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句话出自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
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其本身就是一场规模宏大、波及全国、意义重大的创新活动,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创新驱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旧体制、旧模式,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发展道路。也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激发全社会的巨大潜能,使之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14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草根创新创业,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新引擎。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6月28日,国务院召开会议,部署“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继续强化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支持,为创新创业营造更优良的发展生态,从而激发市场活力,促发展、扩就业、惠民生。
回顾“十三五”时期,国家全面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果。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0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超过了50%。
这些成果的取得与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是放不开的。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影响了这项运动的持续深入发展。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当前社会并不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出良好的客观条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
为什么如今大多数民众普遍缺乏创业激情?笔者认为,原因在于目前的创业环境与改革开放初期有着巨大差别,现在的创业环境和客观条件对于创业者来说并没有太多优势可言。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创业者普遍受到国家各项政策的扶持与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创业者所到之处迎接他的是鲜花和掌声。
编辑搜图
各地政府竞相招商引资,老板就是资源,引进企业就是政绩。而近些年不断出现的金融乱象,高利贷、各种网贷套路、骗局,黑社会,腐败分子等等,破坏了创业环境,使得本来打算创业的民众,丧失了信心。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寡头垄断时代,中小企业只能在巨头竞争的夹缝中求生存,仅能勉强维持发展现状,由于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想要搞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无奈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所以很难有太大作为。
看到目前这些民营企业目前的窘境,绝大多数创业者们会感到创业的艰辛,未来将会困难重重,自然会主动选择知难而退,放弃创业这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冒险之路。
当今社会中的1500多万“老赖”(失信者),其中大部分都是创业失败者,而且绝大多数是一些中小微企业业主。这些创业者凭着一腔热情,用自己的毕生积蓄,甚至“赌”上身家性命去拼搏,创业本身就是一条充满艰辛与挑战之路,而他们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还为国家创造了税收,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
尽管创业失败,但他们也曾经拼搏过、奋斗过,可以说是虽败犹荣。对于这些创业失败者,社会大众应该给予理解和宽容,使得他们有重新站起来的信心。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去保护创业者,不去营造一个接受和容纳创业失败者的客观环境,那么,可想而知,将来敢于去主动创业的人会越来越少,国家的经济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市场也会因此而失去活力。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因此,有关部门在确定失信人员名单时,一定要慎重,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实际执行过程,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欠钱不还的,就一概列入该名单的。这种做法无疑于在滥用权力,因为作为创业失败者,有些情况是本不该列入被执行名单的。
因为这样处理的后果,将会对于继续贯彻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政策,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房奴”扼杀了年轻人创业创新的愿望
目前,在房价居高不下的状况下,年轻人大多成为了“房奴”,他们在生活的沉重压力之下,每天盘算着柴米油盐,日常生活中处处精打细算,提前过起了中年人的日子。哪里还有什么事业、理想和创业的念头,更别提“诗与远方”了!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国家高度重视,近日,住建部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未来将会形成“政府-市场”并行、租售并举的新局面。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只有妥善解决好广大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住房需求问题,才能使他们能够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创业和创新上,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不至于沦为房奴。浪费自己生命中2、30年的黄金时期,仅仅只是为了一套房子,去拼命奋斗。
三、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仍需进一步完善
对于企业和创新者个人来说,新产品开发成功并申请专利后,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我国的专利法于1982年开始颁布并实施,至今已经历了近40年时间。
这一期间虽然已经过4次修正,但是,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以及新一代技术革命给技术创新及专利保护领域带来了巨大变化,许多法律制度和条款,并未能与时俱进,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专利保护的需要。
由于现行《专利法》不够完善,因此不能有效地保护专利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模仿和抄袭成风,一旦市场出现某一款新产品,马上就会被其他企业模仿,由此引发低价倾销、打价格战、无序竞争,市场陷入恶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最终结果是谁也没挣到钱。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后果,就是严重挫伤了企业和创新者的创新积极性。因此,必须尽快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法律界限、堵住漏洞,不给那些投机取巧的抄袭、剽窃者们钻空子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出良好的客观条件,使得他们能够在一个有利于培育创业创新的环境中,去安心创业、创新。
四、专利发明人需要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和专利发明所有者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不强。普遍表现在,发生专利纠纷时,不愿去打官司,因为一是耗时、耗力、耗钱;二是信息时代,产品更新换代十分快,即便官司打赢了,该产品也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得不偿失。
结语
总之,要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必须为其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从顶层设计出发,出台更多相关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创业创新者们的迫切需求,才能使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激发起创新创业的热情,从而形成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