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的传奇创业故事)从洗瓶工人到副总裁再到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经历了什么?

说到蒙牛,大家都会很熟悉,但是说到蒙牛的创始人,或许有人不知道他就是牛根生。谈到他的生活,有两个部分。第一部从洗瓶工到伊利副总裁历经磨难,却被敲到谷底重新开始。第二部分是创建蒙牛,心系国家,成立基金会,专心做慈善。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



牛根生

牛根生的家庭极其困难。他出生时,父母不得不把他寄养在一个养牛户家里,换取50元钱维持生计。牛根生只有八岁的时候,就要跟着养母去扫大街,补贴家用。直到后来,牛根生幸运地获得了机会。如果在伊利的前身牛奶食品厂工作,起初,牛根生只是一个普通的洗瓶工。不过,对于从小过着清贫生活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福气。牛根生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每天都勤奋努力。短短半年,就被提拔为瓶检组组长,牛根生并没有因此而骄傲,反而更加勤奋。他提出了许多非常有用的建议,得到了伊利老板郑俊怀的赏识和重用。



1996年,牛根生从咖啡中找到了灵感,并带领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苦咖啡冰淇淋。就是这个产品,不仅改变了伊利,也改变了他。这款产品一经上市,便风靡全国,使伊利成为当时的“冰淇淋之王”,这款冰淇淋的销售额达到3亿元。1998年,牛根生出任伊利副总裁,伊利80%的销量来自他所在的事业部。但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他自然也不例外。1998年11月,41岁的他无奈离开伊利,选择重新开始。



当牛根生准备开始新的创业之路的时候,他的老部下、老同事都来投靠他,加起来有一百多人。大家都说愿意仗义与他并肩作战。仗义的背后其实是他的个性。当初领导奖励的钱,被他分发给大家。更何况,来的不仅仅是人,还有各种愿意帮助他、投资他、帮助他东山再起的人。很快,这个帝王的“小公司”就有了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这个“小公司”叫蒙牛。



创业之初,因为牛根生之前在伊利有些名气,很多同行都知道他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人,市场也就那么大。大家都不希望再有人分一杯羹,都希望排挤他,遏制他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他选择了忍耐。但奶业奶源不足,无疑意味着兵无粮草,于是鲁特凑了500万,借给了5000个养牛户,并承诺如果赔钱。启动一年后,蒙牛每天的收奶量终于突破了100吨。2006年,蒙牛签约的养牛户有5万人,奶牛总数超过100万头。蒙牛成为中国最大的乳制品公司。

随后,牛根生放弃了北方伊利的市场,选择在深圳转战,用最硬的推广打开了市场。到2001年销售额突破21亿元,短短6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一举成为领头羊。



事业成功后,他没有继续扩张自己的帝国。相反,他做慈善工作。几年后,看着蒙牛逐渐稳定下来,他慢慢辞去了总裁和董事长的职务,捐出了自己所有的蒙牛股份,建立了老牛基金会,这些股份价值40亿。截至2018年,老牛基金会已经做了200多个项目,覆盖全中国,在慈善方面花费了13.6亿元的巨额资金。他说,“钱可以让人反目成仇,也可以让人流泪。关键是你如何使用它”。读者朋友们,如果你有40亿元,你会选择怎么花?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