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报新闻实体业务被称为社会的“毛细血管”,是城市活力的体现。无数怀揣梦想来到杭州的年轻人,选择从社区店开始打拼,他们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在角落开店积蓄力量,一步步向外扩张。
都市快报特别推出“我在杭州开店”系列专题报道,聚焦杭州各个角落或未来社区的小店故事。杭州是一片创业热土,一直有鼓励创新和奋斗的商业氛围。如果你有在杭州开店的经历,请来橙柿互动,在杭州朋友圈“我在杭州开店”分享你的故事。
早上五点起床,带着胖乎乎的柯基出去散步,天不亮就回来了。邱晓丽一般这个时候会打开手机查看外卖平台的订单评论,然后逐字回复。一条300字的信息写完又删,删了又写,有时候要30到40分钟。
邱晓丽已经坚持回复消息一年多了。她会用一篇两三百字的“小短文”回复每一条评论和赞。除了嘉宾评论里提到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于她的个人日记,内容涵盖了店里的情况,看过的书,电影,新闻故事,儿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甚至最近的天气和心情。
邱晓莉用“看似与众不同,矫情”来形容自己的行为,很多人无法理解。但对她来说,这代表了她的心意。“如果这些行为能温暖一位客人,那也是成功的”。
一个
把路边摊生意变成温柔的店
下午三点半,阳光透过玻璃门跳进店里,后面跟着常来买烧饼的王先生。每次王先生走进这间20平米的温馨小店,邱晓丽都会坐在高脚凳上的办公桌前看书写字。看到客人走进房间,她微笑着抬起头。
王先生像往常一样点了一份牛排煎饼,付了22元。他儿子在隔壁武昌小学上学。每天下午四五点,王先生都会来邱晓丽的店里买个煎饼,然后去接孩子放学。
邱晓丽1981年出生在嵊州崇仁古镇,抚养一个12岁的儿子。她喜欢看书,看电影,写作,老了想写本书。一猫一狗一屋子书,读书写字下棋书画,是她理想中的生活。
为了这个理想,邱晓丽决定辞职开店。她个人酷爱小吃,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去看当地的特色小吃。在众多的餐饮品类中,她最喜欢煎饼,所以打算开一家煎饼店。一是希望自己能掌握一门手艺,老有所养;第二,希望开店后能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既然想当手艺,就得找人学。”邱晓丽这样认为。2018年夏天,邱晓丽交了3.8万元的加盟费,带着儿子去北京的妙刻功夫煎饼总部待了两周,学会了做煎饼。
说到煎饼,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街头小贩卖的街头小吃,或者是地摊做的。邱晓丽认为:“不是只有咖啡馆、茶馆可以让它变得有趣,煎饼店也可以让它变得文艺、清新。”她不仅在店里提供了干净的桌椅,用很多绿植装饰,还在墙上摆满了书,装饰得温馨又有文化。一个客人好奇地进来问:“这是花店吗?”
邱小丽的煎饼店不注重装修。她专注于产品。这一点从邱晓丽的外卖首页就可以看出来。因为“话太多了”,她在菜单栏专门做了一个类目放公告,详细描述店主的情况,宣传店里食材的品牌和进货渠道,顺便写下对顾客的祝福。
点开邱晓丽网店的首页,就像进入了她的实体店,处处可见其用心。其中最特别的是评论板块,她在这里写满了自己的、别人的、道听途说的故事。在这里,有客人发自内心的赞美,有她发自内心的祝福,一句都不重复;从中,你可以读到一个母亲的规劝和鼓励,也可以感受到一个少女的自言自语。有嘉宾把收到的饭菜拍下来放在评论上,感谢她手写的祝福。也有嘉宾表示,即使素未谋面,也能感觉到“店主在生活中真的是一个很温柔很认真的人”。
一年前的一个夏天,在一个非常郁闷的下午,邱晓丽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你的年糕卷真好吃。你是哪里人?”他们只是聊了一会儿。
这个电话让她又惊又喜,深深感受到一个陌生人的一点善意所能传递的力量。那天之后,她开始认真回复每一个好评。无话可说的时候,她就在回复里写了一篇短文。后来她开始手写祝福,在外卖包装上贴小红花。“我很喜欢杭州,希望通过传递一些温暖,为这座城市增添一抹色彩。”
邱晓丽的客人粘性很大,很多都是像王先生一样买了几年的人。在外卖平台上,偶尔看到熟悉的ID和收货地址,她会笑一笑,“他们已经清楚地记住了自己的口味偏好”。
一年多来,邱晓丽坚持回复每一条评论和赞。哪怕只有一个不留下任何文字评论的赞签,她也会认真回复对方一篇二三百字的“小作文”。一年后,“没有10万字也有6、7万字。”
2
从房地产销售到煎饼店老板,一条“社会恐惧”的逆袭之路
看过邱晓丽文字的人大概都会好奇。这样一个温柔爱笑热情的店主是怎样的人?在评论回复里,她说自己其实是个十足的社交恐惧症,内向害羞。
到现在,邱晓丽还是一个说话轻声细语,不敢与人对视,有点胆小的人。就是这样一个从事房地产销售十几年的人。
进入房地产销售行业的前两三年,邱晓丽每个月只能拿着800元的底薪。后来她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买专业书,上各种网络课程,然后跟着业务能力强的同龄人去偷课。凭着自己的热爱和努力,邱晓丽在两三年的时间里从不参加会议,再加上十几年的努力,月收入从三位数涨到了六位数。
