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是2014年互联网十大热词之一。今年不仅是移动互联网创业元年,也是O2O元年。所有行业都不安分。而传统实体行业想往线上发展;越来越多的线上电商渴望登陆北回归线下。不仅BAT等巨头都在宣称要“构建闭环”,各种眼花缭乱的项目都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包装,自称O2O。在这股浪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面临着或主动或被动的升级转型。这种主动或痛苦和被动,在越来越多的本土电商和微信业务的培训中也能看到。
BAT的O2O领域的局部趋势
这一年,BAT纷纷投资O2O或升级自己的产品。印象最深的是围绕支付的打车大战和围绕地图的投资大战。腾讯战略投资餐饮打车等O2O公司,在当地,微生活结合微信服务号迅速招募了一批有实力的餐饮企业;阿里的野心表现在对银泰等传统商场的投资和合作上。
抛开我老家杭州的银泰不说,当地的民生百货利用腾讯和阿里的支付功能,打造线上线下的融合。与腾讯微生活的合作,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战役的第一步。当时“民生红包十万去不去”的状态陆续推出。为配合微信支付的线上活动,民生百货以店庆月和十一黄金周为契机,打造无钱包购物节。微信推出后,民生和阿里联合推出了民生宝。为商家定制的集营销、消费、权益、充值于一体的会员宝,恰恰是阿里O2O布局的重点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百度显得相当淡定,一直在远离战火,自己推出百度钱包,完善支付体系,推出一分钱活动。下半年重磅推出百度直达号,有点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对抗的意思,帮助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年底做了两个努力。一是巨额投资优步,与腾讯滴滴打车、阿里快的打车正式形成“三国杀”,拓展百度钱包支付场景;二是推广百度外卖,战火不出意外已经烧到了当地。
其他国家平台的本地趋势
无一例外,BAT都选择了搭建平台。腾讯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阿里的支付宝服务窗,百度的直达号,是BAT在O2O市场发起的诸侯争夺战。万达也采用了类似的“生态圈”理念。去年8月,它宣布与腾讯和百度合资,在深圳成立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年底在港交所轰轰烈烈上市。
2010年8月,正式落户彩生活陕西分公司xi安。除了常规的传统物业服务,彩生活推出了微商圈、智能管家、连锁经营等一站式生活服务,旗下APP“彩云”提供了维修、物业缴费、充值、投诉、团购等综合平台服务。彩生活去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对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资本纷纷跟进投资社区项目。
此外,快递巨头顺丰也于去年5月在全国开设了一家名为“嘿客”的便利店。除了提供快递物流和虚拟购物,黑客还有A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间、洗衣、家电维修等多项服务。虽然很多人开始唱衰这种模式,但受不了有钱任性的顺丰,第一批在全国成立了518个黑客,大举进入火热的O2O市场。且不说体验,采购配送都由顺丰承担,光是自有冷链物流就干掉一批草根创业者。
还有一些在O2O领域耕耘多年的“小巨头”,也开始向更加垂直的O2O市场深耕。58同城、Jiji.com、美团、大众点评、去哪儿等都选择了这条路,一直以分站的形式发展本地市场。比如,作为分类信息网站的两大巨头,58同城和Jiji.com,一直都是你有我有。现在,他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本地生活服务的O2O。
