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商报-都创
杜闯/深圳商报记者朱峰
“今年a股还不错...客观地说,我们做得不好。我给自己打了59分。……发自内心地说:惭愧!”岁末年初,有“私募大佬”之称的百亿私募老总,通过个人微信官方账号发文,称以投资人为耻。
这位CEO是上海申智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申智资产)董事总经理于海峰。12月31日晚至1月2日凌晨,他连续发了两条推特“我们的2021年”和“2022年展望”,重温过去一年的投资得失和2022年的展望。
▌自嘲是踩空新能源的失败者
去医院体检,做b超。刚躺下,我的手机响了。
交易员:* *食品跌了5%。我该怎么办?
我:那个...那只能再补充一点...
挂断电话,继续b超。
完成了。
听到医生的“啊……”。
医生最怕叹气。
快问:医生,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一定要说出来。
医生看了看我,慢吞吞地说:“今年还是要买新能源。”
我:...
于海峰在文章中说,以上是失败者,他正在踩空新能源——这是他在2021年年中写的一个笑话。
“2021年是我们第一个完整的一年。运营一年的产品一般一般。”
于海峰说:
“客观来说,今年的a股还不错。应该说他们很不错,牛股辈出;我们做得不好。我给自己打了59分。在此,我要给你们这些信任和支持我们的投资人和渠道朋友,发自内心的说一句:可耻!”
“你为什么没通过?虽然我们大幅战胜了沪深300指数,但我们相对于(公募)同行的表现是我2012年公开表现以来最差的。”
于海峰说,最差的最大原因是我几乎全面踩了空新能源(包括绿电和汽车零部件)。踩空的背后是我对这个板块的不熟悉,不愿意追赶,新能源研究者的缺位;第二,超过35%的港股持仓。
▌一投资经理“撑起”百亿私募
据记者通过私募排排网查询,申智资产成立一年以上的产品中,收益基本为正,没有亏损。利润大多在八九个点左右。
说实话,这个成绩在全行业几百亿的私募中并不算亮眼。但在它的微信官方账号评论中,很多粉丝认可了它的好处。
公开资料显示,申智资产注册于2020年7月,当年9月注册,2021年3月晋升百亿俱乐部。短短半年时间,成为国内管理规模最快突破亿的私募机构(大部分是三年封闭型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规模提升的背后,申智资产管理团队只有一个投资经理,即于海峰本人,这一点此前已经得到他的证实。由此可见,申智资产仍然是一家以个人投资为导向的私募机构,相当于一个投资管理人“撑起”了一个100亿的私募。
据悉,于海峰拥有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拥有17年的证券投资经验。早年还在红塔证券、渤海证券、中国银河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担任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具有丰富的公募和资产管理经验。
▌说2022年预期收益率要下调
半年前,于海峰写了《连强(皮)典(后)》,说“人生十有八九出问题,炒股也是如此。尊重k线,但绝不要被k线打败。”
半年后,文采飞扬的于海峰在文章中摘抄了雪莱《歌唱死亡》中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位深陷其中的投资者——
“请鼓起你内心的勇气,忍受这个世界的阴影和风暴。奇怪的晨光一旦升起,就会融化你头顶的云……”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2年,于海峰说“要降低预期回报率”,甚至要为挑战做好准备。但下行——如果有的话——空相对有限,换句话说,风险是结构性的;如果真的掉了呢?保持乐观!
谈及港股和中概股,于海峰表示乐观,因为(早期)估值已经是历史最低水平。底线:“你和我终究都是要死的,所以我们明天不会活蹦乱跳。”如果估值跌到这个水平,就不要用放大镜看问题了!"
/s2/]▌:你是否已经拖住了股市的后腿?[/s2/]
年底总会有各种总结,计算每一年的得失。今年元旦,一位投资人自曝自己的惨痛教训,称150万的本金,三年投资几乎亏光,仅剩不到3%。
从2021年全年的情况来看,上证综指时隔28年再次三连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上涨4.8%、2.67%、12%,均连续三年上涨。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部a股市值为91.2万亿元,比2020年末的79.7万亿元增加11.5万亿元。
以2021年11月底a股股东1.9亿人计算,2021年中国股民平均收入近5万。
报道出来后,很多网友表示在拖后腿。
那么,2021年,你在股市是赚是亏呢?
点评:孙
本文来自【深圳商报-杜创】,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