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引领大湾区的“智核”梦工厂,携手大学院校打造具有湾区影响力带动力的创新创造创业一流苗床、一流平台……在近日召开的广州市番禺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广州大学城成为瞩目焦点,被寄予发展厚望。
10月19日,2021年第八届粤港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广州大学城启动,赛事紧贴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方向,小谷围岛上掀起青春创新风暴,助力更多粤港澳台青年在此圆梦,为番禺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亲海智城贡献“智核”力量。
▍小谷围岛上,四地青年携手圆梦
本届大赛以“青年荟萃,创领湾区”为主题,鼓励粤港澳台四地青年携手,在大湾区的广阔舞台共同实现梦想。
据悉,粤港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湾区特有的品牌赛事,自2014年举办以来,已跨越8个春秋,先后吸引粤、港、澳、台四地共70多所高校参与,共有2800多项优质项目参赛,建立了超过200名的创业导师联盟专家库,与上百家投融资机构保持紧密互动与合作,全面引领、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和两岸创业生态圈。
此次赛事由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员会、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大学城管理委员会与广州市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广州市科技局、团市委、番禺区委区政府、区统战部、团区委、广州大学城管委会、区科工商信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广州大学城各高校负责双创工作的分管领导以及粤港澳台四地嘉宾代表共60余人出席活动。
▍赛事紧贴大湾区产业发展方向
本届赛事重点结合广州市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方向,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同时,聚焦番禺区重要产业,如珠宝设计、动漫制作、音响等,高度关注传统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此外,大赛主办方特别强调赛事与产业转化结合,根据高校青年学子和科研成果转化的特点来设置比赛领域、赛程和赛道。
▍加大赛事奖金和支持力度
此次赛事总奖金额为58万,超过赛事总承办费用的1/4,为历届赛事之最。除了赛事大奖之外,番禺区政府在支持港澳台青年来粤就业创业下了大功夫,先后出台了支持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政策11条,1+4产业人才政策、青蓝计划、番禺人才小镇创新创业20条等系列措施。
自2017年开始,番禺区每年发放支持包括港澳台及海归青年在内的人才补贴超1.4亿元,并先后设立粤澳青创国际产业加速器、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等7个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示范点,孵化港澳台创新创业项目超过50个,不遗余力支持青年大学生特别是港澳台青年的创新创业。
本届大赛除大学生组、企业成长组外,新增命题揭榜组模块。赛事组委会首次发布《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单车智能停放管理系统》命题,面向参赛团队与社会各创新主体公开征集解决方案,寻求产学研深入合作,从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比赛与应用结合的新模式。
此外,赛事还新增汽车路演特色赛,与广汽集团联手打造“广汽传祺赛道”,邀请往届大赛优质项目团队参赛。参赛队伍与评委同乘广汽传祺汽车在指定赛道行驶一圈,在行驶过程中完成路演,带来新颖的竞技体验。
▍为打造亲海智城贡献“智核“力量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广州大学城及南岸地区集聚12所高校,建成以来共培养60多万大学毕业生,吸引60多名院士在番禺工作生活,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聚,让大学城成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与人才资源最为富集的“智核”。
作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片区组成部分,广州大学城品质提升工作逐步开展,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快建设,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已启用,大学城这座“发展宝藏”正在被激活。
近日召开的广州市番禺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发展蓝图,提出精心打造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中的亲海智城,全力打造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广州大学城作为大湾区“智核”,是产业创新源头,也将成为打造亲海智城、珠江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的重要支撑。
番禺区党代会,也为广州大学城的发展锚定了方向:把广州大学城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最强大脑”、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高端产业要素集聚区、世界一流大学城和引领大湾区的“智核”梦工厂,携手大学院校打造具有湾区影响力带动力的创新创造创业一流苗床、一流平台。
据悉,该项赛事作为番禺区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亲海智城一项重要举措,未来将持续举办,将其打造成为荟集粤港澳台四地青年人才的重要平台和“创领湾区”的特色品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桂来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肖桂来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晓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