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外卖平台有哪些(饿了么、美团胜负已分?)



饿了么在与美团干掉其他对手后,成为“平分天下”的外卖双巨头。两者的较量从未停止,如今饿了么裁员频频传出,美团一路挺进本地生活。

文记BT金融三木海

2022年1月初,市场传出消息称,近期,阿里本地生活业务即将开始一轮大幅裁员,甚至有饿了么员工证实裁员,称月底已经在进行业务调整。后来饿了么说没有裁员计划,对接下来的发展做了明确的规划。

回顾10年来外卖行业的发展,从早期的饿了么、到家美食会到百度外卖、美团,再到现在的饿了么、美团独霸外卖行业。随着互联网红利的逐渐消退,本身就依托互联网行业发展壮大的外卖行业将何去何从?本文将尝试从中国外卖行业概况、中国外卖市场竞争格局、中国外卖市场行业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外卖行业的发展前景。

外卖行业为什么突然崛起?
  • 外卖行业“三国杀”
  • 早期,外卖市场以电话外卖为主。为了满足消费者即时的用餐需求,餐饮商家提供电话订餐服务。但由于食品配送的时效性和生活水平的限制,电话订餐模式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崛起,外卖行业依托互联网的便利,零号线、家食会、点我吧、易石涛等竞争对手逐渐增多,但都局限在本地,竞争对手之间差距不大,整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当时的饿了么因为成立早,发展快,成功占领了当时很大的市场份额。2011年,美团通过强调终端用户和门店的战略方针,辅以高效低成本的运营管理销售团队,继续扩大外卖市场份额,同时推出外卖APP,成功进军外卖市场。

    2013年,资本开始大举进入外卖行业,各平台开启烧钱模式,希望快速占领市场。最初饿了么通过巨额补贴和优惠措施拓展大学生市场,后来美团成立了外卖美团。然后为了快速占领餐饮外卖的市场份额,各平台低价竞争,通过高额补贴吸引消费者和餐饮商家入驻。2014年,美团开始聚焦三四线城市的市场策略。与此同时,百度离开外卖市场,并在当年年底成功占据近10%的市场份额。2015年,阿里开始进入外卖行业,饿了么入股了很多。此后,资本扶持、烧钱模式下的外卖市场呈现出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的趋势。据统计,三大平台的市场份额为86.5%。

    2017年8月,饿了么正式宣布收购百度外卖。中国外卖市场进入“2+N”局面。饿了么和美团都占据了超过90%的外卖市场份额,而其余则被ZJS和麦乐等独家平台占据。

    2018年4月,饿了么成为阿里全资子公司,纳入阿里本地生活服务体系。百度外卖并入阿里子公司,更名为饿了么星选。同年9月,美团成功在港交所敲钟,完成IPO。

    2021年7月,市场新闻宣布在字节跳动旗下的Tik Tok成立心跳外卖,相关外卖业务还在测试阶段。

  • 万亿规模的外卖市场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餐饮业的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3.2万亿元。2019年和2020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分别为4.7万亿和4万亿,同比下滑近17%。2025-2019年,中国餐饮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5%。券商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8%。券商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将重回4.7万亿元。根据陈至咨询和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餐饮大数据白皮书》,预计未来五年中国餐饮收入增速约为6% ~ 8%,未来两年有望突破5万亿。

    外卖平台有哪些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通过资本加持和市场潜力,中国餐饮外卖行业得到了快速挖掘。市场数据显示,外卖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21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6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7%。2020年,中国外卖行业渗透率超过16.5%。中国外卖消费者数量从2011年的6300万增长到2020年的4.56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8.6%。

  • 外卖-线下三终端网络
  • 外卖行业主要由线上平台、店家、骑手、终端用户四部分组成。在四方参与的商业模式下,线下三端网络的密度效应(即网络的价值与连接用户数的平方(n 2)成正比)明显。店主、骑手、用户作为线下三大组成部分,通过线上平台构建了一个封闭的商业闭环。终端通过线上平台获取门店选择,骑手实现快速配送;通过门店的线上平台,获得终端用户流量支持和足够的骑手,保证高效投放;骑手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获得订单配送,保证在短时间内赚到最多的钱。平台提供给线下三方的服务质量越高,可供选择的外卖商家越多,骑手的配送速度越快,平台的反馈速度越快,消费者的满意度越高,从而有更强的点外卖意愿。下单越多,商家利润越多,骑手接到的发货单越多,赚的钱就越多。一方的高效率、高满意度、高粘性会促进另一方的收入。在正常的运作过程中,会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实现共赢。

    网络外卖平台在连接、沟通、协调、合作、推广方面起着关键的核心作用,同时也在其中获利。对于线下的商家、骑手和用户,基于平台自身拥有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匹配骑手、餐饮商家和消费者,计算他们之间的最短距离,实时跟踪配送信息和订单,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将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平台的收入来源于佣金和广告:佣金:包括商户抽水、数据服务费、物流配送费和餐饮商户服务费等。广告费:商家为了获得排名靠前带来的高曝光和高流量,通过竞价购买特定的排名位置。此外,APP界面上开放的广告位也会收取广告费。

