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领域,“大经营”的概念已经不再新鲜了,但我个人一直认为,经营管理只不过是企业所处的阶段,以及自身资源的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管理方法,而且没有大小之分。
怎样把操作应用到实际中是许多朋友所关心的话题。本人以为要循序渐进,有效率地落地,其实没什么花样,还需要从计划控制.货值管理.利润管理.现金流量管理和全局决策等方面入手。下面我仅从每一个方面比较重要的几点加以阐述:
一、计划管理。
规划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方法。
说起计划管理,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数月初开工和标准工期。
但是既然说到落地,系统的建设就必然要先行,而规划管理系统的建立也要从四个方面来考虑。
1.数量与等级。
个数:这里指全景图的结点数,60-80个比较合适,有的企业密密麻麻地做了几百个,甚至上千个,要求各组填好报备,就连要求上一个信息化系统,有些朋友也许会说,我只做这1000个模板,让他们填,具体的管区自己负责,但是否考虑到了这一操作带来的问题。
1.完全交圈排好这几百个结点要一整天,这还是要人齐的。
2、由于节点太密集,早上的灯火通明,下午灯火通明,爆了以后还要重拍啊,因为如果上灯火通明,要销项,要交代。
3.所有条线基本都配合排点,调结点,一周才短7天,大概1-2天都在做这玩意儿。
认为管理精良,认为什么模板都是完备的,看来制度体系没有漏洞,但忽略了一点,这个东西先好用,其次才是好看。
结果是:团队管理过于深入,地域管理过于深入,最后一线人员不再为之战斗,而是为这些模板的美丽奋斗。
评级:分三个方向进行,第一级为分组和区域,第二级为节点重要度,第三级为节点覆盖度。
首先在小组管理哪一个结点、哪一个结点,总的原则是,各结点上各结点,各结点上各结点,各结点各结点各结点,结点结点各结点。
二是区分重要程度,除了区分里程碑、一级、二级文字描述外,还必须进一步加以体现,因为仅仅是按数字做完成率统计,结点重要性不能完全体现出来,所以可以将每个结点的重要程度赋予分数,如方案审批、开票等重要节点设为10分,例如工规,开工率是一级重要节点的开工率是3分,完成率是总实际分数除以标准总分。
三是看各阶段的覆盖程度和覆盖度。例如一般我们只是在节点的首开之前才强调,这个阶段的节点比较密集,往往开盘后,对节点的关注就不多了。
那也是为什么开张好,交货期差,开盘春光灿烂,手心出汗的原因。对顶板后缺乏追踪与控制,交货甚至造成延误。
当设置节点时,我们要注意各个阶段中节点的覆盖。
2.完成统计标准。
因为之前已经提到过积分是按重要性设定的,所以用积分来统计计画完成率,这是可以做到的。
尽可能让他人帮你管理,提高每条线的参与度,计划管理不是运营线的一件事。
例如:
展示区域的评审得分确定,展示区域发展节点的最后得分;
费用无效的发生决定了施工图结点的最终得分;
交货期满意程度决定交货期的最终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