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干货分享(运营笔记 | 新媒体干货文写作指南)

对于数字营销来说,内容都是营销过程中和目标用户进行有效沟通的媒介。

在内容为王的营销时代,越来越多的公司营销部门都开始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优质的内容生产中,你会发现在很多社交平台上,区别于以往的硬性广告,有大量的干货型或者说教育型的内容出现了。

许多一开始接触写作干货文或者教育型文章的人都会有一个困惑“普通人是否能写出教育型文章?”,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我怎样才能写出干货文呢?

相信我,只要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写出对目标用户有价值的文章。下面我们就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一起学习下干货文写作:

一、认识教育型内容

二、如何撰写教育型内容

三、教育型内容的写作结构和技巧

一、认识教育型内容

1.什么是教育型内容

教育型内容是能够帮助用户解决和产品相关痛点问题的内容。教育型内容和干货文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相互代表。

教育型内容举例

·新媒体营销是什么?

·新媒体营销的工作内容包括什么?

·新媒体营销的行业前景怎么样?

·新媒体营销者一天的工作内容包括哪一些?

·新媒体营销有什么推荐的学习网站?

·新媒体营销必备的工具包括哪一些?

·……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干货文≠解决方案,不是读者看了文章就会解决所有问题。

2.为什么生产教育型内容?

相对比直接的销售的硬广,干货的文章或者教育型的内容在短时间内确实比较难以带来快速的销售转化,那为什么要生产教育型的内容呢?

对于营销者来说,有一句行业的名言“Teach,Don't Sell”教育,而不是单纯的销售。因为我们天生讨厌被销售。我们来预想一个场景,你要购买一款麦克风:

相比较而言你是不是更能接受B的销售,这就是为什么要生产教育型内容的原因,不难总结出写教育型文章的好处:

  • 许多用户通过搜索来找产品,生产教育型内容可以在搜索引擎获得更好的曝光。
  • 内容为王的时代,新媒体渠道上干货文章更容易传播,教育型内容可以获得更好的流量。
  • 用户看到优质的教育型内容会对品牌产生信任感。
  • 用户看到优质的教育型内容,也有可能直接付费购买相关的产品。

我们往往从了解自己的问题,到搜索产品,再到最后的购买。聪明的购买者总是在一条条能够解决问题的内容中,找到支持你自己购买的线索。

3.教育型内容的类型

  • 按长度划分:短篇(800字以内)、中篇(800字~1500字)、长篇(1500字以上)

这里有个小tips:一般阅读速度为150字~300字/分钟,而一篇文章最适合的预期阅读时间为3~5分钟,所以我们一般建议文章字数控制在450字~1500字

  • 按媒介形式划分:文章、音频 、视频 、信息图、电子书……
  • 按互动形式划分:单向型 (把文章发布在各大平台,用户自行阅读);双向型 (直播授课方式,给用户讲一些内容,用户可以及时反馈)
  • 按内容类型划分

这一分类是最有价值的分类,按照用户购买行为的各个阶段进行内容生产的。不同类型的教育型内容重要程度不同,这取决与你的营销目的跟用户转化漏斗的整体结构,目的与结构不同,你的教育型的内容的类型跟媒介的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二、如何撰写教育型内容

这里我来介绍一下通用写作工作流——写作的六度循环,让你更清晰地了解如何着手写教育型的内容。

写作的六度循环包括:

1.Goal:明确目的

2.Audience:了解读者

3.Idea:头脑风暴

4.Outline:撰写提纲

5.Draft:撰写初稿

6.Editing:编辑润色

1.Goal:明确目的

写作目标,可复杂可简单,仔细思考写作目的能帮你搞清楚该说些什么,以及怎么说,我们用信息结构的5w组织成一句话来阐述我们的写作目的

什么是信息结构的5w?5w分别指的是:

  • what:什么活动
  • when:什么时候
  • who:什么人
  • where:什么地方
  • how:如何加入

2.Audience:了解读者

目标读者,同样是可复杂可简单。我们要站在读者角度思考问题,分为两个方面:

  • 信息:要用足量的有效信息,让你的读者行动起来
  • 态度:提前了解潜在读者的态度,调整你的写作语言

3.Idea: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把所有可能相关的内容进行编排的过程。

  • 头脑风暴的原则有:
  • 自有发散原则:不要考虑你的想法靠不靠谱
  • 主题聚焦原则:头脑风暴的目的是追求仅可能多的想法
  • 禁止批评原则:头脑风暴时,不要批评任何的想法
  • 延迟批判原则:一切评价和判断都要延迟到头脑风暴以后才能进行
  • 以量求质原则:追求数量是头脑风暴的首要任务
  • 头脑风暴的来源有:
  • 平时积累
  • 临时阅读

4.Outline:撰写提纲

我们以何种方式组织文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本身的类型,以及一些我们自己想表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不同类型文章的组织形式:

  • 说明书/驾驶指南:循序渐进式的提纲
  • 新闻时间:按时间顺序进行组织
  • 说服型文章:将愿意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 讲故事:从悬念开始,起承转合

5.Draft:撰写初稿

写初稿一般是进行完提纲和头脑风暴后开始写,当然也可以直接写初稿,这样做的缺点是可能后期想到什么又增又改比较浪费时间。

有的人写初稿喜欢一口气,但不是所有人都那么顺利,那什么时候要停下来?当你发出这些疑问时就需要停下来了,“我去,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写这个东西有意义吗?”、“我怎么写的这么烂?”

