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lyna)
活动简介:
“万步之约”是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德生集团、Wanbu.com等支持的专业人士行走激励竞赛。,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所主办,各省级疾控中心协办。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今年的主办城市是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18年,大赛被国家卫健委疾控中心纳入“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支撑推广平台”。
2011年,健康时报联合共青团北京市委发起“3510我是行者”活动(3公里步行、5公里骑行、10公里公交)和万步徒步俱乐部组织的“我是行者,百日百万步”活动,在近30个中央部委和市级机关推广。
2011年3月14日,健康时报发表《我是行者》,百万签名运动开始了!“特别报告
2011年7月28日,健康时报发表了题为《首都公务员3510健康行走大赛已经开始》的专题报道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组织专业人士参加“一万步承诺”徒步激励赛。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摄影协会供图
一日一万步,健康一大步。
按每步0.75米计算,一万步就是7.5公里;30万人一天可以绕地球56圈!
从2019年5月11日到8月18日,全国571个区县近30万人进行了为期100天的这项不可能的挑战。
自2016年以来,全国“万步逐日”职业人群激励徒步大赛以每年30%~50%的增速不断扩大,目前已覆盖31个省份的953个区县。这股徒步穿越的潮流,点燃了全民对徒步的澎湃激情。
在线打卡,一天一万步
万步走为慢性病防控提供新思路
“哦,不!”抬头一看,重庆江津区的康突然发现时针指向了22:45——距离今天运动处方写完只有15分钟了!
低头看了眼计步器:还有一个15分钟的运动处方要完成。他冲出房门,在社区里快速地走了一圈:5,4,3,2,1...康看到计步器上的倒计时前完成了最后一个运动处方,松了一口气。
23点的钟声对于“一万步”的挑战者有着特殊的意义。定时“打卡”上传数据成了他们的条件反射。
根据“万步有约”比赛规则,在5月11日至8月18日的100天内,参赛选手必须保证每天行走10000步,每天早上5: 00至9: 00完成3000步,或下午5: 00至11: 00完成4000步,外加3个行走处方(步调不低于10: 00)
这种严谨而富有创造性的竞赛规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和Wanbu.com多年探索的行走规律。
早在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就希望找到一种适合大规模群体干预的慢性病防控干预方法。2019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的意见》指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88%,其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我们一直想在大人群行为干预方面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或机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党总支书记李志新瞥见了Wanbu.com倡导的“专业人激励走”模式。
散步一直被证明是最适合也是最有效的健身运动。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把步行作为主要的锻炼方式。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科学行走的推广和实践一直困难重重。带着“让一亿中国人每天走一万步”的美好愿景,Wanbu.com一直致力于推广“万步走”服务——这与慢病中心这么多年的探索和诉求不谋而合。
好吧,先试试。2014年,慢病中心首次内部“试点”,全体员工带计步器300天!
2014年,慢病中心的几个胖子在大家的注视下“消失”了。李志新自身的体重、血压、血脂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2015年,慢性病中心在21个省的22个区县的2760人中开展了为期100天的步行研究项目。结果表明,连续万步走对体重、内脏脂肪指数、体脂率、血压、空腹部血糖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也为万步走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数据,模型就固定了,资金很难推动。德士集团董事长张克志当即做出决定,支持大赛继续举办。"这解决了竞赛的燃眉之急."
