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小点子(脑洞大开!这些“小创客”用科创解决生活中的“烦心事”)

在一次出门参加聚会的途中,由于忘戴口罩而被地铁安检人员“拒之门外”,遂引发思考:如果在出门时,能有个装置提醒我带齐各种随身物品,那该多好呀!

家里养的植物令人赏心悦目,却遗憾常因照料不周而渐渐枯萎:能不能设计一台智能种植设备,给植物自动浇水、提供光照,从而延长植物的寿命呢?

将自己编程的原创小游戏作品上传到网站后,无奈被网友抄袭了代码并发布。面对侵权行为,原作者在失望之余也展开深思: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培养同伴们的版权意识?

发出这些疑问的,是一群上海市卢湾中学的初中生。在前不久刚刚落幕的第36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该校学生取得了耀眼的成绩,共斩获8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8个三等奖。他们把日常生活中偶然冒出的“小问号”,通过实验和探究来找寻答案,进而发现其中精彩的“大学问”。

八6班的范馨文就是那个因“丢三落四”而迸发出灵感的女孩,此次她凭借和小伙伴陈佳铭、成籽一起研究的“个性化出门提醒装置”,喜提第36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当范馨文把设计创意告诉学校科技总辅导员陈昌杰老师时,立刻得到了鼓励和支持。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她们运用AI人脸识别和数据编程等技术,制作出一款贴心的“小秘书”:当使用者出门时,摄像头扫描到人脸,即时发出个性化的语音提醒,既简洁又易操作。

“个性化出门提醒装置”

获奖后,让范馨文对科创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她告诉记者,下一步打算将这一装置再作改进升级,把外置蓝牙音箱和麦克风“隐蔽”起来,使其在外观上更精巧牢固和一体化,与家居装饰协调搭配,更加具有推广性。

范馨文(左)

占地一平方米,高约三米,这台“基于物联网云社交家用土培植物智能箱”,是七1班韩易宸的发明,也收获了第36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他的灵感就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发现,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这台土培植物智能箱配置了土壤湿度传感器、紫光灯和自动浇水喷头,可以自动调节湿度、养分和光照,还设置了园艺花卉和绿色蔬菜等多种种植模式。这样一来,人们可以不再因照料不周而耽误了植物的健康生长。

创新创业点子高科技

“基于物联网云社交家用土培植物智能箱”

在韩易宸心里,其实还有个更远大的愿景:希望尝试脱离地球的土地,在高空或是近地轨道,乃至进入宇宙到达其他星球尝试植物种植的任务。当创新实践的种子在心中种下,当科学探索兴趣不断“燃烧”,谁又能说这一设想不可能实现呢?

韩易宸

七3班的袁嘉乐和课题组的小伙伴一起,将研究方向对准了版权保护,他们以《互联网时代初中生版权意识调查及对策建议》斩获此次比赛的一等奖。在学校道德法治学科老师吴静君的协助下,袁嘉乐设计了一份面向初中生的调查问卷,从收回的222份问卷中,了解到这些同学对版权保护意识的了解程度:绝大多数初中生知道版权,对被侵权有概念,但对原创作品完成后添加版权备注没有概念或是不知如何添加。

于是,袁嘉乐分“没有发表过原创作品”和“有过原创作品发表”这两类情形,提出了数条建设性的建议。校方表示,有望今后将小袁同学的调查研究纳入相关课程,向学生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提升他们的版权保护意识。

袁嘉乐(上)

作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上海市第一轮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种子实验校、黄浦区创新教育标杆校培育校,卢湾中学坚持“无边界课程”的引领,孩子们变得更爱观察、思考,并尝试动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越来越多的“小创客”涌现出来。

卢湾中学科技总辅导员陈昌杰(右二)在指导学生

卢湾中学科技总辅导员陈昌杰介绍,学校组建了由20名教师参与的科创团队,助力学生更好地将各种奇思妙想转化为创新成果。这些教师涵盖语文、理生命科、道德法治等多门学科,全程跟进学生的创新课题和项目,努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记者 / 王菁

编辑 / 孙冲

图片 / 上海市卢湾中学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