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邵可
年轻时,傅是村里有名的捣蛋鬼。他在山东的田里撒欢,偷偷挖别的红薯,掰断新栽的树苗,跳进齐胸深的河里钓鱼。结果大人们都让孩子离他远点。
默默无闻、活泼好动的傅心里有一段童年的记忆,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上。14年来,他经常吃苦头。
不久前,深圳警方找到了他,让他彻底确认这是他童年被拐的片段,虽然不完整。
在深圳的那个晚上,他被现在的叔叔带到了一对陌生人面前。接下来的日子,他会给这对夫妇的父母打电话,跟着他们去聊城的一个村子,在留守中成长。
找傅当年的《寻你记》和警方的立案通知书。本文图片均来自纸媒记者邵克图。
“黑色星期五”
傅的活泼是天生的。母亲彭冬英回忆,周围的邻居形容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大儿子性格内向老实,二儿子傅性格开朗调皮。当时彭东英家开了一个小店。四岁的付会“教”比他大两岁的弟弟,偷家里的鸡腿,把包装扔到外面,以免被发现。他会把钱拿出来买糖果,然后分给其他小朋友,让所有一起玩的小朋友都服从他。
这种调皮还可能导致日后多年来对傅的重大误解。为了我妈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你不听话我就把你卖了。”
那是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彭冬英形容这是一个“黑色星期五”。那一天之后,“天空再也不会亮了。”
晚上七点,彭冬英和孩子们吃完饭。按照以往,两兄弟会一起下楼玩一会儿。这一天,大儿子的试卷还没有做完。彭东英看完之后让他下楼。她留在屋里陪大儿子做试卷,二儿子傅自己下楼。
那时,深圳的天气已经有点冷了,而傅刚刚开始穿拖鞋。晚上八点左右,傅手里拿着棒棒糖跑回来换鞋。彭冬英也问,谁给的?儿子,隔壁有个叔叔。
彭冬英当时没有注意到任何异常,她也没想到这将是她最后一次见到儿子傅。现在回想起来,她认为是人贩子为了方便,让儿子回来换鞋。
大儿子试卷做完了,彭冬英下楼去接二儿子回来。首先,她在附近走了一圈,没有找到她的儿子。我去了几个傅平日玩的儿童之家,都没找到。她又搜索了一遍附近,但还是一无所获。
彭冬英说,这时她的脚开始有点软,开始哭,她慌了。
她的脑海里开始浮现,前段时间电视里播了一则关于一位父亲寻找儿子的新闻。父亲的名字叫孙海洋,也是深圳人。一天晚上,他的儿子被绑架了。在新闻短片中,孩子的祖母一直在寻找你。当时彭冬英还把两个儿子叫到电视机前,指着电视机对他们说:“你们以后千万不能失去他们。”
彭冬英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地在小区里奔跑。晚上9点多,她渐渐意识到,碰巧孩子找不到了。她找到小区保安,报了警。
她开始模仿别人发帖找你。她走进网吧,注册了一夜的QQ,试着发帖。
不久,孙海洋打来电话。先是安慰她,叫她赶紧把信息发出去,在一个寻亲网站上登记了失踪信息。突然,彭冬英觉得自己有了一个同病相怜的人。
最后的事实表明,他们两个甚至是“同命相连”。
“白人”
孙海洋是湖北人。据他说,他在一个偏远的农村长大。2007年,他和妻子带着3岁的孩子来到深圳,他们想让孩子在大城市上学、长大。
2007年10月1日,他在当时深圳最大的城中村白石洲沙租了一个店面,开始卖包子,这是他多年来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当月3日,包子铺开张。
孙海洋说,这家包子店早中晚能卖出2000个包子。包子店旁边有一个幼儿园。4岁的儿子孙卓8日进入这所幼儿园。这一切都在朝着他的梦想发展。
9号,孙海洋两点钟起床,开始做面团,就像几天前一样。他已经忙了一个星期了。晚上,老婆在店里剁大葱,孩子们在周围玩耍。迷迷糊糊中,孙海洋睡着了。他隐约听到孩子跟他打招呼,想出去玩。他也回了一句,天黑了,不要出去了。这是那天他对儿子孙卓说的最后一句话。
这时候,孙海洋想,孩子们应该在包子店门口玩耍。
晚上七八点钟,孙海洋被妻子吵醒,孙卓不见了。
包子铺旁边的鞋匠说你孩子被亲戚抱走了。孙海洋听到这些后很担心。那时候,他没有任何亲人。他开始朝孩子离开的方向追赶修鞋人。
接下来,在这个“握手楼”的城中村里,每一个路口都让孙海洋感到异常艰难。他不知道人贩子会拐进哪里。他只能凭感觉在人少的街道上追。直到我们面前出现了一片森林,孙卓还是不见了。
孙海洋的父母也从老家赶来,家里开始贴传单。奖励金额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再提高到20万元。孙海洋干脆把包子铺的招牌改成了“零钱奖励20万”。
在孙卓被绑架后的第六天,孙海洋意外地发现在一条小巷对面的十字路口的便利店里有一个监控摄像头,他开始寻找。
监控录像显示,2007年10月9日晚7点,孙卓一个人在包子铺附近的花坛里玩耍。一个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棕色皮鞋和一个手提包的中年男人走近他,拿出一个玩具车和孙卓玩。后来那人骗他去超市门口买菜,然后他们就消失在监控里了。
当孙卓被带走时,监控录像捕捉到了嫌疑犯。
在这个视频中,孙海洋看了无数遍。不可能知道那个白人是谁,也不可能知道他把孙卓带到哪里去了。
他在媒体办公楼附近张贴了《寻找你》,后来引起了关注,孙海洋寻找儿子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抱团取暖
孙海洋接到了无数的电话,包括有同样经历的父母,给建议的好心人,以及其他有用的骗子。这些电话他都一一接听,他愿意相信,哪怕有一万个骗子电话,总有一个是真的。
他记得有一次差点转账,也是2007年。他在外面找你。我在手机上收到了一张照片,那完全是我儿子孙卓的脸,只是穿着我从未见过的衣服。去银行赚钱的路上,对方高频的催促让他起了疑心。至于这么着急吗?他找了一家影楼,别人告诉他这是ps的照片,他当时哪里知道这个?
