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狼到战狼2 ,从长津湖到水门大桥,战争中的中国英雄越来越能打了。
这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对中国英雄的好奇。
现实世界中,真的有这样一个战斗力超强的“兵王”吗?
客观来说,作为一部影视作品,无论是狼勇士系列,还是长津湖之战系列,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艺术元素。
但这并不意味着影视作品对我们军人的塑造都是假的。
事实上,在现实中,解放军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和成绩与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相比,可以被夸大。
别的不说,有一句解放军的名言,今天很流行。“敌人不但不投降,还敢向我还击。”
这句话出自解放军战士庞国兴的战斗报告。
在1962年11月18日的战斗中,庞国兴率领4人战斗小组,攻占了印度两个炮兵阵地,打死7名印度军官,缴获7门榴弹炮、2辆汽车和4个电台。
一个有200多名印度士兵的印度炮兵营被打败了。
战争年代,解放军盛产有这样成绩的“兵王”,即使在和平年代也是如此。
在普通士兵中,有一种士兵叫“军中大熊猫”,因为他们的数量比军中将领少,那就是一级军士长。
一级军士长是普通解放军士兵的最高“职称”。一般从列兵到一级军士长至少需要24年。
能否晋升一级军士长,取决于士兵自身的综合素质。
我们常说的“王冰”大多是一级军士长,部队里有很多团长,都是他们带出来的兵。见到他们要敬礼,叫他们“老班长”。
很多人都有一种心态。他们认为“兵王”不仅身体好,还能单挑。
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他们在军营内外取得的成就,可能远远超出你我的想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三位在和平时期做出非凡业绩的“兵王”。
一、王忠心,现实版的“许三多”,
1999年,已经退役88天的王忠心收到了家乡军队发来的电报,要求“早日回到部队”。
没有多想,王忠心什么也没说就回到了部队。我没想到他会回去创造一个传奇“王冰”。
王忠心,1968年出生于安徽休宁的一个小村庄,几代人都是贫苦农民。
在那个年代,读书是一种奢侈,尤其是对那些以务农为生的家庭而言。
初中的时候,王忠心发现如果继续读书,家里会面临破产,于是毅然放弃学业,跟着父母种地挣钱。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一股参军热潮。初中辍学的王忠心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参军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自己也能孝敬祖先,于是也打起了参军的主意。
父母不希望儿子离家太远,担心他瘦弱的身体无法适应军营,但王忠心已经下定决心。
1986年12月,18岁的王忠心步入了他的军旅生涯。
经过三天三夜的火车,王忠心终于来到公司,成为一名新兵。然而,当他第一次参军时,他遇到了许多问题。
因为身材太瘦,在部队大量的体能训练对王钟的心脏形状形成了不小的挑战;
因为没有读书,王忠心说着浓重的安徽方言,不会说普通话,与人交流很困难。
这对王忠心的自信心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为了改变大家对王忠心的看法,也为了让王忠心能迅速融入部队生活,连长找王忠心谈话,耐心开导他,劝他学好普通话。
王忠心是那种不聪明,但是很勤奋的人,找一件事做到底。果然,短短几个月后,他就能熟练地用普通话和战友交流,和战友相处得越来越融洽。
顺利沟通后,王忠心开始变得豁达。如果他什么都不懂,他应该问班长,或者问他的同志。部队组织他好学,入伍不久就推荐他到青州二炮士官学校。
这所军事学院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导弹操作技术人才。它不仅需要学习大量的导弹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习这种精确武器的操作,比如导弹。光是球场就有20多个,这让王忠心很大。
从入学到毕业,王忠心花了七年时间。他摒弃了晦涩难懂的技术和操作。如果他真的不理解它们,他会把它们记在心里。
通过更加非凡的努力,王忠心成为了军队中的技术骨干。毕业后正常服务几年后,王忠心退休了。
1999年,王忠心退役后,在家乡找到了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他以为他会在那里度过一生,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封电报改变了他的命运。
