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镇浦东新区晁海村沙庙133号住着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自3月初上海疫情以来,该家庭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他们不是在旅行,也不是被隔离,而是三个人都作为抗疫志愿者在战斗。
3月13日,大团镇展开了紧张有序的防疫行动。在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工作的王乐妍自愿参与了这个被封闭和控制的社区的管理。凌晨4点,他和同行的志愿者迅速集结,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手套,全副武装出现在小区门口。黎明时分,集装箱已经就位。在接下来的14天里,他们将一起在这里工作生活,为群众服务。
不隔离不隔离不隔离。“你看,大白来了。他们比我们努力多了。”邻居们的关心给王乐妍和他的同伴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谁的药没了?”“帮我买点吃的。”“同志,小区关门了,请配合!”......连续工作八小时后,王乐妍和他的同志们汗流浃背。
夜深人静时,躺在集装箱里休息的王乐妍根本睡不着。他担心他的爱人唐已经在居委会奋战了2天2夜。此时此刻,她一定还在忙。
唐是大团镇南大居委会支部委员。她负责环卫线,已经先行一步走上岗位,住进了居委会。离家时,她拿着行李箱对丈夫说:“疫情不回去了,我不回家了,你带好女儿,注意防护。”
知道丈夫也连续14天做志愿者,唐问他:“你这样跑出去谁管家里的孩子和老人?”王乐妍在电话里回答说:“我在朋友圈里看了太多正面的视频,如果我不做点什么,我就过不去。这是我们共同的家!”
让他们惊讶的是,女儿还在家庭群里写了一条微信语音:“爸爸妈妈,我也报了志愿者!”我去了隔离酒店!"
“小乖乖,你为什么要志愿?”“你怎么没和爸爸妈妈商量就去了?”
女儿笑着回答:“爸爸妈妈!我和你一样是党员。这个时候,年轻人是不能当党员的。会是谁?放心吧!我会保护自己的!”
听到女儿的话,和唐都“突破了防线”——女儿王刚刚考上“三支一扶”,在团农投旅游有限公司工作,没想到,爸爸妈妈上岗后,宝贝女儿也报名成为志愿者,主动承担起隔离酒店的信息登记和管控接待工作,在最危险的地方诠释着新时代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
就这样,这个三口之家,三个党员,三个志愿者,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全力以赴守护家园。在微信群里,妈妈唐说:“请不时报平安。也许我不能及时看到,但不管多晚,我看到了都会安心。”爸爸王乐妍说,“分享你的工作,互相鼓励和支持。我家的两位女神就是我奋斗的力量!”女儿说:“我很好,请放心,我给你看看小伙伴给我做的菜!”
三个人的微信群里,一个又一个特别时刻的特别风景被刷新。女儿全副武装的照片,母亲搬运物资的照片,父亲挥汗如雨换衣服的照片,都有一层层温暖而有力的涟漪,有嘲笑,有安慰,有鼓励,有泪水,更多的是微笑...它们一起流淌在这注定被铭记的时光里。
在上海,像王乐妍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从三口到三十口,三百口,三千口,三万口...它们像一颗颗小星星,聚成一束束,一片片,拂去严冬的寒冷,迎来明媚的春天。向你致敬!普通英雄!
加油,上海!疫情过后,我们聚在一起欣赏春风和桃花!
作者:周元
编辑: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