还有一次,他的手机收到了被绑架志愿者的照片。照片中的孩子看起来像孙卓,但要小一点。他也觉得很正常。被拐期间他可能吃不好饭。他立即买了一张去宁夏的票。结果只是当地家庭的走失孩子,很快就找到了亲生父母。希望引起的紧张感突然崩溃了,他放声大哭。
三岁之前,孙卓是由她的祖母带大的。每次带着希望出门,但孩子始终不是自己的,孙海洋慢慢变得不敢回家,不敢面对奶奶热切的目光。
逢年过节,他不想回老家,亲戚朋友总劝他“别找了,我肯定找不到”,这让他很生气。
由于他早期的关注,孙海洋在寻亲圈子里出名了。越来越多有相同经历的人找到了他。孙海洋建立了qq群。他说人贩子都是拉帮结派。如果你找到一个孩子,你可能会找到其他孩子。另外,同舟共济的人总能感同身受,大家可以抱团取暖。
彭冬英也参加了很多寻亲活动。她把自己的社交账号命名为“荀子傅陶建”。深圳刑警支队打拐民警陆说,彭东英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每到除夕,她总会接到彭冬英的电话:“卢警官,有没有我孩子的线索?”彭冬英一家人会做一桌子菜,多放一双筷子,开始念叨“今天又是除夕了,爸妈还没找到你”,然后一家人又会在那里哭。
彭冬英每年在傅生日的时候也会买一个蛋糕,然后对着蛋糕说:“儿子,全家人都在找你。”这种丧子之痛,是被拐警察真正感受到的。鲁知道,彭东英吃了蛋糕,可能比喝了毒药还要难受。
“团圆”活动
卢说,当年事件发生后,警方做了大量核实和调查工作,数百名高度嫌疑人被调查。但由于现场条件和技术条件,案件一直没有突破。公安部还将付和列为督办案件。
2021年1月,公安部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团圆”行动,全力侦破积累的拐卖儿童案件,抓捕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搜寻失踪被拐儿童。
由公安部专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团圆行动刑事技术集中比对战”。在组织更强有力的领导下,疑似被拐人员DNA等数据信息得到更广泛的采集,DNA数据库、人像比对等新技术得到充分应用,寻找失踪被拐儿童的新渠道、新方法不断开辟。
广东省还积极开展查找工作,全面收集和整理被拐卖、失踪儿童的照片档案,并将上述两起案件作为重点打击对象。9月,一条线索出现了,山东聊城一男子,与傅高度相似。
鲁和他的同事们立即赶往山东。通过联系学校,民警见到了男孩,并采集了血样。急于知道结果的鲁和他的同事们来到了当地的DNA实验室,希望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做数据。
数据出来后送回深圳,反馈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比对成功。鲁觉得,坐那么多飞机、高铁、绿皮火车,吃那么多烧饼、面包、火腿肠,都是值得的。
找到人,案子就破了。当卢和他的同事们再次见到那个男孩时,男孩对他们说:“叔叔,我知道你们是警察,我是被拐来的,我还记得我的名字。”
可能是口音的问题。他写下自己的名字为“胡”。
男孩记得家里有个小店,他记得妈妈给他买的糖果的牌子。
“妈妈,你还记得吗”
彭冬英留着儿子最喜欢的西装。
警察告诉这个男孩,他的真名叫富。傅拿出手机搜索,找到了网上发布的彭冬英的家人信息。过了一会儿,他直接给彭冬英打电话:“妈,我是傅陶建。”
接到电话的彭东英以为又是一个骗子。电话里的孩子说:“妈妈,你还记得吗?小时候,我和哥哥去动物园玩。我们把蛇绕在我弟弟的脖子上,我抓住了蛇的尾巴。”彭冬英记得,他至今还保留着这张照片。
孩子还说:“我上学的时候不想起床。妈妈,拿些糖果放在我够不着的地方。那我就起床了。你还记得吗?”
