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的记者蒋子文
不久前东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平台媒体自律和治理现状与用户期望之间差距的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平台媒体在内容生态建设、信息真实性保障、用户服务提供等方面与用户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研究小组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国家监管部门在过去两年中加强了对违规行为的监督管理和处罚。
调查内容包括平台用户的隐私保护、平台信息的真实性、平台霸主条款和数字鸿沟以及其他方面。
在平台用户隐私保护方面,52%的受访者认为“平台未对用户隐私保护到位”,33.8%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平台媒体的隐私保护水平一般,只有14.2%的受访者认可目前的隐私保护现状。由此可见,目前平台媒体的隐私保护现状与用户的预期还相差甚远。
报告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于12月9日下架豆瓣菜知名平台所代表的106个应用程序的核心原因是这些平台超出范围、频率高、非法收集个人信息以及其他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本次调查也证实,从用户感知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平台媒体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平台信息的真实性方面,根据问卷调查数据,48.2%的被访者认为“平台媒体对谣言的管理不到位”,35.9%的被访者普遍对谣言管理现状感到满意,只有15.9%的受访者同意谣言管理的现状。综上所述,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平台媒体对谣言的治理不到位,表明数字媒体平台上信息的真实性仍亟待加强。
此外,调查数据统计显示,50.6%的受访者同意“我认为平台数据欺诈问题非常严重”,只有13.2%的受访者不同意。此外,对于虚假广告问题,49.2%的受访者认为平台媒体广告的公信力存在很大问题,只有15.6%的受访者不同意这一观点。以上两组数据表明,平台媒体的信息真实性令人担忧。
谣言是故意捏造的新闻或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它们表现为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特别是在不稳定的社会危机事件过程中,如果官方信息渠道受阻,公众将倾向于通过非官方渠道(通常是在线自媒体平台)获取“八卦”,这将为造谣者提供机会。
报告认为,无论是平台数据欺诈还是虚假广告,都是平台信息真实性危机的具体体现。数字媒体平台不是法律之外的地方。各种虚假信息引起的混乱破坏了数字媒体平台的用户基础和信任基础。平台媒体需要扮演把关人的角色,规范用户行为和平台上的信息内容,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强打击力度,制定更加明确的纪律措施,以保护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
在平台霸王条款方面,问卷数据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平台媒体存在严重霸王条款问题”,只有14.2%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平台媒体不存在严重霸王条款问题。可以看出,平台媒体的用户仍然对平台的霸主条款感到厌恶。
报告称,大型媒体平台在市场上占据突出而强势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拥有大量的媒体内容,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拥有大量的用户,而分散和个性化的平台用户往往处于极其弱势的地位,因此,很难对霸王条款说“不”。面对平台霸王条款,用户不仅需要提高法律维权意识,还需要各级监管部门加强对霸王条款的处罚,推动数字媒体平台修改不平等条款,从而有效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数字鸿沟是“知识鸿沟”理论在数字网络环境下的延伸。中老年群体由于各种客观因素造成的生理功能退化,如视力低下、记忆力下降、学习反应能力下降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数字技术环境中“数字移民”和“数字难民”的聚集往往被数字媒体平台边缘化。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51.9%的受访者同意“平台媒体对老年人非常不友好”的说法,只有13.7%的受访者反对这一说法。这一结果充分表明,在数字媒体时代,老年人的媒体接触和数字生存困境需要合理的社会关怀。
根据CNNIC第四十八次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为10亿1100万,其中中老年网民数量增长最快。50岁及以上的互联网用户占28%,约2.83亿,60岁及以上的互联网用户占12.2%,约1.23亿。
报告称,面对庞大这样的中老年用户群体,数字媒体平台应该从商业动机和社会责任两方面进行老龄化引导,并将中老年群体的受众特征和使用需求纳入产品设计考虑,从而推动“银发族”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让老年人享受更便捷的生活。
东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小组指出,调查结果反映,目前国家有关部门不能放松平台媒体的监督和治理,监督管理体制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机制和战略手段。因此,探索如何从技术、法律、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等多个维度全面加强对平台媒体的监管和治理,有效促进平台媒体的合理合法运行,为广大用户提供更满意的媒体使用效果仍然是今后的重中之重。
主编:王俊
检查人: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