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壕婚礼”不仅有众多豪车,还有直升机在天上压阵接亲
臧祥冬骑车迎新娘
李绍群和妻子
五一前后,哈尔滨人的婚礼逐渐走入高峰期。婚礼究竟是两个人的仪式,还是两个家庭的仪式?最近一篇“女友甩出45万婚礼清单,男方崩溃!”的网文在朋友圈广为转载,并引来网友纷纷热议。有网友称“要的挺接地气,不过分,没毛病!”,有网友称“具体还要因人而异”,还有网友据此分析出了这对小情侣应该来自三线城市。
彩礼、婚房、办酒席、度蜜月……在哈尔滨结婚,都花多少钱呢?
【标配版】连房带车再加办婚礼哈尔滨人结婚
“低消”得70万
五十年代一张床,六十年代一包糖,八十年代三转一响………这是网上流传的各年代“婚礼清单”。在婚俗专家、黑龙江省婚庆礼仪行业协会婚俗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郝喜东看来,那时候的婚礼,更像是为两个人“服务”的仪式。“我1985年结婚,当时就是把家里的东屋收拾一下,父母住西屋、我们住东屋。然后在东屋添上几样家具,我和妻子买了一块手表和几件新衣服,在家里办十几桌酒席,让乡邻亲朋们热闹一下就完事了,全部花费1500多元。”郝喜东回忆说。
等到九十年代,婚礼逐渐讲起了“排场”,有一些人开始到饭店操办婚礼。再后来,随着物质生活的变化,婚礼的形式越来越复杂,费用也不断攀升。“如今,有的已是一动不动+三金+‘万紫千红一片绿’。”郝喜东这样解释自己对婚礼花销的概括:一动就是车,不动就是房子。“三金”原指金戒指、金耳环和金项链,但随着时代发展,三金已没有了明确定义。“紫”代表五元、“红”代表一百元、“绿”代表五十元,万张五元、千张百元、加一大堆五十元,寓意婚礼的开销十分巨大。“没房不嫁,早已成为各地姑娘的择偶标准。”
郝喜东把现在举办的每一场婚礼都戏称为迎娶“百万新娘”。他给生活报记者罗列了这样一份清单:以哈尔滨为例,彩礼是“前奏”,一般情况下农村高于城市,哈市农村的彩礼钱普遍是20万到30万元之间,市区的彩礼钱普遍是10万元。房子是“标配”,使用面积一般在50-80平方米之间,首付最低得20-30万元,装修很难低于10万元。多数家庭在结婚时还会购车。租、购婚纱普遍花费在3000到5000元之间;拍婚纱照,大众消费标准为5000元左右。哈尔滨近两年比较流行海景婚纱照则要几万。酒席、典礼是结婚的“重头戏”,简约点儿的每桌1500元以下,中档的15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1500元到2000元为大众普遍消费金额,高配的每桌超过5000元,市民普遍花费都得在10万元左右。婚庆典礼的策划、场布,往往和订酒店捆绑消费,也有自己找婚庆公司负责的,一般2-3万元是低配,5万元左右是标配,高端的都在15万元以上。再加上什么改口钱、婚车钱、添置新婚用品钱、蜜月旅行费等,粗略估计,哈尔滨人结婚至少需要花费70万元。
记者在网上找到了去年年底相关部门公布的“2017年度黑龙江省全省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显示为每月4645元。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标准,一对新人的结婚花销,如果全靠自己承担,不吃不喝,要攒12年以上。当然,这其中并未包含收到礼金可以抵扣部分,但即使如此,最终花销也不会降太多。
【高配版】有人豪车直升飞机“压阵”
有人仅婚庆典礼就花了20万
去年5月份,哈尔滨坊间曾流传着一个“最壕婚礼”:60辆劳斯莱斯+20辆法拉利,还有两架直升机在天上压阵接亲……发布这一信息的网帖,根据租用飞机价格估算,这场婚礼飞机一项就花费21万元。
