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问你是xx的父母吗?我是补习班。你孩子最近有没有报补习班的打算?”
“我是销售中心的。你最近有买房的打算吗?”
去年6月,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围绕上述推销电话展开调查,挖出一条庞大的贩卖公民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由多个行业合伙人“内鬼”和“中间人”建立,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抓获“内鬼”48名,中间人82名。
这是去年“两高”司法解释出台后,公安部挂牌督办的首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资料图/图来自视觉中国
只需一个电话号码即可查询家庭住址和身份信息
去年6月,常州警方在调查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未遂案时,注意到很多推销电话都是有针对性的。于是,警方从一些网络广告入手,筛选出几个涉嫌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QQ群。
在调查中,QQ群中名为“三姐宝打听”的湖南男子周引起了民警的注意。经查,周某经常在各个QQ群里打广告,声称只要一个电话号码,就能查到号码使用者的家庭住址、身份信息等相关信息。很多人私下和他打交道,得到的信息又快又准。
信息来源其实是银行的“内鬼”泄露
很快,周某的底细就被警方摸清了。原来他是湖南一家讨债公司的员工。因为跟踪债务人的需求,他经常从别人那里购买债务人信息。久而久之,周觉得自己人脉很广,转而卖信息可以赚很多钱。
△资料图/图来自视觉中国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在饭局上认识了湖南长沙某银行信贷部主任梁。交谈中,周得知可以通过银行内部系统查到全国各地公民的个人征信信息。
2017年初,两人达成“合作”协议,周每查询一条个人信用信息,给梁300元至350元。凭借稳定的信息来源,周以个人征信总代理的身份在黑市上出售个人征信信息。
个人信用信息最高价300元
变身新闻贩子后,周发现公民个人信息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各行各业不仅需要个人信用信息,还需要开房记录、社保记录、车辆信息、网购收货地址、手机定位、学生信息、出生记录等各种个人信息。
资料图/图来自视觉中国
“其中个人征信价格最高,查一条要300元;其次,个人手机定位信息,查一条是200元;再次是新网购收货地址、出生住院记录等。,100元左右一个;学生资料、开学记录之类的,每项30到50元;需求最大的是车辆信息,大概每条10元。”办案民警说。
“内鬼”涉及银行、卫生和教育等多个行业
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些泄露信息的“内鬼”涉及银行、卫生、教育、社保、快递、保险、网购、汽修等多个行业。他们与其信任的中间商相互勾结,以其为核心向外交叉发展,形成错综复杂的交易链条。
因为交易网络复杂,层级众多,一条信息从“内鬼”到销售结束,价格翻了一倍多。比如“内鬼”查一条车辆信息,就能赚10块钱。经过多次转手,最终售价可以卖到100元。
△资料图/图来自视觉中国
经查,他们的售卖模式属于“私人订制”,中间商根据客户的“订单”有针对性地询价,售卖的个人信息此前从未在市场上出现过。“这个行业,除了犯罪风险,没有任何成本,利润非常可观。”办案民警说。
警方逮捕了48名“内部人员”和82名中间人
去年7月17日,专案组调集355名警力组成71个抓捕小组,兵分黑龙江、内蒙古、福建、湖南、四川、广东、上海、湖北、浙江等地,集中收网。48名“内鬼”和82名中间人全部落网,缴获涉案手机152部、电脑39台、手机卡155张,成功摧毁了这一泄密事件。
现已查明,在收网前一个月内,该产业链公民个人信息交易量达20余万条,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本文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