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租车官宣上线,车好多要讲“租车”新故事?(瓜子租车官网)



原PP租车正式更名为“瓜子租车”,成为车多集团的一员。在二手车和新车“造血”的艰难局面下,租车业务能否担当重任?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wtmt.com或华尔街应用程序。

作者|杨凡编辑|罗丽娟

4月18日,START共享汽车生活平台在APP内宣布,即日起正式更名为“瓜子租车”,并对用户服务协议和平台服务规则进行了相应修改。公告称,“结合车多集团背景,瓜子租车将在服务技术升级和服务资源拓展方面进行重要变革,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高品质的服务”。



START平台宣布更名。

今年一季度,瓜子二手车母公司车好多集团在获得软银愿景基金15亿美元投资后不久,宣布完成对START(原PP租车)的全面收购和资产交割,并计划更名为瓜子租车。

对于此次收购,车多表示,租车业务是面向用户的增值服务,业务发展主要基于用户对更好服务的需求,以及卖家和用户多元化选择的需求。

不久后,租车端口在瓜子二手车APP上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可以预约租车。根据页面上的活动介绍,租用的车辆都是私家车。

START共享汽车生活平台,原名“PP租车”,成立于2012年,已获得三轮超9亿元投资。

瓜子租车

成立之初,PP租车以点对点(P2P)的轻资产管理模式运营。个人车主可以将闲置的私家车挂在平台上,以一定的价格出租。有用车需求的租客通过手机APP等就近租车。PP租车只负责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支持,撮合交易。鼎盛时期,PP租车占据了国内共享租车市场90%以上的份额。

2014年,国内网贷平台进入爆发期,结合了当时最流行的共享经济特征和新型P2P商业模式的P2P租车也迎来了一段热潮期。仅在今年,P2P租车平台,包括PP租车、凹凸租车、嘉宝租车、悠游租车、Cocar等,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资本,并积累了超过1.2亿美元的投资。

但类似于滴滴和快的争夺市场的情况,P2P租车平台大多采用烧钱、补贴流量的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2015年下半年,资本寒冬来临。由于共享租车使用频率低,风控成本高,外部竞争大,共享租车很快就过去了。PP租车从来没有外部资金支持过。

据悉,PP在一嗨租车陷入困境后开始裁员:不到半年时间,公司1200名员工就裁掉了近一半。2016年,公司试水汽车金融业务,效果不佳。管理层要求这个部门的60多人在两周内离开。

2017年3月,PP租车宣布“品牌升级”,更名为“起点共享汽车生活平台”。当时PP租车表示,希望完成从租车工具平台到体验式分享平台的转型。但是,仍然没有资本向其伸出橄榄枝。难以为继的PP租车最终选择了自我出售。

值得注意的是,曾参与PP租车多轮融资的投资方红杉中国和IDG资本也是车多的重要股东。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收购背后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投资者参与牵线搭桥。

烧钱不断,亏损难止

很多车团的前身是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号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2017年11月,瓜子二手车升级为车好多集团。同一天,毛豆新车网也发布,沿袭了当时流行的租购模式。车好多集团作为母公司,持有瓜子二手车直销网和毛豆新车网两个独立品牌,实行双品牌运营。

工商资料显示,很多车都有惊人的“吸金”能力。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超过33亿美元的七轮融资。其最新一轮来自软银视野的投资,不仅再次创下汽车消费服务领域的最高单轮融资,更使其投后估值突破90亿美元,甚至超过当时同行业上市公司心有和易信集团市值之和。



汽车融资历史的许多来源:检查。

这么高的融资额,经不起很多车面临的财务危机。

很多车的战略逻辑是先从二手车业务切入新车业务,建立瓜子二手车和毛豆新车网两个品牌,再从汽车交易业务切入汽车消费金融、保险、汽车养护等后市场业务。此外,很多车也试图通过打造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保车保卖”模式,解决汽车交易的核心定价问题。

去年,车多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战略转型——从撮合买卖双方的C2C纯电商轻模式,到线下集车、开店、布局重资产。

最新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将在YEATION主流汽车消费城市开设近百家线下门店,而毛豆新车网将在全国200个城市开设300家线下门店。覆盖三线以下城市。