在哈尔滨办一场高配婚礼要花多少钱呢?黑龙江省婚庆礼仪行业协会的王光会长说:“因为婚礼消费很多都是隐性的,所以外人很难评估出全部花销。不过从一些零散信息中,我们还是可以‘窥见’的。”他在哈尔滨见过一个仅婚庆典礼就花了20万元,再加上酒席花费在50万元以上。
“目前在哈尔滨,一场婚庆典礼就花费15万元以上的,便可以视为高配了。因为高端婚礼往往酒店、餐标、典礼策划和布景都是相辅相成的。能花费这些钱办典礼的,选的肯定都是五星级酒店。”王光会长介绍说,近两年微电影也融入了婚庆仪式,有的新人追求个性化,为打造婚礼现场的浪漫气氛,专门拍摄两人相识相恋的微电影,如果由婚庆公司完成,花费在2万元左右。
“实际上,哈尔滨的高端婚礼屈指可数。有些婚礼之所以豪华,背后往往还隐藏着一些‘商业价值’。”在哈市经营一家高端婚庆策划公司的赵勇说。两年前,他曾策划过一个典礼花费八十万元的婚礼。看似很土豪吧!可实际上,身为一家企业负责人的新郎,不但把婚礼办成了演唱会,现场请了三个明星助阵,还把典礼和企业文化活动融合在了一起,典礼过后直接办的是职工的企业年会。这样算下来,“三合一”花费八十万元,其实并不高!“可以说人家的算盘打得更精明。”
【低配版】简约婚礼也“有范儿”
宾县小伙自行车接亲广场办典礼
网上有调查称,近七成“90后”不愿意举办婚礼,理由是太麻烦。但如今的中国式婚礼,已经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仪式了。在男女双方的家庭眼中,习俗、面子、份子钱、往来的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都暗含其中。那么,省钱办婚礼,就一定“跌面”吗?
2013年,方正县小伙臧祥冬结婚时,搞了一个骑车迎新娘、广场上办典礼的“简约婚礼”,不但场面时尚浪漫,而且车队效果甚至“秒杀”豪车。音乐一响,广场的LED屏幕上打出小两口的婚纱照,几乎全县老少都成了这场婚礼的见证人。小臧算了一下,即使县城消费水平要比哈市低些,但“低碳环保”的婚礼也帮他省下了两三万元。小藏拿这笔钱买了一个单反相机,记录下婚后的幸福生活。
和小藏一样,李绍群的婚礼办得也很“简约”。小李在哈市某国企工作,妻子是一家三甲医院的护士。两人的收入都挺高。可是,2016年夏天,他们却在哈市选择了青年宫举办的共青团免费集体婚礼,这个集体婚礼每年哈夏和冰雪节期间各举办一次。小李给记者算的是“时间账”:他说,如果自己办婚礼,需要提前去订婚纱,结婚前几天取回,结完婚后送回。为了婚庆典礼,还要找化妆的、摄像的、主持的、做婚庆的等等。最麻烦的是酒店,如果赶上大日子得提前大半年订,这样才能保证选到婚礼现场布景好的场地。“为了这些,我的朋友结婚时都是忙得焦头烂额。”小李说,因为工作繁忙,他和妻子决定参加集体婚礼。“婚纱、化妆、主持、摄像等,都是婚礼主办方提供的,我们只需要婚礼前几天去选选婚纱,就可以等着办婚礼了。最人性化的是,如果想单独多留一点儿自己结婚镜头,只需单花一点儿钱,就能另配备一个为我们服务的摄影和摄像师了。现场还可以摆酒席,价格还比同标准的低……”小李说,当天他和妻子在父母亲朋的见证下举行集体婚礼,大家都觉得挺新潮别致,这之后他们办了一个答谢宴,满足了父母的心理需求,然后就轻轻松松去度蜜月了,一点儿没有其他人操办婚礼后的那种疲惫感。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记者手记与其说婚礼是两个家庭的事儿,不如说婚姻才是两个家庭的事儿。一场婚礼到底花多少钱,没有标准。但是适当的“埋单”还是要有的,比如说为了未来生活安居的投入,为了对结婚仪式感的尊重,为了父母心理以及人情世故考量等的花费,都是要有的。
豪华绝不是婚礼的标准,“裸婚”也不是每个人都受用的。
一段婚姻中婚礼是很重要的,因为办得让自己、配偶、双方父母都舒服,是可以屏蔽掉一些婚姻矛盾起源的。所以,量力而行且多为彼此考虑,才是“婚礼账单”的标配。
生活报记者 薛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