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I金融社陈畅张梦怡
编辑|杨杰
3月17日,银监会、中央网信办秘书处、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当各种小额信贷疯狂生长的时候,大学生成了他们的目标群体。随着这部分年轻人超前消费观念的兴起,校园“青春债”一度泛滥。在豆瓣发起的“债务人联盟”群里,有一个借款故事令人震惊。
【/br/】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对AI金融社表示,如果信贷主体是银行或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并做了相关风控调查,针对学生的小额贷款还是可行的;可怕的,是那些打着各种名义和噱头的“校园贷”、“套路贷”,经常在隐秘的地方向年轻人伸手。
然而,《通知》生效后,各类小贷公司和习惯花互联网借贷产品“明天的钱”的年轻人将面临颠覆性的变化。
【/br/】校园贷几经整治,但各种隐性坑依然存在。当“租手机”也可以成为一种借贷方式的时候,有多少学生可以绕过校园里的套路?
艾财经接触的一位贷款中介推荐了一种“适合大学生”的贷款方式,即“租手机”。中介称,只要在应用平台上搜索“爱租机”,租一部iPhone 12 Pro Max型号的手机,分12期付款,然后借款人将租来的手机邮寄给中介,就可以成功获得8000元的贷款。
【/br/】艾财经公司租赁机订单页面显示,如果选择租赁iPhone12 Pro Max手机,还款金额为每期718元,共分12期。如果到期后想买断这款手机,需要再交5899元,租金加上买断价是14515元,远高于苹果官网10099元的价格。比如通过中介贷款,在8616元的租金上额外提供8000元的贷款。
也就是说,这种方式的“租手机”,本质上是引导学生通过租赁的方式在平台上拿到手机,然后在贷款机构变现。这也意味着,学生通过租飞机,已经贷款了。
当艾财经表达了这种做法“不划算”的想法后,中介推荐了“借条”的贷款方式:他提供了一张二维码图片,扫描后会根据查询结果发放相应的贷款金额。AI财经社测试过。这张图片上写着“信贷领域最权威的大数据评估平台”、“信托&情报查询”、“一分钟找出拒贷原因”。用手机扫描后,会跳转到新的页面,要求填写个人手机号、身份证号和真实姓名。
AI财经社发现这里面有猫腻。用户一旦填写个人身份信息,就会收到一条短信,提示用户已收到泰康人寿的“飞向铁保”保险,形成保单号,“不退保、不退保、不追加保险、不更换被保险人”。
更让人惊讶的是,只要通过二维码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就默认签订了霸王协议。根据协议,用户“已与安徽智信征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不得以未阅读或未从安徽智信征信有限公司获得对您查询的答复为由主张本协议无效或要求撤销本协议”,而“安徽智信征信有限公司可根据其判断停止、限制或变更本服务, 并根据业务需要修改协议”,公司不仅有权整理、保存、处理和使用被查询主体的个人信息。
安徽新智征信有限公司是什么?据天眼查介绍,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22日,参与人数为零。法定代表人唐在三家公司任职,其他两家公司参与人数为零。当艾财经问借款人是不是这家公司,利率是多少时,中介三缄其口。
【/br/】另外,贷款中介的朋友圈充斥着各种贷款方式。比如芝麻信用也有“点亮16颗星”的服务。中介可以将借款人包装成“有高学历、有房车、有稳定工作的成功人士”,帮助其开通网贷,或者提高花呗额度和贷款额度。
上述贷款代理人还告诉艾财经,可以为去哪儿、携程、唯品会、分期、任选支付等各大互联网平台提供提现、开户服务。虽然各大平台都会进行风险控制,但是通过贷款中介的“暗箱操作”,一个大学生可以轻松贷到几万元。
图/贷款机构推荐的广告,来源:AI金融社截图
AI财经社发现,学生从一些有牌照的金融机构贷款并不难,即使不使用贷款中介。随即,消费金融客服表示借款人20岁即可申请该平台的易居贷产品,具体金额和申请结果视个人情况而定。客服还马上推荐了消费金融与美团合作的“美团生活费”。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已经有不少同学投诉该产品“年利率高达35.7%,诱导贷款”,“逾期罚息太高”。
【/br/】一位用户曾在社交平台上透露,自己平时喜欢在视频平台追剧。去年年底,她在某视频网站上看到“12个月视频会员用凯乐华卡”的广告,于是绑定了微信支付,注册了一个乐华卡账号。是的,会员拿到了,但是不到半个小时,一个电话打了进来,问她是否需要贷款。出于警惕,她关闭了乐华卡。
据艾财经查询,乐华卡是南京银行与乐心旗下消费分期平台分期乐联合推出的一项信贷服务。分期乐官网广告语显示“倡导年轻人消费的分期乐商城”。相应的,乐华卡涵盖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产品上的主要合作阵地,包括在线视频和音乐平台、光面相机等应用。
这些游走在边缘地带的套路贷,让小贷机构和贷款中介赚得盆满钵满。但这背后,又有多少年轻人深陷其中?广东省小额贷款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许蓓曾公开估算,“现在有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大学生贷款占60%以上”。
早期的校园贷都是大银行在做,风险控制严格。很多贫困家庭的大学生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打开人生大门。
腾讯新闻知识官、七彩智库高级研究员毕严光告诉ai财经社,2017年,很多没有资质的借贷公司开始向大学生放贷,而这些& # 34;贷款& # 34;经常用& # 34;高利贷& # 34;自然,通过高额利息,暴力催收来逼迫没有经验的大学生还款。甚至出现在& # 34;裸贷& # 34;以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目前校园贷依然存在,但已经变得类似& # 34;信用卡分期付款& # 34;、"用分期付款方式购物& # 34;信用贷款。如前所述,贷款已经不那么赤裸裸了,大部分贷款机构都是以小贷公司为主,通过电商平台和app把钱借给学生。
英国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2019年发布的《中国年轻人债务状况报告》显示,在3000多名18-29岁的受访者中,86.6%的年轻人在使用信贷产品,其中61%的人在使用互联网分期消费产品。大量年轻人将消费信贷作为“支付工具”。