一时间,彭冬英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她给陆打电话,这才得到证实。鲍蕾告诉她,孩子已经找到了,所以不要担心,并跟进了这个案子。
傅小时候喜欢小动物。他告诉民警,当天晚上,他和朋友去小区另一栋楼玩,在楼下遇到了他现在的“三叔”。他牵着一只小黄狗,把付引诱到小区角落的围栏里,那里没有监控,也没有保安。然后他把傅抬出了小区。
傅记得,后来有人让他叫一个陌生人的父亲,他很疑惑地问:“这个父亲怎么这么黑,跟我父亲不一样?”“三叔”说是因为晒黑了。傅说,当时虽然还小,但突然从熟悉的环境变成了陌生的环境,记忆深刻。
但是傅记不清后来发生的细节了。他记得自己坐大巴,跟着父母去了另一个地方——山东聊城。
傅说,童年记忆里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妈妈说“你不听话,我就把你卖了。”他分不清是不是被他妈卖了,所以不敢喊,不敢闹,不敢打。这可能是情分和心愿的问题,这个想法一直纠结在他心里。
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傅跟着奶奶在山东生活,成了留守儿童。他问奶奶是不是父母生的。奶奶看着他,笑着说:“你这么小,应该什么都不记得了。”
付上初中的时候,在村卫生室抽血,他跑去查血型。在与父母视频通话时,他问了父母的血型。他以自己有限的生物学知识,进一步验证了不是自己的。
也正是由于男孩惊人的记忆力,嫌疑人,他现在的“叔叔”吴某·龙浮出了水面。
将龙抓获后,警方查明,在深圳南山区某商场当保安的龙,将在小区内玩耍的傅拐走,交给傅的养父抚养,此后一直由养父抚养。傅的养父是龙的二哥。商场的老员工证实,当年事发后,吴某龙就消失了。
生长在不同的地方
顺着傅被发现的线索,结合两案时间相近,专案组认为犯罪嫌疑人龙有拐卖的嫌疑。相关线索通过广东省公安厅上报公安部打拐办。经过专家的技术比对,另一个男孩出现了,离山东府不远。
随后,和他的同事卢采集了他的血液样本。经审查,男孩是孙卓。
彭冬英记得以前她和孙海洋经常觉得两个孩子是被同一个人拐走的。
和傅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当地把这种家庭称为“绝户”。的养母李告诉记者,是她决定收养的。农村的闲言碎语太多,让她受不了。的养父和的叔叔傅是远房亲戚。当时龙说孩子是他前女友生的,她也没多想。
孙卓认为现在这一切就像一场梦,这太不可思议了。孙卓在他的养父母身边长大,他们几乎被宠坏了。他说,他要什么,基本都会满足,养父母也不会让他做家务或者农活。警方在走访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孩子们贪吃香肠,其他父母给自己的孩子买一根,孙卓的养父母一次给他买十根。
傅对童年留守的痛苦深有体会。养父母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常年在外地打工。
初中上学和住校的时候,他都是自己带着被褥和日用品在宿舍楼里跑上跑下。其他同学,都是家长把行李送到宿舍,整理床铺,催他一个人出汗。
但是傅也觉得他的养父母对他很好。养父在外地省吃俭用,打两份工供他生活学习。母性也是一种病。假期他坐火车去养父母工作的地方,养父母总是给他好吃的。
关联公司
富曾在养父母被迫采取措施后离家出走。
这个开朗的男孩,在压力下,被迫不断问自己,是不是都是自己的错。他感到身体上有一种莫名的负罪感。
十四年来,彭东英一直住在原来的房子里,没有搬出去,等待着儿子的归来。把她儿子最喜欢的西装放在枕头下面。她说:“妈妈是推心置腹的,我喊他,他当然能听见。”
在傅心里,他不希望养父母坐牢,也不希望看到母亲受苦。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一度为自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而感到内疚。
彭冬英告诉儿子,不是因为他。他是这一事件的受害者。让他不要想太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剩下的交给法律。
傅应该是从压力中走出来的,他说,他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爱每一个人。他想考上南方的大学,离妈妈近一点。
彭东英生日那天,傅给母亲发了一条短信,“十四年简单的文字无法形容你的痛苦。谢谢你做我的母亲。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和祝福...愿我们一家人幸福快乐,以后我陪你在夕阳下散步”。彭冬英看了一遍,又哭了。
12月6日中午,在深圳、聊城两地警方的精心组织下,两个家庭及其失散已久的孩子当场相认。
婚礼结束后,孙卓和他的父母与奶奶进行了视频通话。
也许孙卓接下来将面临一个残酷的选择。在出卖亲人之前,他告诉该报,他看过父亲孙海洋寻找亲人的相关报道,但他仍然想留在他生活了十多年的山东。他不知道怎么安慰亲生父母。找了儿子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了,还是没有回家。这种痛苦怎么安慰?
订婚后,孙海洋说他想让他的孩子留在深圳和他一起学习。这一次,他会好好照顾他的儿子。
编辑:蒋摄影编辑:史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