多维度的商业模式,看似完全覆盖了用户的汽车消费产业链,却并没有给很多汽车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原瓜子二手车业务的收入主要来自匹配车辆买卖的代理费和车贷服务费,但由于业务单一,利润薄,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今年3月推出的全国购业务,旨在推广二手车异地流通模式。但是,在这种模式下,需要向卖方支付预付款。据相关媒体报道,这一金额在2018年6月达到20多亿元。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获得了银行的信贷,但他们无疑加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毛豆新车网的新车业务也面临诸多壁垒。目前全行业新车销售利润已经大幅降低,依靠新车销售拉动利润难以为继。此外,毛豆新车的模式也遇到了阻力,因为它触及了4S店铺等传统经销商的利益。

两年前,在汽车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下,汽车金融已经成为行业挖掘利润的重要抓手,很多汽车也将其作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但由于近期“奔驰漏油”事件的发酵,汽车金融服务费的未来前景尚不明朗,很多车是否会失去汽车金融服务新的利润增长点还是未知数。

但在数百个城市建立直营店的重资产模式,也让他们承担了巨大且不断增加的人力成本和店面租金,占用了大量的营运资金,成为吸金黑洞。据车多创始人兼CEO杨浩涌透露,此前仅YEATION的线下直营店业务就可能耗资数十亿元。

汽车买卖还是低频业务,获客主要靠广告。一旦广告停止,生意也会相应下滑。为了让自己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各行业参与者纷纷投入巨资进行广告营销。

2015年起,广告大战打响。直到2017年,心有和瓜子都声称投入了超过10亿元的市场费用。人人网也表示,广告费用上亿元,但疯狂的营销模式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今年2月,车多宣布计划在2019年再投入20亿元用于广告和营销。这样的烧钱方式,让心有创始人戴昆曾直言:“没有瓜子二手车,心有投入的广告费还不到一半”。

咄咄逼人的广告营销也给汽车惹了不少官司。多辆车因其广告中出现“遥遥领先”、“全国领先”、“每天超过百万人浏览”等诸多虚假宣传字眼,被人人网起诉。此案以北京工商局罚款1250万元告终。

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很多车存在很多管理漏洞,虚假标识、虚假数据的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导致消费者信任危机,还会造成反复投诉,为维护品牌形象付出巨大的售后成本。

鉴于以上,很多车可能需要向资本市场讲新的故事,以改善“自我造血”困境。

租车业务前景未卜

汽车行业涉及的业务大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回报周期长。所以租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根据研究院《2018年汽车租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前,全国汽车租赁业务超过7000家,租赁车辆总数约25万辆。虽然每年增长20%左右,但与汽车租赁行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国90%以上的汽车租赁企业拥有车辆在50辆以下,其中神州、一嗨、首汽等大型汽车租赁企业的市场份额仅为20%左右,实施网络化运营、实现规模效益仍有一定难度。

近年来,有许多新的玩家试图在租车市场上抢蛋糕,但一个接一个,他们都陷入了困境。不仅以PP租车为代表的P2P租车遭遇了昙花一现的命运,就连滴滴这样的出行巨头也不例外。

2016年9月,滴滴推出租车业务,采用全程在线服务、免费上门取车的模式,同时支持异地订车服务。滴滴的租车业务采用轻资产模式,通过与租赁公司合作获得车辆,从而为用户提供服务。

但目前国内整个租车市场极其分散,滴滴整合闲置资源既无法保证车辆质量,也无法规范服务流程。如果自己花钱买车,不仅长期要付出巨大的回报,也解决不了各大城市限牌的问题。不考虑各种因素,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滴滴放弃了C端个人用户的租车业务,转型帮助平台上的司机提供租车服务,并引导海外租车。

作为头部企业,很多车凭借二手车业务积累了大量的车主和车辆资源。开展租车业务似乎顺理成章。

不过,从瓜子二手车App线上的“租车”业务页面来看,瓜子租车目前的模式并没有完全脱离pp租车之前的模式——私家车主在车子闲置时,可以通过租车平台将车子租给需要用车的人。

然而,在P2P租车行业的烧钱大战和补贴大战之后,作为行业老大的PP租车依然没能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依靠资本生存。

现在很多车都想把新的租车业务变成“牛”来拯救困境,这也是被质疑的。在车多宣布完成对PP租车的收购后,有业内人士提出了两个问题:“这种商业模式是否适合中国市场?很多车真的能盘活闲置的私家车吗?”

或许,在讲述“新故事”之前,很多车都应该先找到上述问题的真实答案。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