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题:文明之花盛开全城——建设全国文明城市,高质量书写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王、、高雷、、徐壮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内在气质,它赋予这个城市无尽的发展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Xi·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高城市治理效率,助力城市环境面貌和人民精神面貌不断改善,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向高质量迈进,谱写新篇章。
明确方向,加强顶层设计
全国文明城市是评价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创建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i·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向了诚信创新、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增进人民福祉,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城市属于人民,城市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城市建设水平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治理理念、市民素质,必须坚持下去。"
……
Xi·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明确了思路,成为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遵循。
以Xi·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中央文明委近年来出台了《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不断表彰文明创建先进典型,不断激发基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全面提升公民综合素质、城市文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文明办贯彻落实了中央的精神和高质量的要求。他们在总结文明城市创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优化了创建内容,细化了考核标准,加快了城市创建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完善评价体系,创新工作方法。
今年4月,全国文明城市评价体系完成新一轮修订。中央文明办充分征求了中央文明委48个成员单位的意见,并召开了修改工作座谈会,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办公室30多位负责同志进行了沟通,将收到的700多条修改意见纳入考评体系。评价指标也从2018年的180项减少到140项。考评内容明显“瘦身”的背后,体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顶层设计上与时俱进。
如何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评价效率?
从2014年开发设计网上举报系统,到2020年建设管理平台,再到2021年开发使用实地测评系统,中央文明办借助信息化手段客观评价地方创建成果,及时掌握舆情信息,既提高了测评的公正性,又对基层创建的不足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及时预警和整改。
——“有进有退”,进行动态管理。
优中选优,推动全国文明城市高质量发展。
经过第六次评选,目前已有307个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中央文明办将在深化拓展、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部署开展全国文明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创建质量和水平更高、更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城市样板。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要选典型树,而且要严格控制。
中央文明办制定动态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态管理办法(负面清单)》,先后对32个考评不合格的全国文明城市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处罚。2018-2020年创建期内,对58个全国文明城市和成绩低于标准或材料弄虚作假的提名城市进行了通报批评。
同时发布了《中国文明城市(区)停复牌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停复牌城市必须采取暗访后公开检查的方式进行。综合暗访情况、省文明办评估情况、市文明委报告情况,向中央文明委提出是否恢复交易的建议。
——尊重地域差异,避免千城一面。
评价的常态化、标准化,并不意味着一刀切的“千城一面”。在顶层设计中考虑到城市的特殊性,尊重地域差异,成为建立标准的重要考虑因素。
“减少违法停车,低密度人口城市重在文明引导,高密度人口城市重在集中统一配置公共资源。”“实地评估重在改善民生服务,需要考察一定数量的农贸市场。但有些小城市农贸市场较少,评价会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计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重市民文明素质、管理服务水平、群众满意度,降低基础设施等硬件的评价权重,突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
创建方向日益清晰,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推动和引导各地创建工作有针对性、有深度、有实效。
积极创建助力城市发展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精耕细作、长期努力。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委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并审核确认了保留荣誉称号的历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江苏省张家港市成为中国唯一第六次获此殊荣的县级市。
一个县级市如何才能“文明出名”?
多年来,张家港市一直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头号工程”,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每年春节过后,张家港市委都会召开精神文明建设总结表彰大会。各种文明创建先进名单,列在市委一号文件里。
毅力可以深入人心。同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山东青岛,深知其原因。
2018年6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成功举行。峰会上,“上合灯光秀”刷爆朋友圈——利用青岛浮山湾180度扇形景观特色,将53栋高楼组合成一个3.5公里的“广屏”,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独特光电奇观。
没有“一锤子买卖”,没有“炫耀的成果”,没有“运动式的工作”。峰会结束后,“上合灯光秀”作为常态化项目被保留,为青岛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
开好会,搞活一座城。从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到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再到跨国公司青岛领导人峰会...青岛抓住每一次举办大型活动的机会,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其中,“面”和“里”一起抓,有效提升了创建水平。
文明的建立需要找准定位,聚焦重点。
在浙江省衢州市,文明餐桌已经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抓手。2018年,衢州市文明办、衢州市餐饮行业协会向全体市民和餐饮单位发出了公共筷子使用倡议。2020年起,各地餐饮单位普遍开展“公筷行动”,餐厅、食堂承诺提供100%公筷公勺。
一顿饭的文明程度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2020年11月,衢州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我们家现在已经养成了使用公筷的风气。甚至女儿从幼儿园回来,都会‘教育’父母,要求大人正确使用公筷。”漳州市民燕鸥说。
四川成都作为一座游客爆满的“网络名人城”,聚焦自身特色,全力打造文明舒适、生态宜人的公园城市。
通过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和社区示范点,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以筹办大运会、世博会等赛事和展会为契机,开展“幸福成都,美丽在文明”等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启动了“书香成都”、“乐东蓉城”等公共文化项目,实体书店3600家,博物馆160家,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城市属于每一个公民。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市民的合唱。
“过去,小偷小摸时有发生。现在治安好了,解决了大家的大心病。”江西省萍乡市日兴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向建华说。
