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社区咖啡馆是由三个退休的姐妹共同经营的。南方日报记者史亮摄
星河小区的咖啡厅,气氛很温馨。南方日报记者史亮摄
社区里飘来咖啡的香味。
周末下午四点,星河小区的莫吉托置地咖啡馆里挤满了人:街坊里泡了一壶花茶,人们互相聊天;身边工作的白领,喝着咖啡,看着网剧;骑着摩托车的背包客来这里“充电”。
社区咖啡馆由老房子改造而成,由三个退休的姐妹共同经营。三姐郑朝明告诉记者,他们希望通过社区咖啡馆丰富大家的社区生活。
●南方日报记者石亮
大妈退休创业。
网上名人风格的装饰,慵懒的爵士乐,创新的莫吉托饮料...第一次来的客人很难想到这个社区咖啡馆是三个退休阿姨开的。
在此之前,三姐妹都在民政的不同岗位上工作。他们从未从事过餐饮行业,但他们愿意尝试和探索。“新开餐厅、超市、咖啡店的地方,我们会第一时间打卡给尝鲜者。”郑朝明说,他们每个时期都不会错过任何新的东西。
一年前,带着“70岁前实现自己想做的一切”的梦想,三姐妹选择了一个从未涉足却兴趣浓厚的咖啡行业,开始打算开一家咖啡店,地点就在她们从小到大生活的星河小区。
星河社区位于城市的中心部分。居民中有老街坊,也有在附近上学、工作的年轻人。“我们的社区很有味道,值得探索。”他们希望在老社区空打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厅,给老社区带来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让它焕发新的活力。
他们把路边的房子重新装修,设计装修成别致的咖啡厅,摆放盆景花草,营造舒适的环境。作为“咖啡小白”,他们报名积极参加培训,掌握了各种饮品的冲泡技巧,开发了30多种不同种类的饮品。
经过一年的准备,三位退休阿姨成功重新创业。社区咖啡店一开业,就吸引了不少街坊早早尝试,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精致的产品,亲民的价格,咖啡厅里温馨的氛围都是特别加分的。“阿姨们从小看着我长大,喝她们的咖啡特别亲切。”节假日,在外工作的小曾经常带着家人去咖啡厅享受天伦之乐。
咖啡中的人情味
采访中,“服务街坊”是三位老板娘说得最多的。
与其他咖啡店不同的是,他们的咖啡店营业时间取决于邻里时间。工作日的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老街坊们出门散步的时间。作为“落脚点”,咖啡店也按时开门迎客。现在新年将至,咖啡店也相应延长了营业时间,为返乡的亲朋好友服务。
对于小区各个年龄段的客人,三姐妹在准备饮品的过程中也会有所不同。李阿姨不喜欢太甜,陈波的花茶要浓一点,老人小孩可以多加点枸杞...他们记住每个街坊的需求,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口味调整配方,为他们制作不同的饮品。
“虽然我们是退休人员,但还是想充分发挥余热,回馈社区和社会。”郑朝明说,邻居们的赞扬是他们工作的动力。
除了邻居,咖啡店也接待了许多外国客人。一个网约车司机会拿着保温杯过来,稍作休息就把咖啡带走。小区安装天然气的工人,下班后点几杯热饮,通宵欢声笑语;公司销售人员使用笔记本电脑在现场工作,网络名人作家来这里探索早期采用者的商店...人文咖啡厅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这个老小区热闹起来。
全球化智库特约研究员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咖啡不仅是一个经济指标和文化符号,更是人与人、情与情、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连接和产业枢纽,汇聚了城市的温暖与包容,传播了城市的热度与智慧。
使这个城市的青年焕发青春
2021年,在深圳打工的肇庆青年敖浩回乡创业,将星湖社区的一栋老房子改造成了一家特色咖啡店,实现了年轻时的“咖啡梦”。
毗邻七星湖,艺术气息浓厚的小店很快成为当地网络名人的打卡点。阿浩负责婚礼定制业务,他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咖啡店之后还有很多老宅改造的餐厅、酒吧、民宿,业态丰富。
记者观察:近年来,由老旧小区改造而成的社区咖啡馆日益增多,市民和游客对其青睐有加。
社区在生成中的持续活力,源于肇庆从外延向城市内涵的转变。数据显示,近5年多来,肇庆已完成端州、鼎湖、高要等740个老旧小区改造。2021年,肇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启动全市5个县(市、区)17个城市旧居住区改造,涉及58个旧居住区,让更多旧居住区焕发青春,为居民创造“新”宜居环境,提高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作家徐锦江曾说:“一个城市要有吸引力,不仅要能逛、能赏,还要能住。这是真正的城市发展的未来。”
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细运营,统筹城市新区规划建设和旧区品质提升,让市民家园更美好,街道生活更有品位。
目前,肇庆的城市更新不仅保持了城市核心土地的价值,在存量空中进行“腾笼换鸟”,还注重集聚优质的产业、人才和服务。肇庆以建设青年型城市为目标,更加注重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更多的青年元素,打造青年的“强磁场”,焕发城市的“青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