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赵、每经实习记者:、每经编辑:
“大咖进,小鬼出。”
近日,丁咚购物鲜花品类负责人于水向《国家商报》记者描述了鲜花电商竞争格局的趋势。
于对此深有体会,他的经历甚至浓缩了鲜花电商的发展历程。2009年进入花卉行业。2013年,他尝试发展日日花的业务,但失败了。“一年后的数据特别难看。现在反过来说,可能跟当时需求没打开有关。”
这个曾经被忽视的市场一度成为与他人竞争的战场。这背后是资本的助推。
2015年,鲜花电商纷纷率先发力,开拓和培育日常鲜花消费市场。当年在鲜花电商领域完成了22笔融资。于水把这一年当成了“日常花消费元年”。他当时的公司也是鲜花电商平台,2017年拿到了A轮融资。“那时候竞争很激烈,跟神仙打架一样。”
比如一阵风,资本来去匆匆,鲜花电商市场从火热走向沉寂。于当时的公司也是拿到融资后不久就在竞争中把融资消费掉了,不留痕迹。当时鲜花电商赛道经历洗牌,选手不堪价格战重负,纷纷离开。
存活下来的公司在资本离场后逐渐形成新的大格局,头部效应开始显现:高端礼品、鲜花电商有Roseonly、野兽派等;日常生活花的电商有FlowerPlus flowers+,花点时间等。此外,淘宝、JD.COM和美团一直在坚持布局鲜花业务。
现在,国商报记者发现,这种短期的市场“稳态”可能很快会再次被打破——新的力量正在进入市场。
这两年,生鲜电商开始喝“卖花”。2020年11月,丁咚买菜,开始鲜花服务;2021年5月20日,盒马鲜生宣布旗下鲜花品牌升级为“盒马花园”;此外,每日优鲜已在北上广深等17个城市开展鲜花业务,SKU超60个。
一直以来,鲜花电商因质量参差不齐、烧钱发展、难以盈利而饱受诟病。这一次,生鲜电商依靠自己的渠道和冷链运输能力,卖花很容易。作为第一个布局日常鲜花消费市场的玩家,鲜花电商显然不会善罢甘休。
在生鲜电商不断抢占市场的时候,以“花点时间”为代表的鲜花电商也在向多个社区团购平台供货。这意味着,在这个市场上,新老玩家不会非此即彼。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鲜花电商市场规模为168.8亿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720.6亿元。
当鲜花电商的“第二出路”到来,鲜花电商和生鲜玩家之间势必会碰撞出新的化学反应。
瞄准日常生活:生鲜电商入市“卖花”
近年来,在七夕,丁咚购物、每日优鲜和盒马在平台上推出了礼品花,并迎来了鲜花销售的大爆发。
于告诉全国商报记者,今年七夕,买菜的主要产品是玫瑰花,其中以11朵红玫瑰的礼品花束为主,鲜花单日销量比今年5月20日增长50%以上,达到200万朵。
盒园采购负责人颜路告诉记者,今年七夕的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2.64倍,是日常销售额的6-7倍左右。
盒子花园每时每刻记者陈婷
不仅仅是七夕这样的民间节日。随着人们对日常生活中一点仪式感的需求,日常鲜花在生鲜电商平台上的销量也在不断攀升。
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呺2据说今年7月,盒马鲜花销量是去年的3倍多。
市场反馈良好,企业开始加大力度。8月,盒马与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拟成立盒马花卉供应链公司。购物还告诉记者,目前鲜花主要来自云南大型品牌基地的直采,直采基地数量超过30个,采用比空运空运输更确定的汽车冷链运输模式。整个过程都是冷链。
可以发现,生鲜电商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加强供应链的稳定性,满足市场对花卉品种多样化的需求;第二,冷链运输的稳定性保证了鲜花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质量。这两点也是鲜花电商过去的软肋。
于水认为,作为仓前生鲜电商平台,买菜对确定性的追求还体现在“卖花”上。“买菜有三个确定,一是品类确定,二是质量确定,三是时间确定。”
显然,卖花的生鲜电商业务依托的是前置仓的渠道特性,强调最快29分钟到家,与鲜花电商的包月制有明显区别。
国家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上述生鲜电商平台在鲜花冷链运输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流程。
于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传统空运空运输方式是大件包装。盒子尺寸为110*60*60cm,可以装80束左右的花。一扎花20,差不多是1600朵。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流通成本。但“我们要求供应商一箱花的数量更合理(适当减少数量——编者注),这当然会导致整体运输成本增加,但能有效降低损耗率。”