明星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了由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网格长、入党积极分子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开展义务巡逻、应急处置、矛盾调解,共同编织治安“安全网”。
找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抓住重点,不断努力,通过创新运用创造载体,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各地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让文明之光照亮城市,让文明风尚浸润人心。
惠及民生,创造美好生活
人民的城市是人建的,人民的城市是为了人民。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人民满意度为重要评价标准,从日常生活入手,细节突破,着力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治理末端,下功夫绣花,提升文明城市治理精度。
小区出入口整洁美观,人车分流,室外健身区秩序良好,改造后的活动中心功能日益丰富...走进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的小洋龙铁明园小区,舒适的居住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个卫生条件差、停车不规范、物业管理差的“问题小区”。不文明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针对群众对改善基层治理的期待,社区开展了物业满意度测评,组织引导业主重新聘请物业公司,提高了物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赢得了居民的“好评”。
文明创建有标准,城市治理提升永无止境。全国各地的文明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调动一切社会力量,推动形成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格局。
文明城市丰富了发展脉络和情感记忆,在保护历史中展现出独特魅力。
登上正定古城南门,城市中轴线和天际线尽收眼底。街边的古楼、古寺、古塔和商业建筑错落有致,令人赏心悦目。在现代与历史的交织中,这座“北雄镇”正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据了解,正定县从2017年开始实施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建筑和其他文物,正定县搬迁了十几家企业,拆除了7万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千年古县城”的历史。
文明城市创建以当地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区域为依托,避免“一貌万楼”,日益彰显城市特色。人们在品味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感受着人性的美好。
公共服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文明城市注重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公平地惠及市民。
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小而温馨的共享餐厅格外引人注目。老人、环卫工人、低保户……在这里不用花太多钱就能吃到营养美味的饭菜。
延安市以“安全、快捷、清爽”为目标,将共享餐厅建设列为重要民生工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更多特殊困难群体得到应有的温暖关怀。
这是延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缩影。近年来,围绕教育、医疗、政府服务等方面,延安推进与知名高校合作办学、办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政府服务效率,100项高频事项实现了“无会审批”和“最多跑一次”,方便了市民生活。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更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使文明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需求。
城市环境关系到市民的幸福指数。在城市建设中,生态文明的理念正在生根发芽,一朵芬芳的文明之花正在绽放。
“一蝉使林静,音宫山更幽”,古人的一句绝美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走在广州的闹市,“百鸟”的歌声已经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一道亮丽的点缀。
《观鸟市中心》的诗画,来自于各方面的努力。数据显示,2020年,广州市PM2.5平均浓度已降至23微克/立方米,空 AQI达标率达到90.4%。147个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
更高效的治理、更合理的规划、更暖心的服务、更和谐的生态……随着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持续推进,一批“城市名片”擦亮,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开创未来的新局面
站在新起点,起航新征程,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建设的新期待新要求?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专章,提出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明确规定文明城市评选表彰要科学规范。
以此为导向,各地各部门在深刻认识文明城市创建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信念坚定、文化浓厚、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开创文明城市建设新局面靠精神培育。
江苏徐州,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近年来,徐州延续红色精神,弘扬尊德向善之风,让红色沃土绽放更多文明之花。
“为人民造像,为好人立传,打造好人辈出的尚德之城,让广大民众看到思齐,提高文明程度。”徐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在厦门海曙区,一队队“红色小宣讲团”走街串巷,宣讲厦门的红色历史和身边优秀党员的故事,传递新风尚;在翔安区,“理论宣讲轻骑兵”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党的创新理论。
厦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引领,围绕思想宣传和理论武装,打造“信仰之城”,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建设文明城市为重点,更加注重思想价值引导、道德内涵建设、城市精神塑造,长期不懈努力,使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建设现代化城市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赖说。
开创文明城市建设新局面,需要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效率。
南昌全力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构建“大数据+人工智能+文明创建”模式,实现“点对点测绘、全点覆盖、可视化展示”。目前,该系统可以利用天网探头实时监控全市1万多个现场测评点。
在广东深圳,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全市95%以上的个人政务、70%以上的企业政务都是手工处理。“掌上政务、指尖服务、刷脸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除了政府服务,更多的“智变”正在深圳发生。
在医疗服务领域,深圳搭建了“私人诊所监管平台”,对深圳5000多家诊所进行监管。目前已监督就诊200余万人次,智能预警15000余次,促成门诊整改2000余次,城市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未来,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要植入到市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服务提速、治理增效、生活智慧增长’。“深圳市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刘珈辰描绘了一个智慧城市。
为了开创文明城市建设的新局面,如何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真没想到一个烂棚子变成了洋房。”长江村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重庆中心城区的棚户区。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的冯大海吃了大苦头。后来,政府投入了3200多万元作为改造资金,使居民享受到了优质生活。
三年来,重庆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累计改造2000多个小区,惠及40多万户。
从商场超市到农贸市场,从新建楼房到老旧小区,实现全体人民素质的共同提高、环境的共同改善、生活的共同富裕,让市民共建精神家园、共建文明习俗、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未来文明城市创建的题中之义。
文明之花在园中绽放,满园花香。
在新的征程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将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板,积累有益经验,以高度的引领性和活力,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做出强有力的贡献。(参与记者:郑、赖星、颜志红、吴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