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首页登录(官宣!京东拟吞并德邦双品牌独立运营,德邦老板不再是实控人)

停牌一个多星期后,德邦被Debon收购的传闻终于成真。3月11日下午,杜南记者从京东物流获悉,双方达成战略合作,京东物流将收购德邦66.49%股份,双方将在快递、跨境、仓储、供应链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持续打造优质高效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一位消息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合作后,双方将继续保持品牌和团队的独立运营,整体战略和业务方向不变。

根据德邦发布的业绩预减公告,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策略的调整,预计2021年净利润同比下降67.00%~87.00%,被业内视为其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业内普遍认为京东。COM收购德邦将弥补其在快递物流领域的空利润,并进一步从外部获得更多订单。业内专家杨达卿指出,双方合作后,德邦物流的业务优势将为京东物流注入更丰富的资源和渠道,推动其进入快递业务发展的快车道,进一步提升一体化供应链的效率。



若交易实施,崔维星将不再是德邦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同日,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邦股份,603056)发布公告称,JD.COM控股公司JD.COM卓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JD.COM卓峰)将通过受让德邦控股(德邦股份控股股东)部分股份,接受德邦控股部分股东的委托,获得德邦控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从而间接控制德邦控股66持有的德邦物流。若本次交易成功实施,德邦快递董事长兼总经理崔维星将不再是德邦股份的实际控制人,JD.COM卓峰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

公告显示,德邦物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崔维星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德邦控股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德邦控股董事、监事、高管夏雪,以及除上述创始股东、董监高转让方以外的德邦控股共153名自然人和机构股东分别与JD.COM卓峰签署了相关股份转让协议及其他交易文件。在满足《股份转让协议》等交易文件约定的交割条件的前提下,受让方将转让方持有的德邦控股93,862元进行转让。

公告称,上述交易完成后,Debon卓峰将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向除德邦控股以外的其他上市公司股东就其持有的上市公司上市流通及无限售条件普通股进行全面要约收购。“为提高Debon集团下属物流业务板块的整合效率,本次要约收购旨在终止德邦的上市地位。”

杜南记者早前注意到,今年年初,有消息称“京东。COM收购德邦”,后被德邦官方否认。但该消息仍在业内持续发酵。2月底,网上有截图称,德邦已正式宣布收购消息,德邦快递董事长兼总经理崔维星将离职,JD.COM将任命高管接任。此前有传言称德邦的收购方包括Debon、大云和Tik Tok,随后只有Tik Tok电商明确否认。

2月28日,德邦控股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股权结构变更相关重大事项,股票连续两个交易日停牌。停牌前,其股价已连续三天上涨。此后,德邦因股权的沟通、协商、筹划等事项的变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两次延长停牌期限。停牌数日后,德邦股份表示将于2022年3月14日上午复牌。

但公告也提到,本次交易仍需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和审批。此外,本次交易尚需转让方间接控股股东京东物流股东大会和受让方唯一股东京东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审议通过。

快递收入连续三年下滑,快递增长乏力

公开资料显示,德邦以快递业务起家,2013年战略转型开展快递业务。2018年,德邦正式全面启动快递业务,并于同年登陆资本市场,通过快递加快递“两条腿走路”。

当时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要在巩固快递龙头地位和转型快递业务之间取得理想的平衡,对德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大型快递业务对应的售后服务也需要完善。

业务转型带来的隐患在2019年开始显现。财报数据显示,为提升战略业务快递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在运输、分拣、末端配送方面加大了资源投入。2019年,德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4亿元,同比下降53.82%。2020年,由于仍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型快递业务规模效益较弱、业务量较低,加上“中转和终端效率利用不饱和”,德邦整体毛利率水平持续承压。受此影响,其市值一度在2020年触底至100亿以下。

记者梳理德邦2018年至2020年的业绩发现,其快递业务收入逐年增长,占总收入的比重不到一半,增至60%以上,但增速趋于放缓,由于单位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毛利率相对较低。

来源:德邦股份财报

为推动市场拓展、降本增效,德邦于2020年5月宣布引入大云为其第二大股东,以期在小件快递、大件快递、零担等不同业务上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升市场份额,增强持续盈利能力。

同年前三季度,德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近3亿,同比增长165.82%,为近两年最好成绩。但到2020年底,德邦的市值还不到大云的五分之一。

同时,作为德邦现阶段利润的主要来源,快递业务收入已经连续三年下滑。受此影响,德邦过去三年的总营收增长也在放缓。对此,德邦在2020年财报中将其归因于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制造企业客户。“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调整快递业务运营模式,加大资源投入,保持德邦在公路快递领域的领先地位。”

货运市场竞争激烈,大快递拖累整体利润

在快递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同时,很多排在第二梯队的快递品牌已经被洗牌出局。然而,快递领域的竞争同样激烈。有分析指出,疫情过后,受益于家电、家具、家装等大宗商品持续线上销售,与供应商供应链体系深度融合的综合物流、零担货运企业成为投资热点。



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与德邦处于同一竞争赛道的咪咕嘀嗒、中通快递相继获得融资。安能物流登陆港股;顺丰将加速快递、快件、仓配网、汪峰网的整合;百世快递也宣布最早将于2022年上市,预计今年盈利。

但根据第三方行业的统计,2020年德邦快递的市场份额已经排在顺丰和安能物流之后。按照2021年零担量,德邦排在安能、顺丰、一米滴答、百世快递、中通快递等企业之后。

京东商城首页

多位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指出,竞争激烈、参与者众多的货运领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德邦对快递和快递业务的定位摇摆不定,使其发展受挫。根据华创运输的研究分析,德邦作为零担货运的龙头,在探索和转型中遇到了瓶颈,其中快递规模化因竞争拖累了整体利润,传统零担业务面临新的竞争环境,公司保守的竞争策略导致业务增速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