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好名字。李志新、慢病中心原主任王、德胜集团董事长张克志坐在一起讨论。“‘一万步有约’怎么样?”王顿时被启发了,另外两个也双手赞同。名字就是这么决定的。
2016年,第一次“一万步预约”打算低调推出。结果涌现出近3万名选手,远远超过当初的预估。到2017年,报名人数激增至近16万,导致后台系统崩溃,最终只有14万人成功报名。到今年,全国参与人数猛增至30万,全国571个区县参与,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徒步运动终于席卷全国。
“‘万步有约’不是简单的散步活动,而是一种新的健康促进方式。”中国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助理姜伟说,现在“每一步都有预约”已经成为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慢病防控的有力抓手。
组长带队,城市打架
创新激励机制专治“懒病”[S2/]
9年来,德士集团董事长张克志已经行走了3272天,而他坚持不懈的动力之一就是一个小小的计步器。
9年前,一个朋友送给他一个日本产的计步器,看起来像一个u盘,一个黑色的小长条,上面有显示屏和按钮。设定好行走的次数和时间后,开始督促你行走。结果张克志“出走”后走了九年。
“这九年来,除了我高血压,脂肪肝、血糖、尿酸、血脂都是优秀的教科书。”
后来,张克志投资生产了自己的品牌计步器,并投入到“一万步左右”大赛中。
计步器作为比赛的“硬核配件”,解决了一万步的科学监管问题:用了多长时间,用了多少步,强度有多大,完成任务量有多少,但在团队激励方面,计步器代替不了人。
“万步队长”的设定正好弥补了计步器机械记录的不足。
队长是徒步队的灵魂。2019年的比赛,中国一共诞生了19793支比赛队伍,每支队伍一个,也就是说,中国有近两万名徒步队长。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民医院的朱就是其中之一。
我以为队长只是带着大家散散步,没想到却成了60多人的“管家”:每天晚上微信“在群里走步走任务,督促队员按时打卡做任务,上传数据,甚至有的队员偷懒还得自己“陪”。
甚至有一次,一个队员出差把计步器落下了,他亲自送到高铁站。
为了让大家坚持下去,大赛组委会绞尽脑汁。
除了每天“三天”、“四天”、“三个处方”的硬性规定,在平台上,大赛组委会还设置了“可视化——通关”线上徒步比赛:每个人的信息数据在平台上实时清晰可见,以虚拟地图的形式呈现,所有省份、示范区、徒步队伍、人物在地图上串联,开始徒步比赛。
“一天走一万步容易,坚持100天太难了。这种有组织的、可视化的竞赛体系建立后,你的分数不再只属于你自己,而是属于整个团队。”李志新说。
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是肉眼可见的。在今年的比赛中,茶陵、莱芜等12个县区在8月8日比赛结束前,均保持了100%的万步率。全国百强县十万步率达到97%以上。
这意味着,你失去一分,就可能从前面的大幅下跌。“咬”满分获得金、银、铜牌门票。
除了个人动力,今年的“一万步”还创新性地推出了城市间的比赛。
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所所长吴晶介绍,上一届步行成绩优秀的示范城市将担任组长,其他城市“不满意”可以“一对一”。根据线上总成绩,决定是否打架成功。如果挑战成功,将直接晋级下一年度的“行走示范城市”。充满了火药味和诱惑力,进一步激发了各区县的积极性。
“走路绝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式。”由于赛制严格,少走或走晚了都有可能错失满分的机会。比赛还设置了“补考环节”:每人最多有三次补考机会,一枚“奖牌”可以弥补一次错过或错过的机会。获得奖牌的前提条件是在一万步预约活动的页面上进行健康知识的问答,答对了才能获得奖牌,间接鼓励个人学习健康知识,达到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目的。
“第四届之后,随着经验的积累,这样有创意的激励方式会越来越丰富。”李志新期待着参赛人数达到百万的那一天。
拾莱芜,怀柔花开
一万步可以帮助促进健康城市
比创建模范城市更热的是每一届主办城市的选举。
莱芜的热情像他们的姜一样辣。作为第四届2019“一万步有约”大赛的主办城市,这份荣誉来之不易!
