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运营工作记录表(满满干货的群聊记录 从管理谈到产品和运营增长)

刘三岁:公司的要求,让大家在公司的一天,就要有所收获。我们在打造学习型组织,每周还要开展研学。双赢思维,作为管理者,我的核心工作是做好服务,他们才有劲头往前冲。

可乐冰风老师:统一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影响力,你有影响力了,大家会自然跟着你走。把工作当做成自己的事业,不管走到哪里,你都不会吃亏。

刘大神老师:有同感,如果自己有主人翁的心态,会变得更有责任心和参与感,与此同时,多付出的那一些时间或者精力,也会变成职场信用的。而职场信用,在你去找下一家公司的时候就非常关键,求职表上的原单位上级联系人,他是为你说好话,还是吐槽,还是和自己过往有关系的。大一些的公司,备调都会走到这些环节的。

刘大神老师:我从创业后回到职场后,就一直感受到了平台选择的重要性,好的平台,就是一张好的名片,有的不只是表面,也有足够的底气,当然,这个时候还是要靠自己努力,也可以调动很多资源。

可乐冰风老师:我让他们努力,是因为公司激励政策缺失,领导是一个不重视运营的部门,我唯一做的不错的地方是,改变公司对他们的负面印象,让领导稍微懂得,运营原来也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事情,有几个决策领导先批评了我,后来结果说话了,又给我道歉了,为我或多或少挽回了一些面子,这也保证了目前不会被公司重点攻击的对象。

可乐冰风老师:选择平台就是选择价值网络。不同的价值网络机会成本不同。人必须主动选择环境,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刘三岁:理解也感同身受,产品部门和运营部门都不容易,我们是最容易背锅的部门。所以,我前段时间一直不断规划2022,我们部门包含产品经理、UI设计师、测试,新的一年,怎么做出好的产品,少背锅多出成绩,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事情也做得好,我也不用去管理。我比较信奉,无为而治。我天天耍得好,证明他们干得好,如果我累了,我不会让他们轻松的。现在证明,这套方法很好用,我耍的还不错。

刘三岁:确实,选择平台很考验人,因为短时间对一个平台做出评价,需要对行业,对企业,对管理者有个清晰的了解,才行。

可乐冰风老师:检验管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如果管理者不在,看组织是否能正常运转。如果管理者不在,组织不能正常运转,这才是大问题。

产品运营工作都干什么的

可乐冰风老师:我也做过一个类似的规划。很多事情都设计的很详细。我把它叫取名为公司增长的公式。自然把相关部门拉了进来,并明确了部门之间的关系,设置了一些可以衡量的明确指标。这样免得后面工作出了问题,推卸责任。也让领导看明白,我们真正能控制的环节在哪里。

刘三岁:这个总结的很好,我就是沿用PDCA,最开始是我在做P,写计划,后来我发现不行,很乱,因为外在环境和集团领导总在变。我就让他们自己来写,变化少了,我也从中摘出来了,他们自己做P,自己D,我偶尔检查一下,提一些改进建议。整个循环就建立起来了。

可乐冰风老师:就是差不多这么个东西。还好你们部门资源协调,部门配合都挺不错。很多事情做起来也容易。我对我们公司的业务比较熟悉,所以就给公司指出了共同的北极星指标。告诉他们为什么叫北极星指标。北极星指标就是让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公司开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就是拿我这个来讨论。

可乐冰风老师:你可以研究下**《第五项修炼》里的学习型组织**。这个就是那个意思。

刘三岁:好的,五项修炼只简单了解过,以后去学习下。今天感觉不只提升了1%,大有长进。

刘三岁:微信读书搜索**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知行学校(套装全2册)》《第五项修炼:终身学习者》**分享到群里。

果果老师:公司很多政策是个人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尽可能去改变和优化自己所能控制的,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反馈,取得一个可见的成果,就能逐步推动整个系统。我也要去看看这本书,第五项修炼。

刘三岁:**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第一,有计划顾后果地做一些自己既不喜欢又有挑战性的事情,不惜旧我,闻过则喜;第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以迂曲直,未雨绸缪,自我纠正,三省吾身,知所进退;第三,在长期探索中建立起团队杠杆的群体想象;第四,结网竞合,互相配合,实现目第五,着眼全局,扩大思考范围,更新思考方式,寻找事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抓住核心问题的重点。看了书评确实不错。

可乐冰风老师:这本书公司和个人都适合,就看怎么运用。你还可以了解下 **《系统之美》**两本书作者好像是师生关系,其实都在重点讲解系统思维。

可乐冰风老师:**增长实验,增长驱动实验“experiment Driven Growth”。针对一个目标,产生一个实验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看看假设是对还是错。**如果对了,把假设投入应用;如果错了,修正假设,继续下一个实验。增长方法轮的精髓就是按照科学实验的法则,“尽量“准确地设计设计实验和测量结果,从而建立起一个”开发——测量——学习“的反馈闭环。增长流程,根据北极星指标,找到目前对这个指标影响最大的聚焦领域。然后针对这个领域进行分析,找到一个突破点,产生一系列可能的实验方向和想法。然后,进入到快速实验迭代的阶段,一一两周为一个周期设计实验,产生实验想法后给想法优先级排序,然后开发和上线实验,分析数据结果,再把结果应用到下一个实验中,并在全过程中,关注指标的变化趋势。增长目标—— 聚焦领域 ——产生实验想法 ——安排优先级—— 开发和上线实验 ——分析数据 —— 应用结果——产生实验想法。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实验,通过它,你或者实现增长,或者学到经验。增长的一些理念完全可以拿来运用到我们个人的成长学习当中。

刘三岁:学习了,感觉有点像精益的打法。

可乐冰风老师:精益创业就是敏捷开发,快速迭代。同增长的理念一样。一个大而全的顶层设计体系太庞大了,投入成本太高,结果不能预知。所以有时候精益的理念可能更适合短期快速发展。

可乐冰风老师:国内很多人都是排斥产品增长官的。占用人力、物力。所以必须快点拿出成果,才能赢得组织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可乐冰风老师:如果公司没有增长团队,产品和运营完全可以借鉴这个思路来搞。我今年就提出了给部门增加插画师的岗位需求。就是想在内容领域发力。

刘三岁:很少公司会重视产品增长官,情缘让产品经理兼了,把更多钱投入到宣传和推广上,其实产品增长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要有丰富的产品和运营经验,还要洞察用户心理,个人觉得偏运营的都太考验实操能力,需要真才实学。

可乐冰风老师:这就是很多公司的真实现状。最早的增长官都是个人单打能力。比如现在很普及的社交产品绑定通讯录技术,最早就是硅谷拿来做增长的。现在国内很多产品都是学国外。后面才发展成一个团队。增长官一般都是产品负责人来负责。团队包含很多角色。包括开发、UX、UI、产品、市场、运营等。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