尽管有十几年的销售经验,但邱晓丽并不擅长做生意,所以交了不少“学费”。在选择店面的位置时,邱晓丽在上班的路上看到武昌街刚刚建成的乐天城正在招商。没有太多考虑,她选择入驻,租了一个60平米的门面,投资10多万,开了一家“妙食雕功夫煎饼”,叫上老家的妹子一起做。因为面积太大,投资不合理,公司持续亏损,开业七八个月后,邱晓丽选择关店,姐姐也回了老家。
但是她没有放弃。休息了一段时间后,邱晓丽在乐天城又找了一家20平米的店铺重新开张。店铺成本不高,年租金降到4万多元,压力减轻不少。
同时,邱晓丽也改变了开店的思路。“只想着赚钱不好,因为压力太大了,每天都想着赔钱。这样坚持下去很累,我应该静下心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产品和服务上。”
仅仅是煎饼用的面粉,邱晓丽就尝试了很多种。为了融合大众口味,她购买了各种酱料来尝试口味,并反复征求客人的意见。受家乡美味年糕饺子的启发,邱晓丽和她的员工娜娜开发了店里的特色年糕手卷。往往台州人吃了之后会误以为这是台州嵌饼。想到家乡的味道,她会耐心的给客人解释其中的不同。
面对客人提出的一些特殊需求,邱晓丽会不计成本的满足。例如,王粲先生点的牛排煎饼在菜单上找不到。这是他的“特别定制款”。王先生的儿子是一名运动员。他需要特别注意饮食。他希望他的儿子吃得更健康。邱小利特意为他把煎饼里的鸡排换成了牛排,也没收多少钱。“开一家温暖的店,做一个温暖的人。”一句看似普通甚至有些老套的口号(口号),邱晓丽听在心里,化为实际行动。
有了好口碑,即使店铺从不做推广引流,也在各大平台获得了满满的“五星好评”。老家的父母,从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她。米糕手卷里加的笋干和萝卜丝,是两个老人在山里找来的,晒干后送给她的。
三
希望这家店能一直开到老。
开店三年,没有惊心动魄的大起大落,却有无数温暖的小事情鼓励着邱晓丽。她说,当她在抑郁的时候翻翻客人的评论和赞美,她的心情就会由阴转晴,充满热血和复活,所以她真心希望美食能治愈彼此,温暖彼此。
邱晓丽的客人,除了附近的学生,主要是在写字楼上班的白领。她放了很多小玩具、铅笔、笔记本等。放在长桌上,泡了一壶夏天的茶。有些学生放学后在店里玩的时候可以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墙上的书是她精心挑选的,她想与客人分享。
最近她经常在桌子上放一本书《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希望入住的客人,尤其是热恋中的姑娘们可以看看。”经常有客人来找她借书,也有客人会在搬出去之前送她一些书。
这家商店每周二定期休息。这一天,她会在图书馆里度过一整天,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同时,她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开店后,邱晓丽给儿子养了一只柯基犬,后来又养了一只猫,每天晚上和儿子、猫狗玩耍。
这样的幸福生活治好了很多不开心,也得益于她最常提起的一个人,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邱晓丽叫她“娜娜姐”,就是她招的那个店员。在她的帮助下,经过反复测试,店里的产品已经磨合的差不多了。“小姑娘很认真很有耐心”,邱晓丽经常忘记的就是她的提醒。有了她,店铺井井有条,邱晓丽可以放心地读书写字,陪伴儿子。
2021年初,邱晓丽给自己精心列了一系列目标,一共14个,包括“把店开好,成为特色店”、“多回家看看父母”、“给儿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写100篇作文”、“去医院看牙”...其中7个已经实现,其余的将被放弃,还有一些将继续出现在她的2000年。
邱晓丽的店不临街,她的商场原本以教育培训机构为主。双减政策后,人流大幅减少。今年4月,房租即将到期,邱晓丽也曾想过关店,但每次看到客人真诚的留言,她都很纠结。虽然开店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但考虑到儿子越来越大,花钱越来越多,她今年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盈利。“也许我会再找一家店,换一个地方用这种方式开,但是我很喜欢这家店。如果可以,我希望我能一直打开它。”
【来源:都市快报】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出处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以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电子邮件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