2018年底,济南市莱芜区经过两年的艰苦申办,成功成为第四届“万步有约”徒步激励赛的承办城市。
时任莱芜区委书记马亲自参与了整个招标过程,作为两次招标报告会的主持人。
“一万步约一个‘赖’,打造行走的‘莱芜模式’”。2018年11月,第二次登上城市竞选平台的莱芜区原区委书记马,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一万步有约”主办城市竞选大会上志在必得,喊出了全场最强音,彻底征服现场评委,莱芜区成功获得2019年第四届“一万步有约”大赛举办权。
“投票结果一出来,就当场宣布,当场签字!正是主办城市竞选的不确定性让人们对它产生了无尽的想象。”比赛设计之初,没有主办城市的概念。但在李志新看来,除了表彰奖励,还缺少一个让参赛城市展示各自形象的平台,主办城市竞选的模式应运而生——莱芜是第四届的幸运儿。
莱芜区委区政府接手林微作为今年万步签约主办城市后,高度重视,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起步,高效率推进,兑现了当初竞选时许下的承诺。“莱芜模式”不仅使莱芜的步行成绩和组织动力位居全国第一,还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以上,形成了“区有品牌、镇有特色、村有项目”的全民健身格局。
“莱芜区政府几乎所有的领导都参加了比赛,十一个部门每年九次带头开展‘为爱行走’活动。”回忆起当初组织动员的情况,莱芜市“万步有约”大赛组委会副主任、莱芜区政协副主席孙依然感慨万千。
“我们不仅把‘一万步有约’作为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认真推广,而且把它作为建设健康莱芜的契机和起点精心组织。通过‘一个约会一万步’,达到‘办好一项活动,发展一个产业,活跃一座城市’的目的。”在孙看来,“莱芜模式”的成功和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
现在每天早上走进莱芜红石公园,都能看到莱芜人带着计步器在公园里散步。“人逢万步,不忘健康”,正如莱芜区委副书记卢宝全所说,“莱芜与‘万步有约’的缘分还在继续。”
莱芜交出的答卷也给下一届主办城市带来了更大的挑战——11月2日下午,北京市怀柔区在第五届万步竞走奖励赛主办城市的选举中胜出。
北京市怀柔区副区长焦宝军郑重承诺,明年怀柔将采取“6+1万步模式”,让健走走进普通百姓,走进胡爱山软水,走进中国电影之都,走进国际大都市,走进新科学城,最终走进京津冀,以一万步提升健康精神和品牌效应。
从“腾冲宣言”到“林微倡议”,再到“莱芜模式”,未来“怀柔6+1”的主办城市将继续为活动的完善贡献新的实践范例。“每一个‘一万步有约’,我们都要让主办城市给比赛留下点什么,让大家记住这个城市”。李志新说。
回忆起这四次会议,临渭区副区长李少波在林微总结会上的一席话,让姜伟印象深刻。“这个活动,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如果可以,我们愿意继续下去。”
“主办城市的竞选,把‘双向促进’的作用带到了‘一万步有约’。一方面通过活动让大家了解这座城市,另一方面通过城市的力量推动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姜伟说。
100天养成终身步行的习惯
让爱与健康照亮健康中国之路[/s2/]
百日挑战后,许宏斌的计步器还戴在手腕上。“戴上它对我是一种提醒!”
作为湖南省宁乡市卫生卫生局副局长,许宏斌分管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他曾经的体型和工作性质形成鲜明对比:1米7,180斤,肺炎,哮喘,腰突。
2017年,宁乡市参加了“一万步约”。作为领导班子的一员,许鸿宾率先加入。100天后,他瘦了,生活作息也变了:8点起床,为了打卡走路,“冬六夏五”,风雨无阻,每天用脚敲响黎明——
“游戏结束后,好习惯已经种下,走路根本停不下来。”随之而来的是不再弹起的体重,不吃肥肉的身材,用之不竭的力量。
像许鸿宾这样的活跃用户,在“一万步”的数据平台上随处可见。即使比赛结束了,他们对行走的热情依然在燃烧。
张克志介绍,万部。com现在有100多万活跃用户。即使在行走比赛结束后,仍有30%左右的参与者会继续坚持日常行走并上传数据,让行走日常化,“上传”和“打卡”也成为行走的仪式感。
北京市怀柔区税务局的崔晓静,一开始就曾被“一万步有约”的“魔鬼实力”劝退。毕竟对于她这种双耳失聪,左腿做过静脉曲张手术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报名第二届的时候,她主动提出放弃名额。第三届,她终于下定决心参加,却在途中丢失了计步器。没有计步器,她依然坚持每天走一万步,给自己打卡,用毅力完成心中的比赛——这就是“一万步有约”更深层次的含义:坚持。
一天一万步不难,但是一百天不间断的坚持。没有了赛制的制约,依然保留了发自内心的自励、动力和鞭策,坚持和自律融入了基因。
今年,作为主办城市,莱芜还率先发起将5月11日定为“全民徒步日”的倡议——“5”的谐音是“我”,“11”象征两条腿,寓意“我要走”,徒步从我做起。
“希望有更多热爱生活、向往健康的人参与到‘一万步承诺’中来。希望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让专业人士早参与、早受益、更健康、更幸福。”国家卫生委员会疾控中心副主任雷正龙对此寄予厚望。
“还会有第十届、第二十届,甚至第五十届、第一百届的《一万步的承诺》。谈到《一万步的承诺》未来的发展,这位以“让一亿中国人一天走一万步”为己任的老先生,眼睛一亮,仿佛当时的画面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