继58同城上门O2O服务之后,Jiji.com也启动了二手车市场O2O项目。不同于BAT的平台思维,他们切入的是真正的业务层,这对于同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美团和大众点评分别在电影、外卖、酒店等垂直领域布局。,希望在拓展品类的同时,打通O2O服务闭环。其中提到了美团猫眼电影。目前当地各大影院都铺设了取票机,低价选座也是对时光网的一大冲击。
进军本地O2O领域
还是以xi安为主的陕西,今年O2O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概念已经渗透到很多行业。总的来说,以与BAT等巨头的区域业务合作为主;传统且竞争激烈的餐饮业欣欣向荣,线上线下融合需求强烈;生鲜、社区等一些热门电商逐渐形成几个格局;面向服务的新兴产业资源整合涉及的还相对较少。
餐饮外卖脱颖而出
具有地域优势的餐饮行业,仍然是很多本土企业家的首选品类,虽然瞄准这个行业的本土产品最终结局也难逃一死。早在2010年百团大战之前,就有“我要订餐”、“吃货之家”、“范统”等地方网站。百团大战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转型的时候关门的,少数转型成功。
比如早年从事点餐服务的易捷商贸,成立于2008年,从事餐饮、购物等生活服务行业的O2O业务,拥有5000多家本地餐饮资源,50多个本地服务团队。利用本地优势和早期积累的用户,公司成功嫁接转型业务,成为腾讯微信在Xi安的独家合作伙伴。去年拿到了百度外卖的独家代理权,在香格里拉举办了盛大的发布会,正式宣布本土外卖混战开始。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团购网站,叫青团,是目前三四线城市最大的团购网站,覆盖300多个城市。它走了一条与美团、糯米不同的团购之路,也是百团大战后唯一存活下来且无投资盈利的本土团购网站。
O2O的外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刚需,使用频率很高。商家越来越接受基于互联网的经营,但质量参差不齐。当然,外卖也成为了继打车大战之后的新战场。百度、美团、饿了么去年年底上演了一场激战。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年初支付宝的手机支付,还是年底的外卖补贴,巨头们都选择了大众接受度高、全渠道优势的美味鸭脖。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进化的军功章上,应该是美味鸭脖写的。
大平台大战受益的是消费者。一分钱鸭脖两块钱的出租车,让用户乐此不疲。吃亏的是小电商平台。2015年,可以预见的是,外卖市场的争夺仍将在上述公司中展开,新人几乎没有机会。当地最近冒出来的团饭之类的外卖食品。
如2009年在本地成立、较早进入外卖市场的Feifan.com,致力于推动中国中小型餐厅的信息化发展,为用户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小半径”外卖服务。但在Xi安本地市场还不是特别成熟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努力迅速向省外主要城市扩张,已经被巨头席卷而来、竞争激烈的市场压力压垮了。
一些“小而美”的单品菜品,被互联网思维做成“爆款”,比如叫化鸭。目前本地市场似乎还没有太多的单品外卖,Vcake算是一个。早在O2O概念之前,成立于2006年的Vcake Xi安就一直以O2O商业模式经营蛋糕行业,以电子商务为平台,专业生产欧洲美味的配方蛋糕,拥有自己专业的物流配送团队,实行点对点的配送服务。
Vcake线下体验店的建立,说明O2O的快速发展,使得第二个“O”,即线下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线上只是交易的前台和窗口,线下的服务和体验才是O2O的核心和关键。谁能整合线上线下优势资源,谁就能做出最强大的O2O品牌。
社区和新鲜水果仍然很受欢迎
零售、半成品、生鲜电商等领域,这些都是2014年迅速升温的细分市场。O2O社区服务的关键不仅在于聚合社区内的商家和上门服务商,更在于为他们提供易用的效率工具,并跟进服务预订、平台监管、用户反馈、支付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帮助他们不断优化运营。
