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丨穿过战火、跨过岁月 88位老战士再“团聚”……(天天团基金)

最近有这样一张88人的“全家福”,他们都是来自浙江杭州富阳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兵。88位老人中年龄最大的100岁,最小的85岁。



这张照片是由单张照片组成的。这些志愿军老兵胸前佩戴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纪念章,穿越过去的战争和漫长的岁月,用这种方式“重聚”在一起。

这张“大合照”的发起人叫薛玉华,是杭州市“富阳区志愿退伍军人关爱基金”项目负责人。2021年元旦,在杭州市富阳区退伍军人事务局和当地民政局的支持下,当地政府启动了“富阳区志愿退伍军人关爱基金”项目。

照片中的老人名叫周,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老战士。老人生前每次看到这张大照片,都会讲讲自己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



杭州市“富阳区志愿退伍军人关爱基金”项目负责人薛玉华:他们班十二个人。在这个防空洞里,两颗炸弹下来后,12个人独自活着出来。

老人生前放在身边的黑色袋子里,装满了他的宝贝,所有的东西都包得严严实实。



杭州市“富阳区志愿军老兵关爱基金”项目负责人薛玉华:这是射击大师证书,是抗美援朝70周年的,有纪念奖牌。



杭州市“富阳区志愿退伍军人关爱基金”项目负责人薛玉华:他坐在轮椅上,何老师拍完戏就给他们看。他只是一直笑,说好。

老人当时的笑容坚定了薛玉华的想法。说到如何给老兵们合影,薛玉华告诉我们,自从当地启动富阳区志愿退伍军人关爱基金项目以来,他们一直在和这些老兵们互动。去年10月初的一次探访后,他收到了一些志愿者的反馈。



杭州市富阳区志愿军退伍军人关爱基金项目负责人薛玉华:因为这两年个别退伍军人获得了两个勋章,一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国外作战)70周年,一个是(光荣)在党内服役50周年。这两枚勋章就像珍宝一样。他们渴望穿上军装,然后把这两枚勋章和之前的挂在一起,为子孙拍下这张照片。

本来打算一人一张的,但是有一天薛玉华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给大家来一张大合照。



杭州市“富阳区志愿退伍军人关爱基金”项目负责人薛玉华: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身体障碍,所以聚不到一起。他们能否通过技术手段将单张(照片)合成一张合影?这张合影挂在家里。他每天都能看到战友和老朋友,直观地看到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可爱的人。他们也从枪林弹雨中回来了,经过了生与死的考验,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山河平安,国安老年英雄再相聚

这些志愿军老兵每人拍了一张照片,最后还合影留念。听起来是个大项目。有了这个想法后,薛玉华陆续联系了两个摄影团队。在对方给出明确答复之前,他接到了原《阜阳日报》摄影艺术部主任何荣发的电话。

自从有了“拍大合影”的想法,薛玉华就多次电话咨询何老。但由于何老今年已经79岁了,薛玉华怕身体受不了,一直没想过让何老出山。但是,经过一夜的思考,何老决定全力以赴,承担起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所有任务。

阜阳日报社摄影美术部主任何荣发:我退了。我是国家发工资的,所以做点什么是对的。这样做很有意义。

拍摄前,何老反复思考,精心策划,画出了这张座位图。他把八十多人分成五排,每排十七八个人,让薛玉华按照这个座次表安排座位。一旦大家的位置确定了,何老就可以注意拍摄角度了。有了大致的框架后,薛玉华又开始策划衣服。



杭州市“富阳区志愿退伍军人关爱基金”项目负责人薛玉华:是一种服装,是拍电影时经常用到的服装。你一看这个服装就知道是抗美援朝的,大家容易接受。

2021年10月25日,拍摄工作正式开启。为了完成“大合影”,志愿者们走访了富阳的邓鑫、石湾、东桥等16个镇(街道),总行程1000多公里。



在拍摄过程中,这个幕后花絮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老志愿军战士王泉媛因病卧床一年多了。为了完成拍摄,何老只能站在凳子上,放下相机。另外,几名老兵因病住院,拍摄团队无法进入。何老一遍又一遍的指导他们家人完成拍摄。



为了方便家人了解,何老还画了示意图,耐心指导,来回十几趟,只为给老兵拍出最满意的照片。但由于每个老兵的拍摄条件差异很大,后期制作的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



原阜阳日报社摄影艺术部主任何荣发:首先调整比例,人的大小,其次调整脸的颜色,然后是衣服的颜色。我一般早上7点半出门,晚上12点回来工作。如果第二天不去,我就5点开始(拍照)。这件事做完后我在床上躺了半个多月。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我就想把这个志愿军拍好。我会成功的,不能打折扣。

2021年12月5日,这张“大照片”历时50多天终于完成。

当硝烟散去,享受宁静。别忘了当年的爱国人士

在这场争分夺秒的比赛中,初衷是不让老兵有遗憾。这张照片送到老兵手里的时候,他们也很珍惜。

傅土全,一位信心满满,见人就敬礼的老志愿者,93岁的他看起来特别精神。自从拍照发了这件衣服,老人们就经常穿着它上街,胸前还挂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境外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把老人的照片放在房间里最显眼的位置。



老志愿军战士张荣根今年88岁。他还把自己的照片放在家门口,每天都能看到。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60师180团防空炮连通讯员张荣根:这张照片里,我是第二排第12个,我的几个战友以前是一个班的。这张照片很珍贵,像是我们回到了过去,回到了抗美援朝的战场。

老军人程锦尚把这张照片交给孙子,叮嘱他要好好保管。

天天团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80师29团高射炮连程锦尚:他可以传下去,他可以(送去)博物馆教育下一代。



薛华看望的祖母是志愿军老兵张宏圣的妻子。不久前,老张曼洪生因病去世。临行前,他给儿子留下了一份重要的嘱托,送给薛玉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勋章。



杭州市“富阳区志愿退伍军人关爱基金”项目负责人薛玉华:1月7日,我收到了退伍军人张宏圣的几份个人捐款,一张邮票,一张复员军人证。

薛华告诉我们,老人离开前的情景是他一生都不会忘记的。



杭州市“富阳区志愿退伍军人关爱基金”项目负责人薛玉华:我在说话的时候,他根本没有露脸,也没有动。他儿子说,爸爸,你说,这些章要给他们,我现在就给他们。我走到他面前,告诉他,今天离开之前,我必须向你致敬。没想到一只手从被窝里伸出来向我敬礼。我当时哭得停不下来。

杭州市“富阳区志愿退伍军人关爱基金”项目负责人薛玉华:我自己也是退伍军人。虽然我们已经脱下了军装,但其实每个老兵都还有那份军魂。那时,我们抱着这样的想法:每一个活着的老兵都应该被拍下来。今天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日子,他们珍惜现在的和平。

& # 34;只有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 # 34;



战场70年,八旬“相聚”。经历过九死一生的老英雄们,在和平年代是出了名的。

他们的离去让薛玉华充满了紧迫感。不后悔,尽可能为这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们做点什么。薛玉华一直念叨着。他说,“只有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目前他也在和志愿者一起整理老英雄们的口述历史。下一步就是规划设立抗美援朝志愿军纪念馆。

老兵们把自己最美的青春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而这张大照片和口述史正在整理中,将记录他们的青春、故事和英气,并永远传承下去。


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更多新闻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