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营管理论文10000字(生产运营第一负责人:感觉把化工生产中的所有危险都经历了)

1 大四毕业设计师跟着一博士做纳米改性聚丙烯。刚开始是打杂,洗瓶瓶罐罐 有时要用甲苯。师兄从来没和我说过甲苯有啥危害 也不叫我戴手套 经常被甲苯溅到手上,也不戴口罩 在甲苯蒸馏装置边一呆就是一下午 后来我怀疑自己白血球从那时就受影响了



2 后来开始要做实验了 师兄带着我去后山上的气体站买钢瓶气 俩丙烯液化气罐放在他的破自行车后座上从三十度的坡上往实验楼里运。有次瓶子掉了 骨碌碌往下滚,师兄催着我赶紧跑下去扶瓶子。后来看师兄的脸色也不太好 估计是怕反复充气钢瓶老化 极端情况下天气热加上碰撞挤压 一旦减压阀坏了或漏了就容易出事 也不知道这个师兄现在在何处 希望一切都好


3 再后来毕业进了石化厂 去国营老厂实习 夜班跟着老员工去巡检 跑到裂解炉边上 老员工掏出一根烟抽了起来...然后打开看火孔的门把烟蒂扔了进去。我估计现在应该已经没人这么干了吧


4 三年后跳槽某五百强 做精细化工。工厂边上是同一集团下面的兄弟工厂。某天早上交接班完发现来了好多人 120急救车来了 然后警车也来了。隔壁厂一个维修工程师夜班的时候在搅拌釜里检修 交班后白班的人重新启动了搅拌釜...加标上锁没做好 一出事就是人命大事


图片来源:Pexels


5 生产中会用到易燃可燃的溶剂 做housekeeping也要用溶剂 就像在学校用甲苯洗瓶子。下面的工人把擦过溶剂的抹布混在一般垃圾里 下午巡查的时候发现垃圾桶冒烟了。溶剂是危险废弃物 沾了溶剂的抹布也是危废,需要单独收集而且不能在阳光下直射暴露。新的环保法出来后 不当处理危废超过三吨就要去吃牢饭了。后面的工作中我亲身见证了新环保法入刑第一案...


6 后来被公司派到外地工厂 负责的装置有很多易燃危险品。平时正常生产还好 检修和技改是最容易出事的。特别是涉及溶剂的储罐和管线需要动用火热作业的,要反复置换 清洗,管线脱开或加盲板。碰到甲类厂房边生产边施工的更是如临大敌。战战兢兢两三年下来没出过大事。装置一两年后 装置里的一个溶剂储罐顶部管线动火时还是出了事,闪爆 死了承包商。就像前段时间上海化工区的老东家发生的重大事故死了六个承包商 也是因为溶剂罐内残留物挥发造成的闪爆。很多时候一个静电或是铁质工具击打造成微小的火花就能引发一场爆炸。我后来的做法是一遍遍地用水洗 加强制通风 加实时可燃气体检测,加不间断监火,就这样还得避开夏季白天高温的那几个小时,挑早晚温度低的时候干活。印象中我自己就有两次拿了灭火器上去灭火星子或小火,这一行干久了就变成彻底的风险厌恶者,老是想着防范那些小概率事件。到了个新地方 就留意紧急撤离路线...也算是职业病了


生产运营管理论文


7 再后来成了一个合资企业的生产运营的第一负责人,产品和原料里涉及腐蚀有毒 易燃易爆,硬件设施和软性管理都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感觉把能在化工生产中遇到的危险都经历变了。某中间体一旦接触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剧烈反应生成盐酸,好几位一线的班组长在处理带压管道时被喷溅出来的物料腐蚀 受过灼伤,用大量凉水冲洗后送医。还遇到吊装时吊耳脱落砸到员工头部造成重伤,万幸的是安全帽佩戴正规 保住性命。还有承包商不服从管理 不按要求系安全绳登高的,其实高处坠落一直是造成重伤和死亡的重大风险之一,集团里的兄弟工厂时有发生。容易出事的还有叉车事故,撞到或发生翻车事故都容易出大事。我后来的理念是室内有操作人员区域尽量能杜绝叉车 用其他搬运工具替代。避免把叉车当成设备吊装和转运的替代工具,容易翻车。


吊装是另一个事故重灾区,很多吊车和司机的证件都有问题,一查一个准,很多时候承包商为了节省成本尽量选小的吊机 一旦有些意外因素就会造成悲剧,一旦吊机侧翻 物损人伤就是大数目。一直记着一位老领导给我的告诫:只要安全不出事 就出不了大事。与各位生产管理的同仁共勉。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化浪视野”

知乎作者——顾小靓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