当地连社区超市布局已久。连旗下共有1016家门店。利用线下模式的结合,依托多年打造的庞大线下实体店体系,连想把电子票、火车票、汽车票、保险费、景点门票、菜篮子等各类服务纳入自己的便民服务体系。
半成品的生鲜电商产品根本就火不起来。年轻的菜王,原汁原味的生活,美味的七七等等。都是千万级别以上的融资。它发现了人们未被发现的需求,是一个新的市场。虽然配送成本高、不规范这两大瓶颈亟待打破,但并不妨碍有志青年加入到汹涌澎湃的生鲜电商海洋中。
例如,Xi安地铁站曾经在几个大站设置成品食品容器,类似于购买饮料的便利柜。上班族买菜是个痛点,但最后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这种形式违背了目标受众的习惯,或多或少受到质疑。它被认为是伪需求。
在我看来,还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差异化,没有核心竞争力。在O2O浪潮的冲击下,追求太多的形式,忽略了产品本身。相反,专注于原生态产品的八步里公社,目前在Xi安有8家分店,自有生产基地解决了产品来源问题。建立终端体验店遍布各大社区的自送渠道,也有效减少了成品配送。与当地荣记鲜鲜鲜合作,互相整合资源,拓宽销售渠道,与小伙伴一起事半功倍。
还有西农阁的农产品,西域美丽农夫,楼口,楼下便利等。美国西部地区的农民去年双11完成了1500万的销售额,红枣的品类位居全国第一。更武功县建立了智慧村县级运营中心,帮助农民买到最实惠的产品,卖出自己的农产品。目前处于测试阶段的Xi安慢生活,暂时以新鲜蔬菜为主,形式有些类似黑客。已经开了一家社区体验店,未来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去年,本地水果农产品领域出现了两个颇具特色的代表,几乎垄断了Xi安三环以内的网上水果生意。一个是麦嘉生活馆,Xi安首家网上水果超市和网上商城,为当地用户提供新鲜水果和有机农副产品、进口食品、米酒等优质食品和礼包的线上销售和同城配送服务。年底,朋友圈的折礼物活动成功转化5000多名粉丝,入选Xi安十大本土营销案例。
另一家是爱宾果,以鲜切水果起家。去年5月开始,从做专业的区域性生鲜电商,到自建物流拓展品类,据说已经获得了数百万的投资。另外,有个爸爸的果园目前好像只卖苹果。创始人是媒体记者,服务过蛮子、王锴、罗胖的工作经历,让父亲的果园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互联网气质。但在我看来,线上生鲜电商大多面临着另一个“O”的问题,即形成一个销售闭环。未来结合线下社区店等等可能会突出重围。
此外,在农产品领域,还有经过一年发展而声名鹊起的神巷子专业酒类超市,主打原生态蜂蜜的蜜哥,以及用个人品牌建设树立企业品牌的土豆姐姐和老乡翁。值得一提的是,深巷,线上营销吸引线下到店品鉴体验,酒类培训和活动刺激消费,多渠道、多角度、多平台持续打造专业亲民形象。而另一个在一些批评和质疑中攻击的老乡翁,似乎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被指出卖感情,天图500万投资也被说是个人行为。但红薯王子还是“挖了红薯”,告诉我们,我们卖的不是红薯,是生命,上了圈内人羡慕的热点头条。如果你没有感情,胜利就是旗帜。在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任何事情的发展下定论都为时过早。
去年年底,一匹名为派叔的黑马冲了出来,专注于全球原产地的地方特色食品垂直领域。【/s2/】立足本土市场,及时实现四小时内交付卖点,还是挺让人兴奋的,后续发展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热门或新兴领域的O2O
婚姻、美容行业等与女性相关的服务领域,如未开垦的沃土,吸引着大量的拓荒者。一直很吃香的服装、汽车等相关领域也需要改革。这些行业普遍具有毛利高、获客成本高、信息不对称严重、线下商家小而散等特点。,符合被O2O改造的条件。比如乐婚礼网和婚礼脉动,前者是一家老牌的关于婚礼的地方网站。通过整合婚礼等资源,结合线下婚博会,打造一站式服务。后者由校内致力于服务TMT领域的创业平台闪电孵化器孵化,欲成为国内最大的婚庆公司和第三方婚庆供应商交流平台。
