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运营部组织架构(重庆市政协委员易小光:推动重庆建设综合性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

封面新闻记者 曹钰 实习生 王娅萍

1月18日,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参加重庆两会的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审议和讨论。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重庆将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整合市属重点港口物流资源,壮大物流新业态,建设一批分拨运营基地,完善物流配送体系,这些方向“措施到位,方法对路”。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

“重庆具备建设综合性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的基础和潜力,但也存在问题和差距,如层面不高、组织功能相对单一、枢纽效能释放不足;通道资源较为分散、综合物流成本相对偏高;基础设施标准差异大、多式联运衔接不畅;创新政策未形成合力、政策协同仍需加大等。”易小光委员表示。

对此,易小光委员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提升物流与运营组织功能架构,拓展形成覆盖铁空水公的综合性枢纽功能。

具体来说要争取国家支持,在重庆设立国际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构建国家元首及高层间协商对话、省际联席会议、企业间战略联盟三个层面的协调机制,为相关国家(地区)经济、贸易、投资提供政策倾斜及便利的会议机制。

二是明确物流与运营组织“3+6”目标任务,其中,“3”是三大战略性功能——建设“国际物流中转集结中心、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组织中心、高层次全方位开放平台”;“6”是六大具体功能——货源组织、运输组织、多式联运、议价机制、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打造形成优质高效的区域性综合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硬联通”,提升物流与运营组织综合承载能力。

四是完善物流规则标准“软联通”,提升区域协作能力。

易小光委员认为,重庆加快建设综合性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可推动形成连接中国西部与欧洲、中亚、东盟市场的战略中转枢纽,有助于降低内陆地区物流综合成本,引导国际产业分工有序向中国内陆地区转移,破解部分行业“高端回流”“低端外迁”的发展困局。

运营一个app产品的组织架构

此外,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具有巴蜀特色国际消费目的地的建设背景下,依托国际物流枢纽畅通需求端和供给端,可以有效激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潜力,有助于发挥川渝两省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实际上,综合性国际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与运营组织中心的‘升级版’,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庆的区位优势。”易小光委员还表示,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RCEP国际经济合作战略机遇,统筹组织西部地区对外通道和物流资源,改善长期以来制约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物流成本高问题,“这还是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路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