此外,由于空运空运输的不确定性,丁咚要求供应商在购买食品时进行冷链运输。“整个冷链就是鲜花的标准。我们从云南交易市场送花到云南机场会有一个等待期;起飞前在停机坪上暴晒两个小时,飞机上没有冷藏室;落地后,在等待分娩的过程中,至少要晒两个小时的太阳。这对质量肯定有影响。”此外,还要考虑飞机延误的问题。
马还告诉记者,基地的仓库里有些花需要浇水处理。以绣球花为例,需要低温处理使花朵进入休眠状态,以减少“呼吸”,从而减少乙烯释放,延长花期。经过8小时的低温保存,全程送至8℃的盒马仓库。
电商主动卖花。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院执行院长崔丽丽告诉全国商报记者,日常家庭消费一般由女性用户管理,而日常鲜花消费群体与鲜花消费群体重合。生鲜电商是比较好的卖花场景,鲜花比普通蔬菜毛利率高,可以为生鲜电商平台增加购买的多样性和粘性。
另外,生鲜电商在现有品类上添花,也是一点点努力。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认为,生鲜电商和鲜花电商的供应链是兼容的。在保鲜和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等方面。,生鲜电商承载鲜花电商的功能比纯鲜花电商更难。
更不用说,生鲜电商有望通过卖花来“押宝”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百花齐放:迈向十亿美元消费市场
正如于水所说,从2015年到2020年的五年间,日常花卉消费需求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这个市场空部分是因为反复洗牌的鲜花电商。
作为业内资深人士,于水告诉国家商报记者,大众认为的花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礼品花,主要用来送礼。客单价会比较高,100-300元不等;另一个是日常家庭消费花。”后者价格低廉,消费者只需“白菜价”就能享受到每天有鲜花相伴的生活。
2015年被业内人士誉为“鲜花电商元年”。无数玩家从今年开始入场,洗牌后退出。
公开数据显示,2013-2019年,鲜花电商融资数量和金额呈波动趋势。其中,2015年是鲜花电商投资的高峰,该领域总投资9.58亿元,投资22笔。但到了2019年,鲜花电商投资数量仅为2笔,投资总额为3800万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鲜花电商鲜有融资消息。
图表来源:未来经济学家
坏消息接踵而至。2019年12月24日,季华。拥有近万家鲜花实体加盟店的com宣布股票终止上市,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因未按规定时间披露2018年年报,被誉为“鲜花电商第一股”的爱尚鲜花于2019年7月22日终止在新三板挂牌。
爱尚鲜花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其亏损289.5万元,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47.95%降至36.05%。2016年,爱尚鲜花巨亏5954.7万元。2015年,爱尚鲜花也亏损了2420.01万元。
据七宝了解,从2013年到2015年,爱尚鲜花已经完成了四次融资。2015年B轮融资金额达到1亿人民币,投资方为丁奉资本和普卓资产。
或许正是鲜花电商的盈利问题让赛道迅速降温。
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国家商报记者,一些鲜花电商被淘汰是因为用户不足,物流成本高。
“鲜花电商很难保鲜,所以大规模采购很重要,大规模采购可以获得相对较低的成本。在此基础上,鲜花电商需要快速配送购买的鲜花,才能盈利。”张毅认为,归根结底是用户数量不足。“如果用户数量足够大,还可以加快流通速度。”
张毅说,同时,如果物流成本降不下来,速度和质量跟不上,就会影响商家的生存能力。
所以那些年,很多鲜花电商都选择了包月制。
在于水看来,这种模式是不得已而为之。他透露,在包月制的销售模式下,鲜花电商可以通过后推控制成本。
“鲜花电商必须做到这一点。”于水说,“比如99元的月月花,规定一个月送四次,所以每次均价25元。销售价格确定后,就可以计算运费、包装材料的人工和管理成本,最后是鲜花的采购成本。”
于水透露,在采购时,鲜花的价格处于波动状态。如果鲜花电商向消费者宣传3 ~ 5种鲜花,并指定鲜花数量,可以根据价格波动选择特定品种,不限制品种,组合发送给消费者。"只有这样,整个销售才能在成本价内完成."
