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河南省高校“融媒体+育人”暨青马社团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黄河科技学院举行。
河南全省高校“融媒体+育人”工作试点单位代表发言。
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元锋
郑州大学实施“融媒体+育人”的具体措施:第一,实施网络文化建设提升计划,形成融媒体育人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融媒体+育人”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要求、主要措施、组织保障,成立郑州大学融媒体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工作保障。融入一流大学建设人才培养项目,设立融媒体育人专项。完善评价机制。推动将网络文化作品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职务职称评审条件、作为评奖评优依据,激发广大师生参与融媒体育人工作的内生动力。第二,实施媒体平台建设提升计划,打造多级融媒体育人矩阵。首先,建设郑州大学融媒体中心;其次,打造郑州大学融媒体联盟;最后,强化新媒体平台管理。第三,实施产品创作提升计划,培育“郑”系列内容品牌。通过郑发声、郑观察、郑开讲、郑青春、郑学习、郑引领、郑服务形成“三全育人”工作合力。第四,实施特色项目培育计划,打造特色育人品牌。开展特色育人活动;打造品牌育人栏目;建设网络育人“课堂”。第五,实施骨干团队培育计划,建设融媒体育人队伍。建设融媒体育人工作室;组建专业融媒体工作队伍;产出融媒体育人理论成果。
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晓芳
河南大学探索“融+X”育人新模式,高度重视融媒体建设,坚持“内宣+外宣”联动、“线上+线下”结合,以主动谋划为基、多元传播为要,探索运行新机制、构建新模式、运用新技术,推出了一系列“有时代热度、有人文温度、有思想深度”的融媒体作品,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为助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与学校“双一流”建设汇聚磅礴力量。
把握政治方向,立起思想引领;加强平台建设,增强三全育人工作实效,形成“2 网、11 微、2 报刊、5 中心”为主体的融媒体矩阵。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创建文明校园”专栏等特色专栏,引导广大师生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厚植爱党爱国爱校情怀。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融媒体建设战斗力。强化特色优势,凝聚立德树人强大正能量。切实加强融媒体内容建设和舆论引导,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做大做好正面宣传,让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河南大学“融媒体+育人”建设,将以“4个融合”为基础,以“4个着力”为抓手,预期取得“9项成果”。
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王红艳
河南农业大学构建融媒育人体系,提升网络育人实效。聚焦青年学生,掌握网络管理主导权。把握青年特点,牢固树立融媒体思维,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打造平台阵地,掌握网络育人主动权。建好建强建大平台,加快探索融媒体发展路径,着力挖掘育人元素,丰富校园文化, 推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手臂延伸,形成“一张网、一链条、一键融”的网络育人新模式。坚持内容创新,掌握网络舆论引导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原则,开展具有农大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围绕重大主题,聚焦育人主责主业,开展特色项目,提升网络育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牢牢占领互联网这个主阵地。着力培育一批在网上“敢说、会说、能说”的网络育人骨干,为学校构建高质量网络思政工作体系提供队伍和人才支撑。不断建强融媒体队伍,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以全新的形式打造好融媒体+育人工作。
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王艳红
河南理工大学推“融”出“新”,构建“三全”“三维”全媒体育人体系。围绕“三个聚焦”,推动“三个融合”,实施“三大保障”,抓好“四个方面”,探索构建“融媒体+育人”新路径。明确“12345”工作思路,画好“融媒体+育人”同心圆,实现媒体融合和网络思政一体化发展。把握“四个坚持”,唱响“融媒体+育人”主旋律。首先,坚持正能量总要求,精心打造“两微三视频”;其次,坚持打造矩阵聚合力,持续完善“融媒体+育人”机制;再次,坚持用得好是真本事,努力培育网络育人精品力作;最后,坚持全方位同频共振,形成“一呼百应”生动局面。突破“四个难点”,交出“融媒体+育人”新答卷。
河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徐朝辉
河南工业大学通过构建“一个体系”,完善网络思政工作机制;实施“双轮驱动”,激发校院两级创新活力;推进“三个融合”,发挥资源平台专业优势;坚持“四个聚焦”,赋能网宣阵地教育引领;实施“五大计划”,提升融媒育人聚合成效,开展实施网络优秀作品创作计划,实施网络思政队伍培养计划,实施网络育人品牌培育计划,实施国家安全教育研究计划,实施网络思政育人研究计划,切实提高学校网络思政工作水平。
洛阳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索秋平
洛阳师范学院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部门协同、院系联动、探索校内外互动,建立“融媒体+育人”工作体系,在合作互动中提高学校网络育人水平。优化内容供给,增强“融媒体+育人”工作成效。首先,探索思政课程资源融媒体表达新范式,设置“思来想去”“此处有理”“评点天下”等专题栏目,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热度的思政网络“金课”;其次,探索日常思政工作的融媒体表达新模式。在融媒体平台开设“知心小辅”栏目,引发学生共鸣,强化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再次,探索心理教育的融媒体表达新方式。最后,探索校园生活的融媒体表达新形式。完善机制体制,建立“融媒体+育人”的长效机制。和有资源、有意愿的院系合作,共同探索“融媒体+育人”的新方法、新途径。培育网络育人名师,坚持名师培育机制。开展“融媒体+育人”作品征集大赛,新时代好网民评选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积极性,形成“融媒体+育人”的群体力量。
