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机场运营管理读后感(如何实现民航强国战略?大兴机场有感而发)

作者:管理咨询 袁玉刚

大兴机场通航,一同起飞的还有民航强国梦(由大兴机场通航漫谈民航强国战略落地)



机场运营管理教案doc


2019年9月25日,大兴机场历经4年奋战终于迎来 “凤凰展翅”的高光时刻,先后共创造40余项国际、国内第一,堪称“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但个例成就无法代表我国民航整体发展水平。早在2010年中国民航局就提出民航强国战略,怎奈迟迟无法落地,主要原因为:

1、民航空域资源和空管保障能力跟不上民航需求发展:近15年间民航飞行量年均增速为11.6%,但民航固定航路航线年均增长仅为1.7%。目前,我国民航空管系统日均保障国内外航班14000架次,其中有30个年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人次的机场。北上广三大区管中心日均处理航班均超过5500架次,部分繁忙管制扇区日均保障量已突破1000架次,繁忙航段已经饱和,首都机场最短间隔49秒钟起降一个航班,我国空管保障压力和负荷远超欧美航空发达国家。

2、民航管理体制复杂,沟通效率低:目前我国机场建设与通航运营环节受到民航局、空管局、空军、国家空管委和地方政府等众多政府部门的审批或管制,不确定性风险大,效率和市场化程度低。

3、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滞后:2018年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235个(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通航城市230个,建设速度跟不上每年8-12%的客运需求增长量,而且50%的机场在西部,11%在东北,中部和东部人口密集区仅有90个占比39%。

针对上述行业问题,我国从行业政策和头部企业入手,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主要为以下四项:

1、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强内部深化改革,改善内外部政策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通航为改革试点,取消通用机场建设行业审批,取消空管设施、安保设施和航油设施必建项,降低颁证条件,创新分类管理等,大幅放宽通航市场自由度,为行业改革奠定基础。

2、推动行业重组:2018年末民航局推动机场建设类企业进行重组并引入中交集团组建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通过“投建营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 “机场+X”战略,推动我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保障水平。

3、加大市场供给:“十四五”规划新增110个运输机场,2025年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370个,航空服务范围将覆盖我国93.2%的地级市,89%的县,92%的人口规模。到2035年时我国航空旅客运输量将达到14亿人次左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4、走出去战略:打造机场网、航线网、信息网和服务网深度融合的现代民航运行体系和安全高效、通畅便捷、绿色和谐的现代化航空服务体系。着力增强国际民航规则标准话语权和技术创新引领力,推进航空业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从多领域民航强国向全方位民航强国的跨越。

初心始终如一,决心岿然不移。通过上述改革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必将看到那个冉冉升起的东方民航强国屹立于世界。


祝愿:民航早日实现伴大国同飞梦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