苏宁金融研究院以1980-1999年出生的400万贷款申请人为分析样本,结合贷款和信用卡的欠款情况,计算出80后人均欠款达到21.98万元,90后人均欠款达到10.45万元。2018年统计局给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00元,这意味着80后的债务相当于他们7.8年的收入,而90后的债务需要3.7年才能还清。此外,相比80后、90后,使用的小额信贷产品更多。
【/br/】可见大数据下年轻人的负债情况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智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向AI金融社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有4000多万在校大学生,年轻一代大学生的金融服务需求客观存在,并在快速增长。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前不久,某知名财经大学博士生在学校食堂被骗子以网贷名义骗走10多万元,令人印象深刻。
与短期贷款相比,更严重的长期后果是,这些年轻人,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了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甚至进入了网贷黑名单。一旦逾期,以后办理信用卡、买房、买车甚至就业都会受到严重限制。
根据《通知》,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对该群体进行精准营销;不得利用虚假、误导、诱导宣传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诱导大学生提前消费、过度借贷;严禁任何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暴力催收行为。
但这也意味着,不仅是小贷机构的校园贷产品,年轻人手机里常用的各种互联网应用平台,包括微信、支付宝,都可能不再为学生群体提供贷款服务。
这将如何影响这些平台的业务?如何满足大学生的金融消费需求?各界对此都有讨论,看法不一。
据董希淼分析,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银监会等部门再次下发《通知》,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开展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针对性强;在允许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向高校发放消费贷款的同时,明确贷款机构的客户营销管理和风险防范要求,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校园金融服务,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但通知总体严格,金融机构为了降低潜在的政策风险,可能会逐步放弃校园金融服务市场,需要关注。
通知禁止小额贷款和非持牌机构向大学生发放贷款,这也意味着学生群体的消费信贷需求可能会落在持牌金融机构的产品上。
通知中提到,银行、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并非完全不能做校园贷。他们要开展这样的业务,必须通过监管审批,不针对大学生进行精准营销。
但是目前对于借款人的学生身份如何界定,如何具体审核,还没有更详细的规定。
对此,艾财经咨询了成都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客服,对方均表示18岁可以办理信用卡,但同时需要有稳定的工作或稳定的收入。但对于大学生没有工作和收入来源的问题,“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可能无法申请我们的信用卡”。
民生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该行“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和小额贷款业务已经关闭”。
其实蚂蚁花呗在额度调整上已经有所动作了。去年12月底,很多用户发现自己的花坛额度一夜之间被下调,有的人甚至降到了3000元以下,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对此,柏华表示,正在调整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主要是为了鼓励年轻人建立更好的消费观。
最近也有媒体曝出贷款人正在进行“贷款冷静期”的调研。如果第一笔贷款能在7天内还完,全额还款平台可以免息。对此,蚂蚁集团表示,借贷宝正在评估此类功能的可行方案,希望进一步倡导理性借贷。业内人士也认为,该功能一旦上线,很有可能会有其他平台跟进。
通知生效后,监管将更加严格。小贷公司,无疑要更快的走上合规之路。
对于& # 34;校园贷& # 34;毕严光表示,在通知的第二部分,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再次强调要对学生进行金融科普教育和征信教育的培训,这才是解决之道& # 34;校园贷& # 34;最本质的问题。
【/br/】某金融人士提醒青年学生,网贷不要轻易触碰,还是要找有牌照的金融机构,如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说明贷款需求,提出合理要求;千万不要相信& # 34;校园宣传& # 34;、"小广告& # 34;在贷款产品上。“任何正规借款公司只要身份证号和手机号都不可能放款。另外,审核资料也是需要时间的。大部分贷款马上就有了隐藏的套路或者骗子公司。”
但事实上,不仅是大学生贷款,近年来各种名目诱导消费者的小额贷款也比比皆是。日前,江西九江银行推出“彩礼贷”,引发巨大争议。银行工作人员于3月16日表示,已撤下“彩礼贷”相关信息。但随后,昆明一公墓推出了所谓的“墓地抵押贷款”。这种纯信用贷款虽然不需要任何抵押物,但贷款成本高达9%(年利率)。
现在这两笔贷款业务都被叫停了。九江银行就“彩礼贷”事件发布道歉声明,称直接责任人已被停职。目前,对各类小额贷款的监控正在逐步完善。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这恐怕只是“消费贷”整治的第一枪。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在任何渠道或平台转载。违反者将被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