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贵宾理财经理(财富管理人才争夺战:平安私行再发“英雄帖”抢夺财富管理制高点)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电影里的这句经典台词流传至今,耳熟能详。

人才向乃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在财富管理领域,能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优秀人才,更是各家机构争抢的目标。以迈入私行第一梯队的平安私人银行为例,虽已手握互联网、技术、投顾等重军,但对财富管理行业的精兵良将仍然求贤若渴。因其深知,在财富管理“疆场拼杀”,既不可缺竞争力强悍的业务产品,更不能少推进战车疾驰的人力“引擎”。

2021年还剩两个多月,平安私人银行再发招贤“英雄帖”,此举实与其打造人才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的总体战略一脉相承。

人力战术“不走传统老路”

历经多年大浪淘沙,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棋至中盘”。随着高净值群体规模持续扩增,机构争食“蛋糕”的胃口越来越大。此间,各路兵家的市场定位、经营策略相异,共同点则在于都离不开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人。

根据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中国)发布的《中国金融理财人才素质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2020年财富管理工作者已近1040万,目前还在攀升,反映从业人员体量增势良好。但,这并不代表整个行业发展无忧。

首先,财富管理行业的人力资源正由销售驱动向客户需求转型。在机构普遍实施以业绩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下,多数从业人员对于客户的服务仅停留在销售层面,无法根据对方的财务状况、个性化诉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全面分析,并提供量身订制、切实可行的理财方案。

其次,据艾瑞咨询此前调研,93.5%的财富管理机构认为专业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但报告直言,多数从业人员仅具备某个领域的投资经验,能满足客户综合化需求的综合型专业人才缺口较大。“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较行业发展趋势存在滞后性,高素质财富管理人才已成为严重稀缺的行业资源。”

那么,今已跻身财富管理“头部军团”的平安私人银行,当初如何思量人力?

2018年,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说了这样一番话:“同样爬山,过去人家每小时走6公里,就算后来者每小时走7公里,追上前者要15到20年。现在时代给了机会,创造了飞机。只要坐上‘集团优势’和‘科技赋能’的飞机,会大大缩短追赶的时间。”其言下之意很明了,“人家步行,我坐飞机,不走传统老路。”具体到平安私人银行的人力战术,即以此为“策”拉开帷幕。

集团优势方面,按照平安集团的战略部署,平安几万名顶级寿险业务员都成为“流动的私行中心”,开辟“私行+投行;个金+团金”新方向。同时,服务财富和钻石客户的私行客户经理从1000位扩军至超4000位,并从销售固收类产品扩展到公募、私募及提供法税服务。多措并举下,平安私人银行人员队伍的能力,从数量到质量均获“升级”。

与此同时,平安私人银行于2019年建立包含投研、投顾专业中台、派驻投顾、远程投顾、线上投顾等五大团队的投顾中心,形成自上而下的客户经营服务机制和全流程闭环,加速向综合财富管理机构转型步伐。

科技赋能方面,除了采取“AI+T+Offline”(人工智能+远程线上专员+线下理财经理)模式,用科技与人力“协同”为客户量身定制资产配置服务外,平安私人银行还在平安口袋银行APP推出“听见财富”、“平安智库”、“平安观点”等栏目,本质同系借力科技聚合内外部专家,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投资资讯。

进入2021年,平安私人银行藉由多渠道联动、多角色协同、全场景覆盖、多媒体交互的“随身银行”,将自助终端与人工坐席、客户经理、专家投顾、线下网点人员高效连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闭环服务。这不啻印证前述报告称,财富管理行业的数字化变革正快速推进,对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客服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拥抱科技、善用科技,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不被淘汰。”

不难发现,种种“不走传统老路”的人力战术,从容化解报告所忧财富管理行业人才发展短板,成为平安私人银行超速崛起的强劲后盾。

新晋人才更拓“市场蓝海”

被誉为“经营之圣”的索尼公司前总裁盛田昭夫曾称:“公司最大资产并非拥有庞大的成功,不是靠理论,不是靠计划,也不是国家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

很显然,平安私人银行同样深谙人力之“道”,故在人力战术到位的基础上,继续招贤纳士,为下阶段“超车”聚力。据其最新发布“英雄帖”,这次是从社招、校招两端同步扩充财富管理人才。

社招方面,主要开启私行金融顾问、贵宾理财经理、财富业务部总经理、私行业务部总经理等职位招募。值得一提的是,因银保业务高速增长,而理财顾问团队存在数量不够、精力不足等问题,平安银行近日推出“新银保”模式,并为此启动“平安银行家”招募工作,大批吸纳懂保险的私人财富顾问,欲打造从资产配置视角出发,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的财富管理“尖兵”。

无疑,此举也会令平安私人银行获益。正如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指出,将原财富管理板块业务与银保业务深度打通,是平安零售发展和大财富管理的未来方向。“平安银行私人财富顾问远期招聘,或在1万至2万人左右。”

校招方面,平安私人银行制定“私行财富管理培训生计划”,通过完善的培训体系,向年轻人传授“有工具、有方法、高质量、高标准”的精品课程,为其大幅提升客户画像分析、市场动态分析、投资组合管理、持仓分析跟踪等核心专业能力。这正应了平安私人银行投顾总监兼投顾中心总经理黄程献所言:“在平安,大家都能获得‘螺旋式’的成长。”

尤为瞩目的是,为给予年轻人足够成长空间,平安私人银行并非简单地唯业绩论,而是以客户的“财富健康度”(资产增值速度)作为考核指标。

平安银行运营管理经理陈庭波

“从以产品为中心走向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过程中,顶层设计再好,若不改变传统考核机制,落到执行层面还是会发生偏差。”平安私人银行总裁李明表示,“所以,我们把客户的‘财富健康度’、人员的‘能力评鉴得分’等指标前置,强化队伍‘懂资产’的能力,以提升客户的‘财富健康度’,让更多人享受财富管理的红利。”

李明进一步指出,当前民众比过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专业财富管理服务。“从全球看,随着疫情影响持续,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反观国内,经济稳中向好,高净值群体规模还在提升,资产配置需求还在释放,为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开辟更大空间。对平安私人银行而言,在不断研推新产品的同时,要从各方面做好服务,提升客户体验,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以更深拓市场蓝海。”

的确,瑞士宝盛集团首席执行官鲍里斯·F·J·科勒迪曾经说过,“虽然私人银行需要大胆的新愿景,但也要继续提升基本技能、竞争力,以及更好和更有效服务客户的必要能力。”因为表面上,私行能力反映在投研、渠道、资源对接等方面,但这些终究要通过人才的能力来体现。换言之,有无过硬人才队伍,很大程度决定一家私行真正的实力。反过来,实力强的私行在人力建设上更好,又会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由此不难理解蔡新发所言:“线下为主,科技赋能,高素质人力发展是财富管理必行之路。”身处零售战略转型2.0时代,平安私人银行以高质量的人才“生力军”抢占财富管理市场制高点,当属必然。

人力“引擎”全开,平安私人银行“战车”超轶绝尘!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