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年轻的时候,做过小买卖,我经常跟在爸爸妈妈的身边,一是为了帮忙,二是为了玩。虽然那时年少无知,但也切实感受到小商小贩的辛苦,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有时还要经受无理客户的刁难,同行间,时不时还有地盘纠纷,确实不容易。
工作之后,我买东西从来不还价,也不会斤斤计较小零头,不是自己多有钱,而是甚至小商小贩的不容易。自己多那几块钱不会变富,少那几块钱也不会变穷,心里舒服就好。多年来一直如此,即使经历过一些不愉快,我仍然没有改变初衷,小商贩不容易。
几十年的购买经验告诉我:虽然小商小贩不容易,但有些方面不得不防,人心难测!几次典型的经历让我感触颇深,每次买东西或者消费,都会多留心。我们维护小商小贩的合法收益,但一定不能助长他们的不合理收入,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
跟妈妈赶集卖货的时候,妈妈为了让我老实一点,会给我买一些吃的,特别是比较耗费时间的瓜子。我记得一块钱就能买一大兜,够我吃上一上午。但有一次,一个中年妇女提着一兜瓜子找卖瓜子的人打架,说是缺斤短两。最后,瓜子摊主又多给了妇女一份瓜子才了事。
事后,我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说:瓜子摊主确实经常缺斤短两,一般人买了瓜子直接吃,很少有人回家称重的。但这次瓜子摊主遇到厉害角色了,这个中年妇女家就在集市附近,她买完瓜子之后感觉分量不够,直接到家称重,然后找了回来。我对比了一下妈妈买的和中年妇女买的,同样的价钱,东西差挺多。
前段时间,我打车去车站,我有一个盯着价钱的习惯,不是不相信司机,而是感觉坐在车里没事干,计算一下公里和价钱的关系。当我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我看见价格表上显示19元,而司机快速地按了一下按钮,就变成了21元。司机的举动让我大吃一惊,我要是没有看着价格,也许就花了3元的冤枉钱。
我问司机师傅:师傅,不是19元吗?怎么变成21元了?司机师傅是一个50多岁的男人,他红着脸又按了一下按钮,价格就又成了19元了。司机解释,那是上一个人的计价,不小心按错了按钮。你知我知,大家心知肚明就算啦,我匆匆付钱就走开了,没有投诉司机,也没有谴责司机,但以后坐车更留心了。
近期,去菜市场买水果,要了三种水果,店主是一个老头,称完一种水果就会在计算器上打上价格,依次累计。我一直留意着电子秤上的重量和价格,当店主给出总价的时候,比实际价格高出9元钱。我把三种水果分开,一个一个地放在称上,问老板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一共多少钱?
店主一拍脑袋,刚才怎么出错了?我告诉他:你是不是按错键了,一下差了9元钱。虽然我没有深究,但从店主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确实故意地,在顾客不经意的情况下,多加钱。我没有说什么,拿着水果走了,但以后这个店肯定是不进了,防不胜防。
朋友们,我们可以体谅小商小贩的辛苦和不容易,我们可以不讨价还价,但以上情况我们也要多加注意,毕竟花的都是自己的辛苦钱。朋友们,您遇到过上面类似情况吗?欢迎留言、讨论、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