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刷销量会抓吗(虚假刷单、刷评、刷流量合同无效 最高法新规剑指“黑灰产”链条)

假刷、刷评价、刷流量的顽疾迎来了法律的猛药。

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其中明确虚假计费、评价、流量刷单的合同无效。

3月3日,贝壳财经记者调查发现,黑灰产平台上以刷单为名打广告的买家数量确实比以往大幅减少,更多的商家在微博等社交账号上与“刷粉”有关,但刷单的人并不多,只有少数声称承接刷单服务的黑灰产涉嫌以刷单为名进行诈骗。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郑在发布会上表示,司法解释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与他人签订的合同,以虚构交易、虚构点击、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作虚假宣传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其无效,引导市场主体规范经营。

“这个司法解释,从合同效力的角度,认定单项合同为无效合同;等于委托票据付款人和实际票据付款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不会通过民事诉讼来保障。”3月3日,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最高法:该法案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近年来,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大众的基本消费方式。郑表示,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消费纠纷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特点,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其中刷机就是问题之一。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5年,淘宝就开始严查刷单,大量小商家受到影响。此后,很多电商平台也开始逐年加大对商家账单的审核力度。2021年,由于亚马逊对账单的严格审查,许多商家损失惨重:账户被封,资金被冻结。

方超强表示,“刷单”行为触及电子商务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刷单”行为是被禁止的。从规范电子商务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禁止“刷单”行为。违反法律的,可以进行行政处罚。

此外,有声音认为“刷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公平诚信”原则;违反《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网络经营者及相关服务经营者不得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或者载体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等方式从事不正当竞争。,以提高自己或他人的商业信誉。

贝壳财经记者发现,事实上,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互联网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出台之前,司法实践中就有过刷单合同被判无效的先例。

例如,2月17日,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在其官方公众号披露了一起因网络开票引发的纠纷案件:2019年底,某开票公司业务员主动联系某宝服装销售商家,主动提出为其推广开票。经协商,某宝服装销售商家向某开票公司支付每笔成交价1.5%的佣金。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1月6日,某宝服装销售商家在某开票公司的要求下,支付了开票的货款及佣金320441元。某开票公司收到货款和佣金后,未能支付开票人员,导致开票人员申请退款。某服装销售商家退款后,某开票公司未将剩余货款129745.8元返还给某服装销售商家,该开票公司已于2020年9月17日注销。在多次催款无果后,某宝服装销售商家向江南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判令刷机公司实际控制人返还剩余款项。

法院经审理查明,某刷单公司与某宝服装销售商家之间刷销量的行为属于恶意串通,某宝服装销售商家通过刷单提高网店销量和信誉,无实际交易。服装销售者的行为违反了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和商业道德,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所以涉案合同无效,所以行为人和相对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具有虚假意思。民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被认定无效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

本案审判长刘少峰提醒,刷单结果并不能反映网店的实际流量。大部分刷单做的好评都是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最常见的情况是以虚假交易量吸引消费者,捏造用户好评误导大众。这种行为不仅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其他合法商家的利益。损害公共利益谁也受益不了,这个行为法是无效的。法律无法保护这种违法行为的利益。

“明确虚假计费、刷评价、刷流量的合同无效,切断了网络消费市场‘黑灰产’的链条。随着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规范的问题,如出现了专门刷单、评估、刷流量的应用程序、运营团队等“黑灰产”,故意制造虚假记录,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扰乱了市场秩序。”郑对说道。

一些“真钞”被转入地下""

3月3日,果壳财经记者浏览发现,在黑灰产平台上以刷单为名打广告的黑灰产商数量较以往已大幅减少。记者联系了一位承接计费业务的人士,对方表示现在不接受国内的计费业务,只做“外网平台内部”的计费。

淘宝刷销量

熟悉黑灰产的人士表示,这与我国严厉打击刷单等行为不无关系。“刷单金额大的话,可能触及刑法。”

比如春节期间单县公安局破获一起不正当竞争网络刷单案。单县某电子商务工作室负责人黄某某通过刷虚假交易,为公司名下30余家网店销售虚构商品1万余件,刷交易流水达2000余万元。经审讯,黄某交代,为了提升淘宝上网店的信誉度,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他从去年年中开始雇佣数十人,用单笔5元至10元不等的报酬对其公司的网店进行刷单,前后共刷单2000余万元,虚构交易1万余笔。经调查核实,黄某某通过虚构交易提升公司商业信誉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有关规定,单县公安局依法对黄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此外,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刷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诈骗的“幌子”。壳牌财经记者此前接触过一个名为“开单赚钱”的黑灰产团伙。对方称“利润可以达到(本金的)20%”,并将记者拉进了一个有App调度员、高级导师等多个头衔的群。于是,被这种诈骗手段骗走的苏女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她本想做兼职刷单赚点小钱,不料却一步步落入了诈骗团伙的圈套。

“刷单就是骗钱,交的钱一去不复返;不要下载任何不熟悉的app,里面的余额只是一个随机数;客服主动联系多次退款,但也只是画饼而已。”1月29日,果壳财经记者收到天津市公安局的防骗提醒短信。

壳牌财经记者罗一丹新京报编辑岳彩洲校对陈玉燕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