美业服务,由于河狸之家的迅速崛起,去年年底,当地终于将触角伸向了这一领域,暖恋美甲的高调推出填补了当地美业服务的空白。汇集钟楼缝补少女的织补O2O真正出现在2015年并不奇怪。至于能走多远,还是市场检验。
服装类电商在当地发展总是不舒服。目前当地有两家非常相似的O2O服装商城。一种是购买和引进线上销售和线下发货的综合代理品牌。2012年成立,至今仍在挣扎求生;另一个是客户集合,尚品奥莱,于去年下半年推出。它的模式和代购很像。除了自建平台,还接入国美在线,拓宽销售渠道,导入流量。
因为市场上有58二手车交易,所以本地项目在这个领域并没有大动作。相反,与汽车维修等后续服务相关的项目层出不穷。比如车家巷,为私家车主提供专业的汽车养护信息和电商服务;为货车司机提供全国货源信息,为司机提供豹妹货运与货主沟通;来自西电闪电孵化器的同车秘笈,为车辆提供远程安全检测、远程故障分析、车辆保养维修指导等服务;另外,隔壁还有一家汽车保养的店。
传统成熟领域的O2O探索[/s2/]
除了以上热门或新兴领域,其他成熟领域也有很多本地O2O的探索。这些服务项目一直是传统市场竞争激烈的项目,延伸到线上,撕逼大战从未停止。比如阿里发布旅游新品牌“去啊”,引发在线旅游公关大战,携程和去哪儿也在酒店领域大打出手。移动互联网时代,你可能在一个很小的市场里有无数的对手。专注于本地化和社会化,或许能在大小巨头之间找到自己的路。
因此,当地的旅游产品大多以周边游特色游为主,走境内外低价游也是明智之举。结合线下活动,服务比大平台更方便、更快捷、更优质。比如陕西旅游集团打造的区域性综合旅游电商平台骏途,已经组织了几次有女模特泡温泉的活动。此外,还有旅伴、游子等旅游产品。,被社会切割成。
家居家装领域O2O势在必行。在过去的一周,有钱任性的倡导者雷军投资6000万元爱空,将家装整合成一个标准化的产品,用互联网思维整合行业,为消费者提供最具性价比的家装。但这种相对壁垒的行业,目前在当地还是发展缓慢。有一个装修网是2009年9月在Xi安上线的。提供建材家具消费导购服务的装修平台,覆盖48个二三四线城市。主要以线下活动的现场团购为主,但还停留在产品导购环节。整合设计师、装修等资源也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说到Reebs,就不得不提YOU+国际青年公寓。YOU+刷新了大家对房地产发展的认识,房屋租赁似乎正在酝酿大变革。其实这种商业模式并不少见,比如魔方公寓、青春蘑菇公寓等等。当地去年年底也出现了类似的核桃公寓。
但这类青年公寓项目一般回报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且受地域和市场影响,价格超出了普通青年的承受能力。在短平快的房产租赁市场,“青年公寓”一直是个不大不小的项目,玩玩就OK。真的要颠覆,呵呵。当然你要说你租的不是房子是梦想,你建的不是建筑是生态圈。然后我什么也没说。
相比之下,国内首家一站式O2O婚礼采购平台乐婚礼城更靠谱。刚性为核心竞争力,以本土化为重点,以结婚消费为核心,融合餐饮、休闲等多种业态,摄影、婚纱、珠宝、礼服、婚宴等70多个相关产业错落有致。据悉,Xi安碑林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也将落户于此,婚姻服务将是一站式服务。
医疗和教育这两个传统行业壁垒高且封闭,用互联网转型的愿景非常美好。但事实上,这个体系的打破是困难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有西部当地最好的医疗资源,也知道有革命性的项目在酝酿中,所以不能在这里透露,看看未来一年的发展。教育因人而异,很难标准化。本地微课和翻转课都是去年推出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更垂直细分的爱音悦,专注于音乐学习群体。
回顾2014年的整体创业环境,O2O无疑是一个突出的领域。O2O的概念在去年越来越流行,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激烈。通过对当地热点地区有代表性的O2O项目的梳理,也可以看出未来可能出现的机会。据业内人士透露,本地生鲜社区仍是热点,但会重新洗牌,一些企业会死掉。2014年融资的一批企业如何运营好显得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