洛阳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祎
洛阳理工学院不断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整合校内资源,建设融媒体矩阵平台。依托“融媒体+育人”项目,打造师生混编的网络思政育人团队,紧贴师生、基层和生活,创作师生喜闻乐见的优秀网络作品,保证主流价值观的“精准滴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洛阳理工学院将依托创新理论宣讲,打造网络优秀作品;开展网络特色活动,打造网络精品项目。通过融媒体+思政微课堂、融媒体+心理教育,满足大学生对网络育人文化产品需求,达到“融媒体+育人”的目的。
信阳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丁少锋
着重构建一体协同的融媒体育人体制机制,整合媒体资源,形成一个集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社会宣传资源于一体的矩阵化全媒体中心。建设多元立体的融媒体育人平台阵地。集中学校优势资源,建设集研发、创设、制作、交流、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中心阵地。打造特色鲜明的融媒体育人精品项目。打造网络育人品牌,寓教于“微”。利用校园融媒体平台全媒体推送,实现育人全覆盖。营建专兼结合的融媒体育人工作队伍。建设一批专兼结合的“融媒体+育人”队伍,培养全媒体工作思维与技能,提升跨团队协作能力和跨领域学习能力。信阳师范学院将以全省高校“融媒体+育人”工作试点单位为契机,锚定立德树人目标,勇于探索,打造品牌,形成特色,不断推动思政工作守正创新,把思政工作“做到家”“入心田”。
郑州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岳朝杰
郑州科技学院尝试构建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功能型平台,充分发挥好融媒体的育人功能。第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优化顶层管理机制;健全联动协调机制,主动做好与豫教思语等上级平台的联动,参与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推选等主题活动。校内资源紧密配合,进一步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平台建设。建设完善一个中心;做强做大三个平台;建设完成六大基地。第三,队伍建设。营建专兼队伍,构建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专兼职相结合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第四,开展特色活动。发挥特色品牌,深化宣传成效;讲好郑科故事,发挥榜样力量。第五,条件保障。完善硬件支撑,投资兴建演播厅、虚拟发布厅等,进一步优化融媒体中心设施建设,打造“一朵云,N个功能区”,让先进技术开启融合传播新窗口。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夏维华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强化意识形态阵地作用,构建新型“融媒体+育人”体系。建设融媒体管理系统,实现“策、采、编、审、发、传”于一体的工作机制,实现“一次采集、多元制作、定向推送、全媒传播”。发挥平台优势,强化阵地建设。整合学校线上和线下的各种资源,借助VR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积极搭建融媒体+育人的重要阵地,坚持需求导向与趣味引领相统一,将趣味性与“育人”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育人、塑人之功能。加强人才管理,打造融合发展团队。打造融媒体学生团队,为新闻宣传提供不竭动力,合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懂媒体、会操作、素质高、有创新力”的融媒体专业人才队伍。注重以文化人,推出系列品牌活动。汇聚资源,推动“报、网、端、微、屏”形成媒体合力;充分运用无人机拍摄、短视频、VR、H5等技术,优化信息内容、丰富表现形式,树立省内高职院校“融媒体+育人”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平台考核机制的激励作用,鼓励运营人员放手干事创业,把宣传阵地守好、把新兴阵地建设好。
专家讲评
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陈凯
教师是网络思政的主力军,课堂是主渠道,学校是主阵地,网络是主战场。目前,网络思政工作的重点在于创造自己的平台和产品,要创造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产品,让学生喜欢它、接受它。我们所讲的融媒体、融队伍、融平台,最终要转化为网络思政育人,做好“三全育人”“四全媒体”。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育人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各自学校的实际中,网络育人的核心在育人、在内容。我们工作的重点在于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整合资源优势,壮大我们的平台和探索机制,充分发挥融媒体的育人作用,凝聚队伍,共同打造网络思政的精品课或惊喜产品。
洛阳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曾涛
省教育厅思政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重视网络育人工作。这项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建,多数高校都有很多好的做法、好的机制、好的品牌和亮点,但是也都有自己的短板和不足。这次的推进会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关于试点高校的建设,就是要探索良好的管理机制、建设平台阵地、打造精品项目、培育网络名师、营建专家队伍、开展特色活动、创建优秀作品、创新理论研究、加强条件保障。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看清楚,需要建设一种可操作、可复制、易实现、便于推广的平台模式。将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和马院四个部门协同起来,形成网络育人的合力,是试点高校建设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