这个时候看下自己写的东西,按照之前 6个转盘各个步骤再检查一下:

  • 你所写的内容对你的读者有吸引力吗?
  • 你想要写的内容是不是都包括进来了?
  • 需不需要再头脑风暴一下?
  • 文章或者整个结构提纲是不是有效?

多关注那些薄弱的部分,回头休息一下再进行修改。

6.Editing:编辑润色

花几分钟时间重新检查,能让你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6.1 编辑修改清单

    • 语法:有没有拼写错误、标点错误、语法错误?
    • 语言:对读者的称胡合适吗?
    • 内容:
      • 想写的东西表达清楚了吗?
      • 给的信息充足吗?
      • 这些信息有趣吗?抓人吗?能让他们动起来吗?
      • 信息完整吗?有没有漏掉什么重要的东西?

6.2 编辑的技巧

    • 分批修改:分成几个部分分批修改
    • 同行审阅:让同事帮校对,按照需求说明白是仔细核对的文章还是大概看下结构和错字的文章。

以上写作工作流就介绍完了,「写作的六度循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写作,下面我们对这个工作流做一下总结

  • 这是一种偏理想化的系统写作方式。
  • 使用次数越多,越能融入到你的写作中。
  • 你可以转盘写作法来检查文章。
三、教育型内容的写作结构和技巧

1.认识三段式结构

结构是帮助用户快速达到我们想要让他们到达的终点的方式。就如同人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企业有不同的部门,写作也有结构,分成几个部分。

常见的内容结构有:

  • 起、承、转、合
  • 凤头、猪肚、豹尾
  • Beginning、Middle、End

这些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下面要说的三段式结构:头、身、尾

头:吸引读者(Attraction)

身:扩展正文(Expansion)

尾:总结全文(Conclusion)

2.如何写开头

读者可能会花10秒的时间打开一篇文章,但是决定要不要阅读下去,几乎是在看完导语就决定了。所以写好开头决定了读者是否会继续看下去。

据统计,80%以上的高赞文章在一开头就会树立权威,那如何在开头构建信任呢?

开头构建信任的四个步骤:

构建悬念: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构建悬念的方法:

  • 利用认知冲突
  • 利用惊人结论

引发共鸣:利用用户痛点问题,引发读者共鸣

陈述痛点问题是最简单直接的、引发共鸣的方法。

构建信任:树立权威性,获取读者信任

讲故事是塑造权威的常见方法,我们通过表达相同境遇再展现结果的方式来塑造权威性,并通过数据+图片+荣誉的加持效果,你只要知道,并非只有专家才有权威性,掌握方法你也可以树立权威,获取读者的信任。

总结过渡:总结下文,展现文章逻辑

总结通过两种形式:

  • 比喻联系:把写作逻辑和读者容易理解的逻辑做类比。
  • 逻辑展现:直接展现文章的写作逻辑,纵向或横向。

3.如何写正文

企业自媒体运营完全手册干货收藏

拓展正文的套路就是

3.1 WWHE模型:扩展正文

  • What:定义
  • Why:意义
  • How:方法论
  • Example:举例子

3.2 如何处理正文的过渡:Bridge

如何过渡:承上启下

3.3 正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 图片:尽量保证每个大段落至少一张图片
  • 链接:控制跳转链接的数量
  • 强调:核心的语句要加粗

4.如何写结尾

结尾有一般是包括总结(Conclusion)和行动呼唤(CTA),这就是Double C模型

4.1 如何写好总结:Conclusion

如何写好结尾的总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 提出注意事项
  • 再次重申逻辑
  • 强调读者利益

4.2 如何写好行动呼唤:CTA

  • 引导讨论:鼓励用户评论和参与讨论,增加文章的互动感 。
  • 引导点击:提供用户可以直接点击的链接,比如点赞、关注等等。

好了,以上这些就是干货文的写作指南啦~

注意事项:

  • 干货文是内容营销最重要的一个手段,但是不是全部。
  • 教育型内容和干货文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相互代表。
  • 写作工作流的顺序并不是严格,优秀的干货文并非使用同样的结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