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未来校长学院于常州举办第5期《学而思招生全体系解读》专题课。本次课程聚焦教培机构办学“增长逻辑”、“招生实战”、“续报实战”三大难题,特邀学而思7所分校校长结合实战经验从内在本质到运营打法、全景式呈现了学而思招生逻辑。
01
课程篇
第一部分 增长逻辑
办学必备3要素助力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如果要学学而思,大家可以研究十多年前的学而思,研究学而思任何一所新分校是怎么活下来的。
开课前访谈过大大小小100多个机构的校长,问他们“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要素有哪些”,他们从自身经验着手,谈了不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答,主要有三个要素:
1.产品。做强靠产品。所谓的做强是从客户视角来评价的,客户评价好带动续报好、退费率低、扩科意愿高。所以产品强不强是看产品能否解决客户的问题。
2.运营。做大靠运营,运营解决的是教学标准、复制的问题。单个老师可以教好学生,不代表所有老师都可以。
3.文化。做久靠文化。文化会影响到机构的选人观、用人观、薪酬考核等。如果只靠薪酬激励伙伴的行动,效果不会持久;如果机构与伙伴的价值观趋同,那么伙伴可以实现自我驱动。
如何建立标准化且可复制的招生路径?
讲师:孙东超 镇江分校校长
学而思开分校的三大法宝是“诊断”、“讲座”、“公开课”,在内部被称为“学科招生三板斧”。
为什么要做诊断?为什么要开公开课?时代在变,但基于教学实践长出来的核心不会变。
打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都会跟着行业趋势更新迭代。
17年,传统打法,打卡诊断讲座公开课。
18年流量概念兴起,开始使用流量招生打法,基于漏斗模型筛人。但是这种招生路径效率低,耗时长。
19年依托在线小班课直接培养教学点周围付费用户,解决招生效率问题。
20年不再先招运营,直接招学科做校群、做学习服务。
总之迭代逻辑就是研究行业打法,寻找可以瞄准目标客户,提供高势能、高品质、高精准服务的招生路径。
暑秋之战你的招生产品应该这样做!
三位一体的设计理念:客观有效果+孩子不反感+家长看得见。
招生产品设计的三个核心要素:
用户是谁?
痛点是什么?
你提供的差异化价值是什么?
所谓客观有效果就是产品本身带给客户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可以直观感知和发现的。
如何低成本获得优质流量?
讲师:李明亮 常州分校校长 曾任呼市分校校长
新分校的流量从哪里来?
1.线下地推——家长最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课程中明亮老师的从0-1的社群搭建案例给各位校长打开了思路。
2.线上拉新——互联网的流动性使得家长没时间仔细阅读内容,常常无厘头投票,不看不关心的内容,那么凭什么让用户观看你的内容呢?首先要快,其次是呈现专业。这两项还不足以完成转化,还缺一个人——一个靠谱的社群运营;
获取流量这件事要不停地琢磨,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但是渠道建设只是一个步骤,提供价值、提供超预期服务才是最核心的东西。
第二部分 招新实战
如何打造线上高质量、高人气、高粘度社群
讲师:郑凯 扬州分校校长,曾任重庆分校校长
1.看组织架构和团队分工是否完备。不同规模校区所需的服务量不同,社群人员安排和具体职责分工不同。学员数量只有100人的分校,2个人就可以支撑起社群运营工作;学员数量1000人、10000人的机构,社群运营分工更多更细致。
2.看定位是否准确:建群前一定要明确“用什么、为谁、解决什么价值”,只有定位精准才能高效抢占用户心智。还需要强调一点,基于商业目的搭建起来的社群是有生命周期的,当群第一生命周期过去后,必须考虑如何开启第二生命周期,重新与用户建立联系。
3.看渠道是否被打通:渠道不仅是市场部的事情,还是全校人员的事情。朋友圈、微信群、线下流量打通,才能达到相互引流的目的。渠道使用要尊重运营规律,爆款活动只有参与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有影响力,所以公众号内容发布到内部群经过预热后再推广(老学员先参加、老群先参加),群火热程度基数决定了公众号观看量、推广量。
4.看是否站在风口上运营社群:社群运营的主要目的在于留住并活跃用户,延长接触,包括拉新、促活、留存三个动作,本质上是站在风口上运营,热点是天然风口,所谓群裂变就是投钱、投人造风口。所以社群运营者需要具备热点思维。疫情期间,扬州分校发起公益课,进群可领讲义,在听课期间遇到问题可添加小编一对一私聊。最终社群攒了7000人,小编新加好友3000+。但是这个活动不完美的一点是和公众号、商户的合作,找了110个公众号、商户、平台,只在98个外部社群宣传推广;最终引流效果不是太好,原因在于双方运营模式各有侧重,随着校区学员数量增加,新学员是可以内生的,所以不必急于考虑异业合作。
