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运营和产品运营的区别(大爆品机会:有品类无品牌)

今天继续讲:基于品类机会的洞察去打造爆品。

有一种品类机会叫:有品类无品牌

具体来说,就是此品类在民间广泛存在,但品类集中度不高,品类需求被小品牌或杂牌所分割,没有特别强势的品牌,这种品类格局就是打造爆品的最佳机会之一。

举例而言:麻辣烫之前就是这样的品类格局,在坊间随处可见麻辣烫小店,他们或处于偏僻的犄角旮旯,或处于大街路边上,整体环境杂乱差,但吃的人却络绎不绝。这说明麻辣烫品类,需求是刚性的、大众的,只不过品牌化消费意识弱。

产品运营工具类产品是什么

品牌化运作

杨国福麻辣烫和张亮麻辣烫,正是洞察了这个品类机会,对麻辣烫品类进行了品牌化运营,升级麻辣烫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出麻辣烫行业的两个爆品。

再举一个例子:妙可蓝多奶酪棒。

奶酪棒也是一个存在已久的品类,也有几个零零散散的小品牌,但之前一直没有做成大气候,后来妙可蓝多集中押注在奶酪棒上,对奶酪棒品类启动了大渠道和大传播,最后形成了一个大爆品,可以说是奶酪棒品类成就了妙可蓝多,但同时妙可蓝多也壮大了奶酪棒品类,拓展了该品类的市场空间。这就是时势和英雄的相互作用。

当然,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有些小品类是可以通过企业营销做大的,话虽没错,但我们一定要警惕“小品类陷阱”。

对于“有品类无品牌”的品类机会,我们关键要把握该品类的自然需求和自然需求的增长空间。

有的品类注定是边缘化品类、小众品类,难以形成大气候,企业要凭一己之力去做大品类是难上难,比如:牦牛肉就是这样一种品类,虽然牦牛肉品类一直存在,做牦牛肉的商家也是零零散散的挺多,但这个品类之所以一直没做大,是有其品类自身的局限,比如:供应链问题,口感体验问题,高价问题等,都是该品类很难做大的障碍。而有些问题是很难凭一己之力去解决的。所以这种情况就是“品类机会陷阱”。

谨慎机会陷阱

所以,对于“有品类无品牌”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底是真机会还是伪机会,具体要看该品类客观真实的需求有多大,品类的自然需求增长空间还有多大,以及综合权衡供应链和顾客认知的问题。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