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鹤峰通联记者 伍洋 通讯员 田业芳 李素 向鑫)2021年6月份以来,走马镇李桥村经营着这样一家特殊的“信用社”,这家“信用社”存取的不是现金,而是党员的实事好事,村民的文明行为。
李桥村的“爱心信用社”,是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探索党员管理新路子下的新思路,正激发着该村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提高着群众的思想觉悟,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文明乡村的建设。
党员积分手册,这个“信用社”有规矩
走进李桥村“爱心信用社”,几排货架上摆满各种生活用品,有保温杯、电饭锅、热水壶等,每种物品下面标注了兑换所需的积分。
李桥村党支部书记孟令胜介绍,村里党员一人一档建立党员积分手册,支部书记任“社长”,党建管理员任“监督员”,制定“储蓄”细则,根据“储蓄”细则,采取优加劣扣,对党员“存”“贷”款。“存款”即对能履行党员义务,参加村公益事业、帮扶困难群众等任务的进行加分;“贷款”即对无视村规、乱丢乱扔、整无事酒等违反组织要求的进行扣分。 每月“储蓄员”把党员的“资金”流通情况向“社长”汇报,对“存”“贷”款情况进行通报、公布。
“党员们参加疫情防控、值守、帮助孤寡老人、环境卫生整治、参加村里的文艺表演等都可以获得积分,党员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还经常相互比拼谁的‘存款’多。”孟令胜介绍,“爱心信用社”一共设置移风易俗、公益支持、爱心服务、上级表扬等9个方面的正向积分以及任意放鞭、整无事酒、非法上访等9类不文明行为负向扣分。为党员明确了行为的标尺和努力的方向,广大党员对标落实,荣誉感和责任感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不断增强,党支部集体形象在一言一行的自觉中得到巩固提升。
物质与精神奖励,这个“信用社”有回报
“如何解决农村党员不愿为、不会为的现状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村党员多,如果每一名党员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那么凝聚在一起就是一股强大力量了。”李桥村党建管理员表示。
党员们办实事好事后获得的积分积累到一定数额后,即可兑换相应商品,饭碗10积分/个,炒锅30积分/个,保温杯50积分/个,等等。相应的积分细则手册上也写得清楚明白:主动捡河道垃圾每次加2分,义务修路每次加5分,协助调解矛盾每次加5分等;乱丢乱扔每次扣5分,整无事酒每次扣15分等。
“我参加了几次村里的疫情防控和爱心服务,用积分兑换了一个炒锅,既有意义又有成就感,党员服务村民、奉献集体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增强。”李桥村党支部党员沈乔维说。
“爱心信用社”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在物质奖励上,根据党员干部积分多少兑换相应物品,用组织温暖激发干事活力;在精神奖励上,对“存储大户”,由村党支部在每月主题党日进行光荣公示,“贷款”还不上的进行提醒教育,积极构建“干事—回报—干事”良性循环机制。
小册子带动大转变,这个“信用社”有成效
通过几个月的尝试和探索,李桥村“爱心信用社”的效果开始显现。
通过积分手册对党员实行实时、动态管理,切实增强党员身份意识,真正做到党员管理的立体化。李桥村还以走马镇党建“1331”行动为契机,将“爱心信用社”扩展到党员联系户中,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卡,倡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中,四个月以来,党员和群众已经通过积分兑换了礼品26件。
李桥村“爱心信用社”有效破解农村党员作用发挥不到位问题。贡献加分项引导党员创先争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争“高分”,违规减分项提醒党员明“底线”。通过对党员实施积分制管理,实现党员评价有依据、争优有动力。
下一步,李桥村将推动党员“爱心信用社”、积分管理行稳致远,用小册子带动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