时救助系统在防疫期间的应急和过渡性救助作用,我们将重点关注因防疫原因暂时无法外出工作的困难家庭中被隔离人员,切实加大临时救助力度,防止以农民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再次陷入困境和贫困。

同时,丰富了救济内容(除临时救济金外,还发放了米粉油、防疫物资等生活物资)。加大救济力度:进一步提高乡(街)临时救济的审批数量。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贫困人群、贫困人群和贫困人群,县(市、区)应给予临时协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乡镇(街道)及时激活临时救助资金,并按照急诊科临时抢救方法进行急救。抢救工作可以通过“一案一议”的方式进行,为皇冠肺炎的新生命服务。

扩大救助范围:对基本生活困难的非本地户籍流动人口,直接在发生紧急情况的乡(街)或县级民政部门采取应急临时救助方式实施临时救助。精简工作流程(取消户籍申请限制、取消家庭经济状况检查、民主评议、宣传等环节、实施急救),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市民政局按照“外防进口、内防扩散”的要求,成立了10个检查监督小组,由小组成员牵头,对疗养院等防疫重点领域进行巡查,全市养老院、福利院严格实行闭环管理,及时了解居民生活状况和安全,发放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确保全市养老院、养老院、福利院零感染。

同时,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困难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关爱服务,开通24小时未成年人临时救助热线0371-68953532,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妥善安置困难人员。疫情期间,全市共向1.89万名空巢老人发放了10个口罩,共计18.9万张,让空巢老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此外,及时启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全年共发放临时性价格补贴537543人次,3857.11万元。疫情期间,全市共向68872名低收入对象,特别是贫困抚养对象和低收入对象发放每人500元的奖金消费券,共计3443.6万元。

作者:刘瑞

资料来源:大河日报

郑州新媒体运营薪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