2021年前三季度,德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28亿元,比上年下降90%以上,原因是市场竞争、资本投入增加、员工福利提高、燃油价格上涨。今年1月底,德邦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减公告,称受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策略调整影响,预计2021年净利润减少3.8亿至4.9亿元,同比减少67.00%至87.00%。

德邦在2020年年报中分析竞争风险称,“道路货运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竞争激烈,快递与快递的界限已经模糊,细分行业相互渗透。此外,一些大型电商企业自建物流系统,减少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依赖,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如果公司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市场竞争,维护原有客户,并获得新客户的支持和信任,就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公司蚕食的风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业绩也难以令人满意。”

收购德邦将帮助Debon扩大零担市场

业内普遍认为京东。COM收购德邦将弥补其在快递物流领域的短板,获得更多外部订单。京东物流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2021年京东物流总收入达1047亿元,其中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收入达711亿元,包括快递在内的其他客户收入约336亿元。“快递、快件等标准化产品有效帮助我们快速扩大客户群,并进一步渗透到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中,同时加强我们的整体网络覆盖和有效利用。”

对于京东物流来说,专注于大件快递的德邦是一个合适的对象。官方数据显示,作为覆盖快递、快递、仓储供应链、跨境等多项业务的第三方综合物流提供商,截至2021年上半年,德邦共有网点30486个,基本实现了全国地级及区级城市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94.8%。143个配送中心,总面积181万平方米;干线2057条,自有能力占55.7%;快递员63700人。

京东物流表示,合作后,双方将继续保持品牌和团队的独立运营,整体战略和业务方向不变。在此基础上,双方将基于各自优势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构建优质高效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同时推动快递领域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品质化。

网络经济社会理事会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认为,2018年德邦正式进军大快递,可以说是在60 kg以下的大快递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从而将零担与快递联系起来。但随着内部管理问题、市场红利消失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依靠品牌或供应链壁垒形成的粘性远远小于直接依靠商流形成的粘性,进而“供应链加自营商流”的模式形成的粘性较高。

陈虎东指出,在快递市场,垂直管理的直营模式在物流寡头中相对成熟。于是,Debon借助自身优势,在零担快递市场进行整合,借助自身业务流量,收购德邦快递,最终占领了远比自身更有优势的零担快递市场。

另有分析指出,京东物流长期深耕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在数字化智能升级、供应链技术研发与应用、业务流程洞察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将成为德邦物流未来进一步提升快递核心优势的重要力量。

京东物流“朋友圈”覆盖物流所有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JD.COM集团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2017年正式成立京东物流集团,拥有仓储网、综合运输网、配送网、大宗网、冷链网、跨境网等六大网络。同年全面对外开放,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京东物流已服务各行业超30万家企业客户。2021年,其外部客户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已提升至56.5%。

京东物流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投入,以满足快速增长、日益多样化的客户需求。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京东物流运营超过1300个仓库,43个“亚洲第一”大型智能物流园区,超过7200个配送站。2021年京东物流新增约400个仓库,相当于过去一年每天新增一个仓库。2020年,京东物流将新增450个仓库,相当于2007年至2017年10年间的总仓库增长。堪称“基建狂魔”。

然而,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供应链技术研发投入的长期增加,以及与粗放的物流基础网络相关的显著成本和其他运营费用,京东物流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21年亏损156.61亿元,同比增长287.9%(上年亏损40亿元)。

“除了自身基础设施的广泛布局,我们还通过共生与陆运、海运和空运输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合作,扩大我们的网络覆盖范围,增加灵活性。”京东物流在2021年财报中是这么说的。由此,近年来京东物流在资本化和对外投资合作方面动作频频:如2018年不断加大科技和智慧物流的投入——投资公路货运平台富友卡车、同城配送企业悍马物流等,还与悍马集团、普洛斯、威马合资成立了智能卡车公司。

2020年8月,京东物流宣布使命愿景、组织架构、品牌形象三大升级。当时,京东物流CEO王振辉明确表示,将以更加开放的发展战略,携手更多合作伙伴打造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和高品质物流产品,通过建立全场景物流技术体系和数字化赋能,加速产业供应链变革。同年,京东物流的“朋友圈”迅速扩大:

2020年5月,JD.COM和国美零售达成合作,安迅物流和京东物流能够在大小物流和网络资源上进行合作。三个月后,京东物流以30亿元收购了Trans-Express的控股权,从而获得后者的air 空资源、干线网络、B端客户群等优势,京东物流得以向供应链上游延伸业务。

2021年上半年,京东物流通过与中铁快运成立合资公司,开通跨境包机,建设多式精品航线。2021年9月,登陆港交所4个月后,京东物流以33亿元收购中国物流26%的资产,整合完善物流地产资源和基础设施。今年年初,JD.COM增持达达,借助后者在实时零售配送方面的布局,京东物流的终端配送效率进一步提升。

到目前为止,京东物流关联的物流行业合作伙伴已经覆盖了公路、铁路、航空空、地产、跨境、同城、即时配送等多个细分行业。京东物流CFO马跃在2021年年报发布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京东物流将持续关注M&A机会,积极参与合适的机会和标的。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提高其现有网络能力的目标;二是多关注一些代表整体技术和前沿技术的M&A标的。

物流专家陈斌表示,京东物流和德邦在物流基础设施、供应链物流技术等领域的投入由来已久,以直营服务为主,在快递服务上具有较强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品质化优势。双方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快递、快递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采写:南都记者傅晓玲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