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复盘十年监管处罚全量数据,窥探保险业合规经营要义)

对于当下保险业而言,携初心前行,是穿越周期,蓄力前行的基础。对于保持或是回归初心,保险业至少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二是公司经营的合规性,前者是公司生存的基础,后者是公司发展的基础。


公司治理中最核心的关注点是通过关联交易管理等制度杜绝股东的短视行为,让股东葆有长期投资的战略耐力和耐心,进而夯实保险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物质基础。


公司的合规经营中最核心的则是通过系列监管制度和相应处罚规制经营层的短视行为,让其在其位谋其政,营造终身负责制的监管氛围,杜绝“以短期高业绩换取跳槽资本”职业经理人怪相,进而为保险业的持续创新和稳定经营奠定“固守本分”的人力基础。


该篇文章为保险公司法律合规专业条线同仁的投稿,其梳理了近十年全国监管处罚的逾万条数据和全系统范围内的乱象整治脉络,试图理清监管就合规层面的治理脉络,其中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有迹可循的时间线。2011—2014年间,监管处罚的件数和金额均呈缓慢下降趋势;2014—2017两项数据均出现大幅大降,且持续低位;2018年至今无论是监管处罚的件数还是金额均呈现快速上涨趋势。


二是越罚越多的风险点。2018年后,监管处罚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监管处罚所涉及的违规点明显增多、越来越细,但高举高打的严查严处了三年,2021年的违规乱象仍再创新高,是处罚的威慑力不够还是短期利益的诱惑实在太大?没有答案。


下为全文,以飨读者。



01

看清历史-保险业乱象治理简要回顾


回顾保险业乱象的历史必须先理清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摸着行走”,其行为方式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这样的市场行为方式因成本太高而被迫放弃。第二阶段是“跟着行走”,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中国保险业以外资保险公司或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为老师,紧随国际的步伐。后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令一些世界著名的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一夜之间轰然倒下,中国保险业进入第三个阶段。第三阶段是“自个行走”阶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启示中国保险人,今后的路需要自己来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自个行走”的保险业发展经历,是从国际金融危机后开始的,有效的保险实践经验时间只有短短的10年。正是这个10年,发生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保险乱象”。(魏华林:“保险乱象”的实质与根源)

保险运营部门合规管理办法


第三个阶段的十年之后,即2017年,监管层正式展开了系统性的保险业乱象治理工作。一个大背景是,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下一年度的工作重点,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保监会快速反应,落实中央精神,于2017年4月28日下发《关于强化保险监管 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整治市场乱象的通知》(保监发〔2017〕40号),拉开了监管部门系统性开展保险业乱象治理的大幕。自此,乱象治理成为保险业常态。


(注:统计信息仅纳入了全行业性的系统性乱象治理,不含专项治理)


对于保险公司来讲,监管维度的乱象治理工作每年度会如期而至,从业者亦已习以为常,唯一可期待的“惊喜”就是“今年的乱象治理,与历年的有什么不同?”



02

硬币的两面-乱象治理的效果


(一)硬币的阳面-乱象治理成果显著


在银保监连续几年对保险市场乱象的大力治理下,保险业正在回归本源、回归主业。


大的方面看,安邦、华夏、天安等系列问题公司风险敞口主动暴露,且正在妥善解决;小的方面看,车险领域典型的虚列费用、个险渠道典型的虚挂人力以及银保渠道典型的“小账”问题等等均得到了有效好转。


在这里引用银保监2020年对保险市场乱象整治成果总结最为合适不过:近几年全国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营管理乱象得到有效遏制,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得到有序化解,资金脱实向虚问题得到有力纠正,为当前金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硬币的阴面-乱象仍难杜绝


1.保险市场乱象表现变种翻新


仅2021年,保险市场乱象新花样就层出不穷:“代理退保”“代理维权”“全额退保”等怂恿或诱骗消费者退保现象屡见不鲜;“首月0元”等互联网保险中的销售误导陷阱亦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当然,在各种保险乱象出现后,监管部门都及时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但仍不免让人想到,监管部门的脚步,缘何迟迟落后于市场?是否只能等问题产生实质负面影生后,才能予以纠偏?


当然,从法理学的角度看,规范性监管一定具有天然的滞后性,任何维度的政令都不能要求民众对未知的事实承担责任,但对于关涉民生的金融保险业而言,容错创新的可承受底线到底在什么位置则值得探讨。


2.保险业顽疾难以根除


还是以2021年为例,保险业内发生了多起因行业顽疾引起的重大舆情事件:从行业头部公司基层员工张某某实名举报某支公司造假贪污事件,到另一家行业头部寿险公司员工实名举报公司大量逼迫员工购买“自杀保单”事件,再到行业头部公司某分公司举牌宣传客户死亡获赔120万事件,保险行业本就有待重塑的声誉再遭重创,普通大众对保险业究竟还有多少信任?