这种方法也带来了花的品种无法确定的结果。消费者买花,就像“打开了一个盲盒”。如果他们对花不满意,那完全是侥幸。
电商鲜花的洗牌和流失过程,伴随着消费者对日常鲜花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花一点无压力的钱,买两束属性漂亮的花。收到货后,这一系列的动作,从修剪到提水,从挑选花瓶到插放,在现代人看来,都是为忙碌的工作减压。
艾媒数据显示,在“自悦经济”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仪式感或提升幸福感而购买鲜花。2020年,中国鲜花电商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20.6亿元,预计2021年将延续增长趋势。5年前,鲜花电商的市场规模只有168亿元。
图表来源:艾媒咨询
电商遇上鲜花电商:白菜价VS仪式感
五年来,鲜花电商不断破局,带来了千亿级的鲜花消费市场,并逐渐走向成熟。然而,时过境迁,花轨正在迎来更多的吃蛋糕者。有人说,现在生鲜电商进军线上鲜花市场,更像是一个“摘桃子”的角色。对于鲜花电商来说,要警惕“煮熟的鸭子飞”。
从消费端来说,如今远离花圃基地的城市居民买花已经变得方便容易,有越来越多的渠道可以拿到一束产地直邮的鲜花。除了鲜花的包月模式,鲜花在本地生活平台的销量增长迅速;电子商务发展后,原产地的鲜花直播间也成为都市白领买花的新基地。
从只在节日、纪念日买花到日常鲜花消费的趋势,鲜花电商如何抓住日常鲜花购买的市场机遇?
花时间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曾表示,花时间也有原产地鲜花这一板块,但这种业务类似于生鲜,大家最终都会进入更低的价格竞争,没有品牌认可度。
上述负责人认为,“鲜花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消费’,人们对鲜花的设计感和设计带来的情感价值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我们这样擅长设计的品牌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这也意味着,花的消费市场需要廉价、方便、随手可得的鲜花,以及精心设计、搭配的有仪式感的花束,这需要时间去思考。
后者的产品定位意味着面对B端需要一段时间。在今年的七夕节期间,我们将花一些时间与不同领域的品牌进行跨界合作,如Julie Kou、嘉士伯、鹅岛和Xpeng Motors等。,进行产品组合,打破固有的人群圈子,提升品牌曝光度和影响力。此外,抽空与JD.COM合作,销量增长超过300%;在Viya Live Studio,产品也是1秒售罄。
另一家鲜花电商平台花甲,通过与苏绣名家推出的联名七夕鲜花礼盒,销售额同比增长120%~130%。
也可以看出,生鲜电商和鲜花电商看似在卖花,背后却有着不同的逻辑。在业内看来,生鲜电商在做花上更“动手”,用高频消费(生鲜)带动低频消费(鲜花)。他们更像是一个渠道,没有独立的鲜花供应链;鲜花电商是一个品牌,希望带给消费者更高品质的生活,让生活更有仪式感。
高端花每资料图
虽然生鲜电商如火如荼,但鲜花电商似乎并不是敌人。经过前期的洗牌,鲜花电商头部企业也在过去几年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
据透露,从2018年开始,将需要一段时间来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并为花卉行业注入产业化和标准化。他们与云南等地花卉种植基地达成长期合作,在获得稳定的品质和价格的同时,标准化输出,助力传统花卉种植基地发展;同时花点时间优化鲜花流通,成立自己的鲜花工厂,机器分拣包装,实现半自动流水线生产,提高整体效率。
态度:网上卖花“二次爆发”的机会
除了鲜花电商的战略防守,生鲜电商的跨界狂奔,鲜花市场也在被多方力量盯上。
美团闪购近日发布的七夕送礼消费报告显示,今年鲜花外卖订单达到了去年七夕的三倍,其中近七成是90后,近五成是异地表白的鲜花。最远的跨越1800公里。
Tik Tok官方电子商务公司微博宣布,从8月1日到12日,与中国情人节鲜花相关的短片被播放了113亿次,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增长了169%。其中,平台上的玫瑰销量比2月14日情人节增长了402%。
供给侧感受也非常明显。云南绣球供应商相关负责人告诉国家商报记者,他和盒马达成合作已经三个月了,销量确实有所提升。“一开始是每天几百件的供应链,现在是每天几千件,带来了至少20%的量的增长。”
以线上“月花”起家的“花时间”和“花家”两家电商,开始探索线上鲜花销售之外的新体量空-线下门店。据某时间了解,目前已开设线下加盟店近200家。