    骑手负责外卖餐饮的配送,是整个订单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配送时间、效率、配送服务模式和态度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是平台配送到达客户的最关键体现。外卖骑手招聘门槛低,没有学历、专业等硬性要求,薪酬超过很多基础岗位,所以吸纳了很多学历低、身体素质好的中青年。骑手可以分为两类:平台上自建交付团队。在这种模式下,配送员经过适当培训,通常只专注于某个配送平台的配送业务,时效性和服务质量更高,用户体验更好;众包平台共享骑手,也就是外卖平台共享骑手,通常共享骑手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培训,很少有空闲暇时间,所以配送时间长,时效性差,用户体验比较差。

    饿了么美团两雄争霸
  • 饿吗?哪一组更强?
  •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2021财年,阿里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收入315.37亿,同比增长24%。2022财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87.57亿元,第二季度营业收入95.13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明显放缓。营业收入占比数据显示,2022财年第二季度阿里本地生活业务占总营业收入的5,7%,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券商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期间,美团餐饮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6.8%、59%和28%,分别为206亿、231亿和265亿。日均交易分别为3230万笔、3890万笔和4360万笔,同比分别增长113.5%、58.9%和24.9%。

  • 饿吗?市场份额和用户数据弱于美团
  • 目前,饿了么和美团占据了中国外卖市场90%以上的份额。券商数据显示,在交易额方面:2020年第二季度,美团外卖交易额是饿了么的2.7倍,并逐年挤压其他平台的份额。外卖时间:美团占68.2%,饿了么占25.4%,其他平台占6.4%。从用户粘性和日均启动次数来看,美团外卖用户粘性为23.15%,饿了么用户粘性为22.56%。人均日使用次数和人均日使用时间:饿了么人均日使用次数和人均日使用时间分别为8.73和5.54,美团人均日使用次数和人均日使用时间分别为11.87和5.8。



  • 两者在运营管理上各有优势
  • 1.饿吗?原来的高层已经出局了。

    2017年,美团的股权结构是“同股不同权”,三个联合创始人团队合计拥有57.9%的投票权。在接受腾讯、红杉等资本介入时,管理层通过股权结构设计保留了创始团队的多数投票权,经营理念和战略一致。但2018年饿了么被阿里收购,并入阿里本地服务体系后,管理团队发生了较大变化。阿里的部门空被降职到高管层。饿了么包括创始人张在内的原管理团队相继出局。

    2.美团的强项——本地生活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形成了口碑+饿了么+客户如云+蜂鸟的“到达+外卖+餐饮+配送”的服务体系。在这个生态链中,饿了么被阿里收购后也承担了流量入口的功能。原来餐饮行业的垂直定位仅次于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务。

    美团外卖依托美团生态,打造以“吃”为核心的多元化本地服务场景。美团的优势在于长期深耕本地生活,更关注长期发展趋势,满足用户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形成更强的合力。

    3、饿,杀——红包奖励

    饿吗?年轻的形象是获客的基础,品牌年轻化升级。饥饿的用户集中在一线城市。70%+用户在一二线城市,新增用户多在二线城市。2020年,易博受邀担任代言人,品牌全面年轻化升级。2018年8月,联合淘宝推出88VIP年度会员(淘气值1000以上用户价格为88元/年,含年度会员,含4个无门槛红包,不含附加红包)。其88名会员享受的优惠待遇进一步提高了饿了么的保持能力。

    通过美团早期的业务布局,其在下沉市场的高占有率提供了相应的经验。三四线城市业务资源远超饿了么,低线城市渗透率更高。2019年7月,腾讯视频联合喜马拉雅推出月会员(20元/月,含5元起5个无门槛红包,基础红包用完可额外购买8折红包),优惠力度大。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留存能力强。同时,美团通过外卖、店中店、酒旅、线上拼车、共享单车、生鲜电商、共享充电宝等布局,构建全面的本地生活服务。,从而实现用户的交叉导流,增加用户粘性。

    外卖行业巨额补贴将不再出现
  • 未来平台的精细化运营
  • 由于资本介入和补贴大战导致的用户习惯,更加强调价格敏感度。如今,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低迷,资本市场的平静,巨额补贴的市场将不再出现。在这个阶段,用户的习惯正在逐渐被改变。用户需求的变化促使了平台整体运营管理的调整。如何建立强大的用户粘性将是未来平台发展的重中之重。

    未来如何依托自身平台协同提升获客渠道,对平台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准化的持续改进
  • 随着终端用户对食品安全诉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平台专业运营能力的不断提升,未来平台和门店的规范化运营可能会成为外卖市场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政府越来越多的监管下,规范经营可以有效减少外卖服务中的负面情况,进一步保障各方权益,有效促进餐饮外卖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标准化的运营与平台和门店提供的定制化服务并不冲突。

    小结

    “饿了么裁员”的虚假新闻,再次将大众的目光送向外卖行业赛道。从早期的补贴大战到现在的本地生活业务争夺,资本对新零售的重视已经越来越明显。未来如何提升平台的精细化运营能力和标准化程度,可能成为外卖行业取胜的关键,也可能受到资本的青睐。

    #饿了么# #美团#

    【BT财经小贴士】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作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也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代替自己的判断。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