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策划发展前景如何(游戏策划的自我修养.1)

序言:

显然,这是一堆关于“游戏策划”这个职业的文字。

这里根本不打算从“专业”角度去给大家剖析什么“技术”——而实际上,用“技术”来作为设计师的第一评判标准本来就是悲剧好吗。

所以干脆直击心灵,每一期用一个“关键词”,来直拳拆解这个职业,比什么都有力!

就这样,以上!

关键词1,关于“童心”:

上学之后大概会工作,工作就是投身一个职业,职业带来的就是“职场”。

在传统印象中,“职场”是个什么模样?大致就是一群正装笔挺的男人,一群office lady,一群小刘,一群Tina。他们就像迁徙的大雁一样,在“奋勇前进”的同时,一会排成严肃的会议,一会排成玩味的酒局……如果你喜欢,那还行;如果你看不上,觉得闹心,那……游戏行业或许是个选择。

举两个真实的例子,看看游戏行业的氛围和传统“职场”有什么不同。

有一年公司年会结束时,大家因为绝大多数人没能中奖而牢骚满腹——当然,也是因为那年奖项设置太少的缘故,但这个前提更是给大家叠加了一层不满的debuff。

当时那个女主持是从传统行业请来的,不知道我们行业年会的风格。她在最后竟然说“让我们先欢送领导们退场!”。结果显而易见的,所有员工没有谁关注她这句废话,大家纷纷带着非酋的哀怨,以及久坐后的硬直,嘴里“哇啦哇啦”不停,站起来就自顾自退场。

而领导们像是心领神会一样,坐那也不动——然而他们动也没用,大家也没人给他们留条路。

而就在这场年会开场的时候,其实这些领导们刚刚拿出了十足的诚意,表演了一个Cosplay的节目。年纪都比较资深的他们,有的cos水冰月,有的cos柯南,有的cos樱木花道……然后在台上又跳又唱……

要知道,他们的身体是经不起这么折腾的,那个樱木花道CTO很明显连最基本的篮球技术也没有,球在他手里就像有AI似的可以自动的乱跳……

然而又怎么样呢?他们作为游戏公司的高管,除非不想,否则但凡想迎合这些个游戏策划,3D美术,二次元萝莉,死军宅……的喜好,你就不能只会穿的人五人六站那哔哩哔哩的讲话,谁听啊。但他们搞成这样还是有些人看的,但大家就是忍不住吐槽他们cos的角色和他们一样“资深”,只是这一点就原谅吧。

大体上,游戏业的孩子们就是这个路数——我更愿意把这种现象称为是“童心未泯”吧。

游戏运营策划前景怎么样

平日里也是的,大家的所谓“职场范”也是比较单薄的。我们公司早上上班最难过的一劫是挤电梯。少数几次,我电梯里碰到了公司的CEO,她和我们一起上楼。几乎是没有人跟她打招呼的——想想看,可以理解。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个,懒。

我就是见谁我都不打招呼。低头看手机,假装没看见。我本来就是被迫打工的,要是财务自由我早就裸辞了,唉,没心思搞什么社交,怎么,认识几个大佬就能飞升啊,拉倒吧!

第二个,怕丢人。

在一个普遍没那么“社会”的氛围里,你要是过于“有眼力见”反而不美。你故意来一句“X总”,你会怕电梯里旁边的人觉得你故意撩人家老板,你为了啥?难道因为敬佩?

第三个,觉得自己级别不够,不想高攀。

官本位”思想在游戏行业内没那么大。在这个前提下,如果我对于什么职位没兴趣,我扯着自己的颜面硬和老板打什么招呼啊,何必呢,又没有向往的利益。

总之结果就是CEO同学缩在电梯一角,到了赶紧下去就完了。大家唯一的特殊照顾,无非是她在的时候不大声聊天而已——可平时声音没多大啊。

这个情况呢,我姑且称之为“不想长大”吧!长大本来就是一件坏事。

说到底,这样的现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参与游戏行业的人,其入行因素中,“兴趣”占了较大的比重——而对游戏的兴趣,显然多来自于童年少年。

我常举一个例子:游戏业的人,尤其是负责设计的策划们,因为5岁喜欢打游戏而长大了入行的比比皆是;可谁曾见过一个律师入行是因为他5岁就喜欢打官司呢?

所以啊,来自童年的兴趣,一直左右了你到成年,你割舍不下,那么,这份“童心”将会是你投身游戏行业,尤其是游戏策划岗位的最前面的前提。

至于技术要求,能力特点,待遇,发展方向和前景……这些在你确定了你是有这份“童心”之后才有意义。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