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运营模式分析(解密:京东管理的5个原则,一年入职10万人,团队裂变、利润倍增)

2021 年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榜单出炉了。


毫无疑问,第一名还是华为,连续6年榜单top 1的扛把子。


京东电商运营新思路

但第二名有些出乎意料,不是想当然的腾讯、阿里等,而是京东集团,确实意料之外,但实至名归!



要知道,仅在去年疫情期间,京东就新增了10万名员工,相当于收购了一个字节跳动大小规模的企业。


到2020年年底,京东员工数量已达36.91万人,距离现在仅过去半年多的时间,目前总人数已经达到40万人了。


增长速度是相当的惊人!


在创始人刘强东的一本新书中《刘强东自述:我的经营模式》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一家企业如果经营成功,一定是因为团队;如果失败,也一定是因为团队……培养团队,是我花费时间最多,也是内部最重要的一件事。


这里,纵观全书,我们分享了京东集团的5个用人原则:


1、二十四小时原则


京东管理层干部,无论是谁,只要接到了下属的请示汇报,必须在24小时之内,给出明确回复。任何人,绝不能不回复,或者含糊回复,或者推诿扯皮,告诉下属“你看着办吧”之类的话。


当然了,如果管理者确实有特殊情况,比如,时间不允许,或者手里有更紧急的事。则可以对下属说,“我授权给你决定”。这也算是一个明确的回复。


2、备份原则


在京东,总监、副总监以上的管理者,在同一个职位上任职两年时,就必须找一个继任者,这个继任者就相当于人才备份。


并且,继任者的人品、业务能力等核心指标,必须让公司认可,才算合格。


如果找不到继任者,或者找到的继任者达不到要求,公司就会请他离开管理岗位。


因为,在刘强东看来,身为管理干部,除了带领下属完成团队目标,还要能为公司培养人才。这些都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和能力。


3、拖一带二原则


很多空降到新公司的管理干部,考虑到沟通成本、磨合问题等,都会从原单位带下属过来。对此,京东特别规定:


一个管理干部,最多可以带两个下属。


这样做有两点好处:


一方面,能有效避免公司内部形成派系;

另一方面,避免了对其他员工的不公平。


比如,一个新员工,刚到京东就发现自己部门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是主管的老下属,他心里肯定会想,跟着这位领导怕是没有出头之路了。


4、不能随便说“No”的原则


在京东,有两种情况不能说“不”:


第一种情况是:如果有其他部门提出配合需求,你没有事实或数据证明,对方的需求是不正确的,那么就必须配合,不能拒绝。


比如,京东内部曾经出现过,跨部门协调困难的问题,A部门找B部门办点事,皮鞋都跑烂了,结果B部门说了一大堆“不行”。


设立了这个原则后,“No”就成为了高风险词。如果说不行,你就得给我拿数据、摆事实,不然,就是你的不对。


第二种情况是:只要是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的需求,任何人、任何部门都不能拒绝,还要全力配合和执行。


5、A—B—C原则


京东管人,实行两级管理机制,也叫A-B-C原则。


具体要求是:所有员工的聘任、提拔、开除、辞退,都必须要由这个员工的直接上级,以及该直接上级的上级共同决定。并且,只要是两级上级做出的任免、晋升决策,人力资源部门都不得拒绝。


但如果,人力资源部门发现,这些决定,有不符合公司人事制度的部分,就有权不同意,并给出处理意见。


比如你招聘一个副总监,结果你开的是总监的薪水,这就跟公司人事制度不符,人力资源就有权“不”。


这项原则的核心,一是为了照顾业务部门,尊重他们的实际用人情况;二是避免管理者逃避监管,一个人说了算;三是能够促进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部门的有机协调。


以上,就是京东集团的5个用人原则:

1、二十四小时原则;

2、备份原则;

3、拖一带二原则;

4、不能随便说“No”的原则;

5、A—B—C原则。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