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星每经编辑:裴剑茹
4月22日下午,特斯拉“车顶保护”事件迎来重要进展。
当天,特斯拉发布了河南女车主(即“护顶”事件当事人)车辆事故前一分钟的数据,并做出书面说明。
特斯拉表示,当司机最后一次踩下刹车踏板时,数据显示车速为每小时118.5公里。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的2.7秒内,最大制动总泵压力仅为45.9bar,之后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的力度加大,制动总泵压力达到92.7bar,紧接着前碰撞预警和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最大制动总泵压力达到140.7bar),碰撞幅度减小。在ABS后1.8秒,系统记录了碰撞。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车速持续下降,碰撞前车速降至每小时48.5公里。
同时,关于事故发生前30分钟的车辆状况,特斯拉表示,在事故发生前的30分钟内,司机正常驾驶车辆,有40多次踩刹车踏板的记录,车辆多次超过时速100公里并多次停车。
图片:新浪微博
特斯拉还表示,“我们将毫无保留地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深入调查,开诚布公地接受社会监督。”
国家商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河南女车主家属,截至发稿,未有回复。“车展维权”事件的另一方当事人李燕(化名)仅表示“以上结果不予评价”。
维权车车主收到数据收集通知
4月22日,上述河南女车主的丈夫在接受国家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下午,郑州市郑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给我打电话,要拿车辆数据。我爱人还在行政拘留,要等我回河南才能拿资料。”
同一天,李燕也接到了采集车辆数据的通知。“今天下午6点5分,Xi安特斯拉体验店的工作人员通知我去拿这两天的数据。拿到数据后,打算求助消协推荐的权威鉴定机构,也可能会找和河南维权女车主同一家第三方鉴定机构。”李炎告诉记者。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李星摄(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4月22日,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客户经理葛表示:“目前特斯拉总部已准备好相关资料,将于今天(22日)下午6点前由总部发回郑州店,再由店提交给车转女士。如果这个过程中联系不到失主,会先把相关资料提交给监管部门,也就是郑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当天下午4点30分,特斯拉处理事故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邮件已经发送给客户。打电话给客户一直无人接听,(我们)通过公司邮箱发送到客户买车时填写的邮箱。”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软件技术公司高管在接受国家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车辆是否存在问题,车主是否踩了刹车踏板,都需要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公布。(特斯拉)单方面宣布是不公平的。”
专家表示目前很难做出定论
特斯拉的数据立即引发热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维权车主表示:“可能是软件问题,特斯拉找不到。”
“作为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鼻祖,特斯拉同时出现‘失控’和‘刹车失灵’的概率非常低。”资深汽车技术人员程浩(化名)在接受《国家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生过类似情况,相信特斯拉相关技术人员已经介入调查。但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可能是因为概率很小,没有规律,技术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很难发现。
“我们分析了所了解到的每一次车辆事故加速事件的行驶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特斯拉在所有事件中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也就是说,只有当驾驶员让汽车加速时,汽车才会加速,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汽车才会正常减速或停车。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如果驾驶员无意中同时踩下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根据设计要求,制动踏板的优先级会更高。此时,加速踏板的指令将不起作用,电机扭矩将被切断。如果持续踩下制动器,车辆将会停止。”特斯拉曾公开解释过。
“车辆同时‘失控’和‘刹车失灵’的概率确实很低,但也不是不可能。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能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不能支持我们做出下一步的结论性判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智能驾驶公司高管告诉记者,理论上,如果故障数据没有及时上传回后台,可能会发生上述情况。同时,在测试过程中,由于该故障事件触发条件复杂,不容易在实验室进行测试。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软件技术公司高管告诉记者,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有一个数据监管平台(即国家新能源汽车监测管理平台)。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监管平台提供数据。
国家商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