然而,一直以来,即便是野兽派这样的高端鲜花礼盒,也经常因品控不稳定而引发消费者吐槽和投诉,导致“翻车”。在投诉平台上,关于鲜花电商的投诉也很常见。
在电商分析师庄帅看来,相比生鲜零售,鲜花的消费属性比较特殊。
业内也一直在探索鲜花销售模式。无论是美团直联线下配送的模式——B2C模式,自己挑,然后仓库配送,还是盒马前置仓的模式,还是Roseonly线下直接配送的模式...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看不出哪种模式完全优于其他模式。
玫瑰花店每时每刻记者刘玲
具体来说,生鲜产品可以统一采购,规模效应好。但是鲜花不能同时收,供应商也不一样,所以对平台的仓储要求很高。所以相对于普通的生鲜产品,鲜花的购买和储存成本非常高;但相比于“弯腰捡钢锹”的生鲜业务,鲜花可以带来极高的利润空,可以弥补生鲜电商的利润短板。
在庄帅看来,生鲜电商和鲜花电商未来应该有一定的合作机会。比如鲜花电商作为B端供应生鲜电商,双方开放供应链能力,实现共赢。
《国家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花点时间等花的电商品牌已经在给很多社区团购平台供应鲜花,新老玩家或许能在一种新的市场竞争形式中突围。
庄帅认为,在2015年资本热潮之后,随着越来越多新巨头和玩家的进入,花滚道也将在3~5年内迎来二次爆发。如果其他品类电商的发展路径是对的,这个行业最终会迎来巨头的整合和腰部的合并。
由此,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花轨的渠道会更加集中,产品会更加丰富。产品力、供应力和营销力将构成花卉行业越来越高的竞争壁垒。
青山资本创始人张野在接受国家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鲜花电商经历了几年的百花齐放,现在头部效应明显。在这个阶段,资金、行业流量、资源也大概率向头部倾斜。但他也提醒,鲜花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农产品,在供应链和品牌建设上有很大的挑战,对很多新玩家来说其实是更高的门槛。
经过几年的历练,鲜花电商发现,最大的对手不是自己的领域,而是更多跨界而来的巨头。场景落地,新戏开启,生鲜电商的前置仓和供应链优势,生鲜消费高频,岂能“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值得期待的。
后记|温柔的老生意,残酷的新竞争
从前,上海、苏州、杭州的街头,总有老奶奶们提着篮子,叫卖苏州三白里的白兰花、栀子花。他们用针线把绿叶和花骨串起来,卖给爱美的女人。绿衬白,不在胸前,人走过,花低调芬芳,成为江南年轻小姐的时尚当季单品。回想起来,特别珍贵。毕竟那时候家里只能摆一盆塑料花,以示女主人爱美。
如今,摇摇欲坠的老奶奶成了专业卖家,竹篮成了巨大的冷链。“卖花”这个稚嫩的老行当,在中国人均GDP超过6000元的时代背景下,成为体现新消费实力的欣欣向荣的赛道。
世界为利益而忙碌。得益于现代供应链和物流的加持,过去的小生意变成了利润丰厚、前景远大的超级赛道。
“卖花”,你到底在卖什么?
在美国,有所谓的“口红效应”。当经济不景气时,人们仍然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不必要的东西”,对消费者起到了安慰的作用。
商品的畅销固然反映了经济环境,它对人的精神层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花也是如此。
当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当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寄托必然交织渗透,鲜花恰恰“生长”在物质和精神的交汇处。
数据显示,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4亿多中等收入者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内市场。
这个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后,发现自己被困在了职场的“皮质醇文化”中。当人们想要缓解压力,受到条件和时间的约束时,他们会保持一切简单,花一周左右的时间等待一束插在水里的花的一生。明知鸡毛遍地,无处可逃。明知花会凋谢,也要有一个全面绽放的惊喜来寻求安慰。
现代人需要花来抚平精神上的皱纹。需求的上升是卖花生意被巨头盯上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露珠挂花装瓶,时光慢悠悠,岁月静好,网上花卉业的竞争厮杀只是“他们的事”...
国家商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