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部和技术部的区别(陈春花老师:管理的常识学习分享四)

学习摘录

产品技术和运营有什么区别是什么

3.管理的常识——什么是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就是让权利和责任匹配。有着自己的特性,一方面是需要保持稳定,另一方面组织发展需要组织结构变化。

组织结构是一种自我约定的关系:自我约定的关系决定资源获得和权利分配。组织管理可以约定一种关系,根据责任分配的需要来确定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功效:组织结构设计与四个要素有关——战略、环境、规模、技术;现实中,老板决定结构。组织结构解决权利与责任的匹配,需要设计出沟通线、控制线、责任线、权利线。组织结构纵向安排需要考虑——多少个层级?公司主业务线是什么?对于第一个问题设计的原则以考核点为准,第二个问题设计的原则以公司主营业务为标准。组织结构的横向安排需要考虑——多少个职能部门完成资源的专业安排,设计原则是主营业务对职能的需求,尽可能减少细分,职能部门不能拥有权利,只能给予专业指导意见和专业服务。

组织结构常有的错误:面朝董事长,屁股对顾客的结构,一切以上司为基准,看上司脸色;条块结构,尽可能关心自己部门,相互抱怨,没有提出建设性意见和相互支持。

组织结构可以重新建立个人、组织的心理契约:未成文的契约,内部期望的组合,组织结构设计需要关注心理契约的违背,实施新的组织结构是个机会,可以重新建立员工与组织的心理契约。首先建立开诚布公的沟通体系,清楚地让员工知道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感受到确实的责任和权利;确保确定结构的准则是公平的,使结构调整过程是互谅互让的过程;恪守承诺,不要轻意承诺。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古典设计原则:指挥统一——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直接上司;控制幅度——每个管理者跨度有限,一般5——6个人,越朝上,幅度越小;分工——横向、纵向,纵向分工是企业的经营分工,决定绩效分配,常称为职权线,纵向分工确保为绩效负责的人有最大的权利;横向分工是资源线,公司资源分配,职能线,专业分工及水平,尽可能精简。部门化——把做同一类事情的人放在一个部门,由一个经理管理。组织结构的核心是分责、分权,纵向分工所形成的职位应大过横向分工所形成的职位,这样,让职能部门为一线部门服务不再是口号。

组织结构需要适应环境变化,影响组织结构调整的因素——战略、规模、环境、技术。这四个因素变化时,组织结构设计需要调整。个人的理解:企业遇到问题如战略无法保证落实、内部矛盾冲突……需要解决权利与责任匹配的问题,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授权与分权的设计。为什么要这样呢?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对组织结构要求不同,一是创业阶段,直线型组织架构,产品过关是关键,成本、质量如何保障等,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没有授权与分权;二是成长阶段,职能型组织架构,销售、规模扩张,发挥资源有效性,专业人士的引入,以专业能力来竞争;三是发展阶段,事业部制特点,高层经理人团队建设,系统能力提升,快速回应市场要求,引领行业及市场,职业经理人的引入,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四是持续发展阶段,董事会制特点,保持组织最优状态,而非个人最优状态,做投资管理,分享的组织结构,部分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

组织结构特殊效能:人之所以工作,最简单的理解是为了获得满足感和成效。组织结构为此可以实现员工为组织更好的工作。结构设计的七个层面:(1)职权阶层,即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并运用资源,不对称信息让管理人员获得满足和绩效。控制会议和文件,是重要方式,即让管理人员掌握相应层级的信息优于普通员工。需要保护职权阶层。(2)直线和幕僚的区分,管理岗位有限,不同的岗位都有其责任、权利,为员工设计多条晋升路径,如技术工人不愿意做工人,是因为没有晋升的空间。(3)部门的划分,部门划分应彰显专业化,按照目的划分和按照程序划分,(4)授权和分权,授权的权力在领导手里,分权的权力在你自己的手里,(5)形式化的程度,需要形式化以满足人员的心理需求,如称谓、职务高低、工作场所、职能部门的头衔要小、绩效部门的头衔要大等,(6)控制幅度,产生满足感,但需要一定限制,在晋升后扩大控制幅度是一种激励,(7)专业化,尊重专业能力,按专业设置岗位

常用组织结构优劣分析:各有优缺点,(1)职能型结构,将同类型专家组合在一起,从劳动分工中取得效益,优点是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减少人员和设备重复,缺点是常常因为追求职能目标而看不到全局的利益。职能型结构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追求规模的目标,在企业成长阶段多数选择这种结构;需要解决部门间不合作的问题,办法是让部门的绩效考核与公司整体目标挂钩;(2)事业部制,可以创造出自我包容的自治单位,优点是强调结果,总部人员可以专心于规划,缺点是活动和资源出现重复配置,对于多产品、跨区域、多种产业经营的企业是合适的组织结构方式,企业发展阶段可以采用此种方式。对于重复和浪费的管理可以用计划管理来控制,控制预算,品牌管理(3)扁平化结构,优点是反应快、灵活,运营成本低,缺点是只适应小型组织,风险大,大公司无法适应,使用的前提:一是企业文化要好,内部要有信任、正向、健康、积极的,二是信息系统完善,可以分享所有信息,了解到所有状态,提高效率。(4)矩阵式结构,职能部门化,具体项目的管理配置相应管理人员,促进独立的项目获得多方协调,缺点是造成混乱,隐含权力斗争。为解决缺点带来的问题,一是明确计划管理、预算清晰;二是双向考核,专业考核与业务部门考核;(5)网络结构,中心组织小,以合同为基础实现分工、分销等,优点是对外部变化有较好的应变能力,缺点是不适应所有企业,缺乏对组织执行力的控制。让公司确立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可以从企业内部市场化,然后从外部市场化,突出公司在价值链上的价值。用品牌管理为解决缺点问题,构建核心经理人团队。内部市场化:用市场价格体系和评价标准来安排公司内部部门之间的关系,如研发部门研发的产品,公司内部的人愿意购买,外部市场也愿意购买,否则公司其它部门可不采用该产品;制造和销售部门也是一样道理。内部做一个财务安排,每个部门都可以独立存活。


学习交流

组织结构服务于组织目标,通过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保证责任有效落实。组织结构以其设计原则,保障组织效能。不同企业类型、不同企业阶段其组织结构顾类型不同,不能“一刀切”的方式应用结构。个人体会,组织结构的确立是一个契约化的过程,结构中部门、岗位、人员等需要遵守约定的原则、规定,围绕权利和资源的分配,以匹配责任,实现不同层级的最大效能,进而保证组织效能的最大化。

现实运用中,可能较多的问题是没有认识清楚为什么设计组织结构,如何设计组织结构,所在的组织适合什么样的组织结构,通过什么约定并保证组织高效运转,组织中不同角色承担的责任与其权利、资源如何匹配........操作实务对一个组织运用的意义重大,需要长期思考、训练、运作以提高认识,不断动态管理组织及其结构,才能促进组织有效运转


谢谢学习交流,敬请关注公众号:知遥行远。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