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将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如何建设?)


近日据相关资讯了解,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印发《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建设10000家地方生态农场。

《意见》中提出相关任务:

1. 推广一批生态农业技术模式

鼓励以生态农场为主体,推广应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污染修复等产地保育技术,化肥农药减量、有机肥替代、生物防控等技术,生态田埂、生态沟渠、生态廊道等田园生态系统建设技术。

2.构建一套生态农业监测体系

督促生态农场建立台账,如实记录生产经营全过程情况,作为生态农业技术应用和实施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对生态农场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农产品质量等进行采样检测,对生态农场的投入产出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等进行综合分析,加强生态农场跟踪评价,及时反馈评价信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通过以上两点,高标准农田建设正是国家级生态农场建设基础。

生态农业旅游运营策划

高标准农田概述以及建设内容

高标准良田的定义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属于“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稳定保量的粮田。

高标准良田建设的内容主要分为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地力建设工程、科技支撑工程。

田间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田网、渠网、路网、电网、通讯网等建设,这样可以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农田排灌能力、网络通讯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

地力建设工程: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建设,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这样可以提高农田基础地力和农业生产能力。

科技支撑工程:集成包含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 、生长环境智能化监测、农业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物联网技术。从而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应用能力。

农业管理平台建设

建立农业管理平台,对农业生态农场的种植环境、生长周期、气象和气候数据、病虫害资料数据、农田经济数据、农产品溯源数据进行统一记录、管理、展示,有利于管理者更直观的分析、评估和决策。同时可以向政府公开共享数据,协同监管,保障生态农场的标准性。

国家级生态农场建设,国家有扶持吗?

《意见》上说明,探索一套生态农业扶持政策,以生态农场为重点对象,探索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深松整地为重点的地力补偿政策,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减排降污、农膜回收利用为重点的环境补偿政策,稻田甲烷、农用地氧化亚氮、动物肠道甲烷、畜禽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减少排放为重点的低碳补偿政策,以及技术优先推广、专家优先服务、金融优先支持、用地优先保障、产品优质优价等配套扶持政策

时至今日,农业发展都受国家重视,国内农业虽然不如国外发展迅速、发达, 但是只要有这个目标理念,响应国家号召,获得国家支持,未来农业将是国家发展的第一步。

总结

为响应国务院农业农村部的号召,建设国家级生态农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标准,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监督,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建设国家级生态农场,持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生态农场建设成为推动农业生产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手段。

相关内容摘自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印发《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

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请关注,在主页文章置顶可查看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