表层看,每一起事件似乎都是声誉风险问题,但穿透来看,每一起事件背后都是系统性的合规性问题,比如,基层公司系统性贪污行为的背后一定是基于业务的考量,常规看,寿险公司业务要发展主要有两条路,一是个险一是银保(经代更多由总分公司直管),个险的传统发展模式就必须要大量增员,在业绩面前只能铤而走险,使用虚增人力套取费用,用业绩压力逼迫营销员购买自保件、互保件;再看银保,银保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返还给银行的“小账”,但“小账”不合规,怎么办?亦只能违规套取,恶性循环之下,行业的形象如何树立?穿透来看,最终考验的是仍是监管的尺度。


3.日益激增的监管处罚


按照一般性的思路,银保监下如此大力气开展乱象治理,各种市场乱象情况应逐年减少,对应监管处罚量也应逐年减少,但梳理近十年的保险业监管处罚罚单量与罚款金额发现,处罚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逐年递增的趋势,2021年罚款金额更是再创历史新高,增长36%,罚单数量增长11%。具体来看,编制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 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以外的利益,欺骗投保人、虚列费用等老生常谈的行业顽疾问题处罚不降反增,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以儆效尤的处罚警示作用似乎未及预期。不禁让人发问:乱象治理为何越治理乱象越多?



当然,从发展的视角看,处罚数量和金额的激增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行业增速尽管放缓但规模仍有增长,二是此前未触及的维度现在不再放任发展,转入全面从严监管时代。但不论是何种原因,监管强力惩处的同时,违规事件仍如此高发,监管处罚的威慑力到底如何体现?


(三)复盘乱象治理


带着以上问题来复盘历年的乱象治理,让数据来回答所有的疑问。根据历年监管部门对乱象治理的发文,梳理其中监管部门对乱象的主查类别及检查要点进行横向对比,情况一目了然:监管范围越来越广,检查点越来越多,尤其到了2020年,监管检查点直接翻倍,治理程度越来越深入。


如,在2020年乱象治理中首次出现宏观政策执行、万能险业务方面的检查,体现监管层治理范围愈来愈大;以公司治理方面为例,检查点从2017年的4个激增到2020年的17个,新增“股权质押管理、并表管理、内部交易输送利益、隐匿风险、进行监管套利风险管理等自查点,都与同期保险业露出的重大风险不无相关,体现监管层对乱象的治理逐渐深入。可见,监管部门也在紧贴保险市场的发展形势,绝非是“一本经书看到老”。



这就产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监管对市场乱象治理日渐深入,也紧贴市场发展,一方面是保险业市场乱象层出不穷,依然要问的是,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03

顺势而为-从乱象治理到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


前面所提种种问题,监管应早有复盘,进而放了一个“大招”:2021年6月,银保监下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的通知》,要求保险业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直指保险业乱象的根源-保险机构内控合规建设缺位。


至此,就不难理解监管文件中“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是市场乱象整治走向纵深的必然要求”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形势需求,叠加近些年乱象治理效果成色不尽如人意,倒逼监管部门对保险市场必须从整治乱象表象的治标阶段延伸到到深入整治保险公司内控合规管理缺陷的治本阶段。


再来剖析监管下发的文件,正文共计4275字,“内控”与“合规”字眼出现106次之多,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首提“内控合规治理架构”概念,意图以内控合规治理架构为本,通过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内控理念,从根本上规范保险公司日常经营;二是推动屡查屡犯根源性治理,以对屡查屡犯问题的全闭环治理,从根本上推动行业顽疾整改;三是首提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动态体系,计划以动态的内控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事后监管问题。


有一点同样值得保险公司思考,监管部门首次将“内控”与“合规”两个概念联系在一并提出,产生了新的问题,即内控与合规二者的边界在哪里?



04

丢掉幻想-保险公司内控合规道路任重道远


在已经过去的2021年,保险业面临着深刻的行业困境:人身险保费增速低迷、史上最大车险改革带来的阵痛、中长期利率中枢呈下行趋势、保险板块指数一年跌幅达39%,业内有一种声音,在保险业面临如此困境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将在2022年放松监管尺度。


恐怕事与愿违,2022年仍将是强监管的年份:


一是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基调从未发生变化,过去野蛮发展的市场环境已不复存在;


二是从2021年的监管处罚来看,罚款金额增长39%,罚单数量增长11%,在行业转型的关键期,监管丝毫没有手软;


三是监管部门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数量仍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合规内控性规章规范占比越来越大,监管部门仍在以制度、规范的方式驱使保险业回归本源。



回归到“内控合规管理年建设”,按照监管思维,各项监管政策应是连续的、一贯的。如将2021年定为保险行业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之“元年”,那么2022年银保监必将组织对各险司合规管理建设的情况进行“验收”,开展“回头看”巩固成果。


所有的行为都指向一个目标: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合规又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相信所有的同业在辞旧迎新之际都已做好加班熬夜、自查整改、复盘报告的准备,作为保险业的合规人,苦点累点早已习以为常,只期望所有的付出能真正提升公司的合规“含金量”,不再被管理层视为“肠梗阻”,不再被监管视为“整改不力”。头顶名校光环,手拿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打工人真的只是个打工人,很多骂名我们担不起。



< END >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