5.看内容是否专业化:群日常运营可以抛些用户感兴趣的话题、政策解读,但是这些内容不足以转化,只有专业性内容才能促成转化。能听讲座、能参与打卡、能听微课就是在转化,群运营本身就是在转化、群氛围好本身就是降低转化门槛。
线下高转化率实战
讲师:江海峰 原厦门分校校长
一、关于讲座:
1.解决孩子问题:对于家长来说,讲座最大的价值在于帮他和孩子解决一些问题,所以讲座的开办和目的应该最直接地服务家长;
2.讲座只是一个环节,讲座一小时后,家长的兴趣和激情逐渐消退,后续要匹配一整套组合拳;没有天生的演说家,讲座需要充分练习。
二、讲座四大步骤:
1.规划——只有对一条产品线有充分研究的人才有资格设计讲座。要研究一条产品线的用户行为规律;找到一条产品线的关键时间节点——热点;围绕热点,研究用户的痛点是什么、怎么解决;把解决方案和规划盘点清楚;研究用户能“听懂什么话“。
2.设计——讲座一定要围绕用户需求和痛点设计,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要开讲座了,那就开个讲座吧”;不是“招生遇到压力了,开个讲座吧”;不是“国庆要放假了,要开个短期班,那顺便开个讲座吧”。
3.执行——首先要成立项目组,确定负责人;开项目启动会,明确时间节点和人员分工;每日对其项目执行进度;明确当日所有服务动作、参与人员、关键节点、任务、进度。
4、复盘——到场率:通知是否到位?天气、交通、时间因素?讲座 是否与用户需求匹配?转化率:讲座现场效果,运营动作是否跟上,开班时间、班次是否合理;其他:环境布置、人员安排、效率提升。
三、诊断:什么人重视诊断?重视教育的家长,意识到自己孩子在学习方面出现问题,有弥补漏洞的需求。所以我们可以给他提供高规格、超预期服务,服务好这波人,就能找到整个家长圈。所以诊断可以用于新开分校打开市场。
那么如何提供超预期服务?如果你能够当场解决用户的一个问题就算赢了。
如何开好一堂体验课
讲师:高涛 淮安分校校长
体验课一定要开。类似于租房,不给你看房,只看照片,你一定不会选这家。体验课能够帮助客户了解老师、学校,解决内心困惑,那么报班后前三次课退费的情况可以降到最低,甚至没有,对学校品牌的健康度有保障。
体验课应该怎么开?
1.一堂体验课反复开,还是ABCD陆续开?建议采用一堂体验课反复开,因为一定有的家长会来蹭课。
2.体验课建议收1-10块钱,保证到课率、家长不会觉得课程是为了挣钱。
3.建议讲座和入学测同步,既能旁听体验课,又能听讲座。孩子不能帮你散播口碑,但是家长可以。
4.建议体验课在先,讲座在后,讲座一定会抬高家长预期。
5.宣传主体建议是入学评估所以:体验课开课模式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步:报名体验课+入学测试,收费1~10元。
第二步:建群打卡,确认意愿和出勤。
第三步:线下体验课,家长旁听。
第四步:孩子测试,家长听讲座
第五步:沟通与报班
怎么把体验课做到80%?这要看期待体验课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一场好的体验课评价标准有学习效果很好、模式先进、孩子喜欢、老师专业、老师负责任、理念先进、流程规范等……将这些标准落地为一套教学规范、校区管理规范、活动运营规范去实施。
体验课不是引流活动,是招生的最后一步。如果体验课后还有更多动作才报班,那么这种情况是有问题的。所以要想清楚,招生目标是全班排名第几名的学生。高涛老师认为具有报班意愿的学生才是我们的招生对象,这波人能产生新生带新生的效果。从体验班用户属性来看,高转化是天然属性。
第三部分 续报实战
如何做好续报
讲师:孙炜 曾任洛阳分校校长 现任无锡分校校长
续报做到96%有可能吗?有可能,要分班型、年级、科目、人,还要靠点小运气,总之不能千篇一律。孙炜老师则是靠潜心做教育取胜。
招生的本质在于做教育,但是如果有一些策略可以给招生效果锦上添花:
1. 续报从第一节课就开始了。
开课第一天,老师会跟家长一对一聊孩子学习效果。续报的核心是给学生和家长提供了足够的价值,他们才会愿意继续跟着老师学习。
2.提前提升家长认知
开课前可以开家长会,明确今年规划,让家长对这个学校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要不停地讲,随时随地讲,因为这是改变家长认知是事情。切记不要就题讲题,多讲预期;对每一位孩子进行点评,只要能对外,都要讲。
3.效果要外化
不要只想打中、高考状元这样的噱头,只要能做出有品质的都可以展示;阶段性培养孩子习惯,表示你的机构是有温度的。
4.要提升续报期间的氛围
续报周期一定要短:一般1周或2周内;
- 明确续报关键节点:老师有信心续报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