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电商平台vs流量型电商平台,前者通过服务实体电商赚取佣金,后者通过流量实现广告投放。阿里巴巴的淘宝电商平台显然是后者,其核心是流量中心化。
阿里巴巴电商的核心是坚持中心化,主要方法论是让商家绑定这个平台,所以阿里的“淘系”强烈抵制私域流量——包括社交电商和直播电商。
在发展过程中,阿里淘宝和天猫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早期也是服务型的电商平台。随着垄断的形成和对高利润的追求,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逐渐开始弱化其服务,广告竞价排名成为其高利润的来源。
平台服务vs广告竞价:核心在于流量集中
电商本身分为自营型和平台型,两者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
自营电商包括亚马逊、JD.COM、Suning.cn、唯品会、小米商城等。他们主要卖自己的货,利润来源就是差价。
电子商务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台服务,一种是广告竞价。阿里巴巴是电商平台的龙头,盈利模式从服务型转变为广告竞价。
任何具有平台性质的电子商务都包括平台服务和广告竞价两种商业模式,只是两种模式的权重不同。阿里淘的电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的发展过程中,服务逐渐淡化,广告竞价逐渐加强和加剧。
这是因为当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已经形成一定的垄断时,广告竞价是利润较高的模式,而服务是辛苦低利润的模式。
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电商轻服务、重流量:为什么?什么?怎么会?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阿里巴巴的淘宝和天猫越来越淡化平台的服务功能,增强流量模式(即广告竞价排名)。
需要说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变化;
阿里巴巴为什么是电商平台?
流量是互联网平台模式的“最佳实践”,互联网上离钱最近的地方就是电商。电商竞价排名最大化是阿里巴巴(以及背后的资本)获取高额利润的主要目标。
服务,阿里巴巴的电商只有线性增长;要做到【竞价排名】,阿里巴巴的电商才能“永远处于利润金字塔的顶端”。
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做了什么?
作为电商平台,阿里巴巴的服务功能在逐渐弱化,甚至回避了一些服务。
下表是服务型电商平台和阿里淘电商(淘宝+天猫+阿里妈妈)在服务方面的区别。
【电商工具】是电商平台提供的基础功能,比较成熟,电商平台的工具(甚至包括自营电商)也大有裨益。
电子商务在工具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如:
【人工服务】也是规模效应之后,电商平台为企业经营者降本增效的套路。比如代运营、客服,都是为商家补充“销售人员”职责的平台。
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几乎不提供人工服务。一个原因是,人工服务是“低利润的辛苦工作”,可能会让平台承担责任。
【品牌支持】电商平台的作用是,进入某个平台代表“保障”,平台和品牌有双赢的效果。
阿里巴巴的淘宝不追求品质,本质是“淡化商家品牌,强化淘宝和天猫品牌”。阿里淘要的是“流量集中”,而不是好口碑。
“导航服务”和“数据服务”代表了电商平台的“流量经营”。传统黄页、高级交互、直播等。都有流量“去中心化”的趋势,所以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本质上也是逆“去中心化”的趋势。
在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模式中,[导航服务]和[数据服务]发生了变化,削弱了服务提供商的功能。而是通过搜索推荐竞价和数据售卖焦虑——竞价排名的方式,转化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的主要盈利模式。
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是如何运作的?
既然广告竞价比平台服务更赚钱,为什么阿里巴巴电商能做,而其他公司不能?
垄断是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的核心优势,替代品是实现垄断的重要手段。
阿里巴巴电商能够通过“广告竞价”获得高额利润的关键因素是淘宝聚集了各大C端用户的流量,这是“购物中心流量”的主要入口。
阿里巴巴不仅有C端流量聚集,还有聚集B端商家的手段,那就是——非此即彼。让商家只入驻阿里巴巴,从源头上避免竞争。
有卖家和买家,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持有两端,所以我们可以将“广告竞价”的博弈进行到底:卖家无法承担离开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风险;买家依靠阿里巴巴购买特定的东西。
阿里巴巴的“淘电商”逐渐走上了“不归之路”
资本追求利润的本质,让阿里巴巴的“淘电商”逐渐走上了“电商不归路”。这条不归路会让阿里巴巴一直坚持并强化广告竞价的模式,而不是重新强调电商平台的服务。
淘宝+天猫+阿里妈妈=阿里淘电商,他们形成一个铁三角:淘负责抓C端的流量,天猫负责抓商家,阿里妈妈负责让商家参与各种竞价。这样阿里巴巴的电商就可以以“轻服务”的模式,通过竞价排名来抢占高额利润。
某种程度上,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不再是“电商”,而是流量引擎和搜索引擎。商家从阿里巴巴购买流量,向用户销售产品。“买流量”的方式不是固定的方式,而是“广告竞价”。
广告竞价的电子商务模式对阿里巴巴有利,但对商家和顾客不利:
借用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这完全是一种“电商的不归路”。阿里巴巴已经实现了这种模式,并将继续这样做。因此,阿里巴巴电商的用户产品和商业产品已经处于“卖流量”的模式,不可能转为“卖服务”的模式。
从社会总收益来看,随着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少(比如抵制私域流量运营),对于电商全流程来说,其实是增加了成本,让收益更低。
竞价电商让阿里巴巴以“商家(卖家)充分竞争”和“用户(买家)选择较少”为代价获得高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