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头条”个人账号正式使用之际。
我有点书呆子气,也有点不合群。还有人说自己自大。只是觉得时间不够,不想花太多时间聊天鬼混。我自己也改变了一些,但什么都没变。可能是我心态比较平和吧。他夸自己可能是酒,要多花一点时间去品味。
一直在思考和陪伴,一直在学习。当然,信息技术一直被关注和使用。从一开始,我就学会了输入法,也就是吴彼字体。直到今天,基本实现了盲打。十年前,电脑被用来做课堂记录,直接做会议记录。年轻人也不得不叹服。我在论坛上发过帖子,做过版主;我开了个博客,做了个专题,吸引了编辑的稿件。只是自媒体时代来的这么快,我还在想是不是开微博的时候就已经是自媒体了。
短视频已经刷过了,朋友圈也用过了。感觉有好有坏。热闹过后,只剩下时间可以打发;除了战绩,还有更多不重要的顾虑。当赞美朋友成为你每天的功课,朋友的赞美成为你每天的收获,还是感觉有点不自然。还是那句话:认真就输了;如果你依赖它,你是没用的。自媒体开放,只是因为相遇就是缘分,只是因为每天都在看,谈不上什么慎重的选择。喜欢“今天”,觉得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像“头条”,可以节省自己太多的浏览时间。一年前尝试注册头条,随意复制“朋友圈”内容,只是偶尔为之。今天暑假去了新疆,写了一组文章《西行漫记》,有点感动,文字多,不适合朋友圈,所以选了头条。用了之后感觉还不错,觉得自己应该重现“网络江湖”,重新跟上时代。如果你跟不上,跟上很重要。至少我以前是* *语论坛的主。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找一点外力督促自己记录自己的想法和生活。
账号:白鹤山下书生;网名:寻梦者;工作:到2021年我当高中老师正好30年。《头条》刊发的框架规划如下:一、“天河书屋”,陋室书,三平书屋,只取天地和合之意,对牌九赌博毫无兴趣。计划包括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第二,“至德堂”,是的后裔,吴姓的后裔,而这个堂名就是至德堂,所以不要忘记了。教学圣贤以德为先,所以把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归结于此。三“万山园”,香草河畔的万山塔,在万山园住了几年,在万山路上走了走。希望人间万山生活记录我在这里的生活感悟;四是“观和楼”,位于屈西门司徒镇,白鹤山脚下的观和楼。我的拙作可以送到这里,我的夫人(县作协会员)愿意一起参观这座建筑。第五种是“自得”,意思是自在,在艺术和休闲上优雅,在这里准备篆刻、书法、摄影等作品。
0210909之后,坚持“一天一班”,努力让自己的思考和汗水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