原来遇到了军队内部改革,技术人员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得知他是技术骨干,部队首长点名让他重新入伍。
再次归队的王忠心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他成了炮兵部队的著名队员。
王忠心经历了军队建设的三次跨越和军队武器装备的两次变革,始终保持着“吹鼓手到位”的姿态。
面对新技术,他求知欲极强,不仅掌握了3种导弹武器,还掌握了19个导弹测控岗位。
进入新时代后,军营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一个叫王志吉的大学毕业的士兵来到部队,他有些不愿意请一个初中都没读完的士兵。
在随后的一次实战任务中,王志吉彻底改变了这一观点。
在一次试装测试中,电脑显示某项指标超标。那一天,王忠心因为胃病没有到场,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问题。王志吉只能拨通王忠心的电话。
没想到,王忠心在电话里三言两语就发现了问题。后来,王治郅遵照指示,按照王忠心说的做了。
从此,这位大学生对王忠心产生了爱慕之情,并与王忠心结成了师友关系。通过这种方式,王忠心为我们的炮兵部队培养了200多名导弹飞行员。
2020年5月,王忠心正式退役。
他服役34年,担任班长25年,执行过28次重大军事任务,参加过1300多次实战化训练。他没有输入错误的密码、做出错误的动作、连接错误的电缆、报告错误的信号、误读错误的数据或按错按钮。
同时,为了传播核心技术,王忠心还参与了《导弹概述》、《综合测试设备》等20余本教案的编写和修订。他探索出的“王学习法”,我军已沿用10多年。
在王忠心带出来的战士中,有38人获得立功奖励,11人考上军校,6人立功。
2015年,总书记视察炮兵部队,点名王忠心。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曾7次受到总书记的接见。
2017年获得八一勋章时,他是十人中唯一的班长。
王忠心的故事让皮哥想起了另一个虚构的兵王: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
同样的激情,同样的坚持,同样的执着造就了许三多和王忠心。
2020年5月15日,王忠心退役时,庄严地向他心爱的部队和导弹敬礼,只说了六个字:如果有战争,他会被召唤回来!
二、火箭军兵王周文房
2020年7月4日,在鄱阳县油墩街镇抗洪抢险现场,一名正在修车的抗洪战士接受记者采访。
这位战士皮肤黝黑,戴着眼镜,温文尔雅,说话却带着军人的技巧。在谈到自己抗洪的愿望时,那句“这个能在新闻联播上播吗?”让记者哭笑不得。
短视频被发到社交媒体上发酵后,网友们争相@央视,希望能给他一个梦想,让他最后一次播报新闻。
果然,随后他出现在《主播说网播》中,被主持人康辉点名。
看到他真的上了新闻,虽然不是黄金时段的新闻联播,他还是笑成了一朵花。
这个士兵不是普通人。他的名字叫周。他来自火箭军赫赫有名的“常规导弹第一旅”。他是一个有24年驾驶经验的特殊司机。入伍29年,带出500多名导弹车司机。
在他29年的军旅生涯中,4次参加阅兵,是火箭军的“星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得荣誉无数。
他是一名技术过硬的老兵。他驾驶战车20多年,参加过近40次实弹发射任务。他是名副其实的“兵王”。
周今年51岁,2020年抗洪时他49岁。因为年龄大,比部队里很多小战士的父亲都大,所以被亲切地称为“周爸爸”。
在部队里,周爸爸也许是个“好爸爸”,但他的人生有很多遗憾。
2020年7月,曾答应女儿周婷高考后带她去旅游的周爸爸再次站了出来。
火箭军接到抗洪抢险任务后,周自告奋勇随队出发。在抗洪一线组建党的突击队时,他第一个戴上红袖章,冲在作战一线的最前沿。
当了这么多年兵,周成为兵王的秘诀就是去做。
战士们说,周无论做什么任务,都是蒙着头干活,总是抢在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结束,细心又勤奋。
7月20日,正是盛夏,烈日当空空,气温高达35度。战士们乘坐村民的船只,深入被洪水围困的村民家中打捞水葫芦。
这种植物密集生长在水面和村民家中,给抗洪抢险工作和后续的消杀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因为没有机械条件,战士们只能手动清理。周得知任务后第一个跳入水中,双手拉起。
“老周,你涂了抗血吸虫药膏了吗?不要下水钓鱼,赶紧上岸。”
“老周,别跑太远,一个人战斗太危险了……”
大家都喊老周,但老周不在乎。他跳进水里,很快就把身后的船装满了水。但老周继续,却喊个不停。
另外,在抗洪抢险中,老周也从来没有当过“兵王”。他经常工作到半夜休息,不累的时候也一直工作。
每次围堰施工后,周离开前都会仔细检查的稳定性。
战士们都说我们放心吧,周爸爸就在这里。
周无论是在专业技术上,还是做人做事上都是一个让人放心的人。没想到他还有很多别的本事。
受灾村有4000多村民。因为洪水,水电被切断,所以他们无法进行任何日常活动。有些村民不会理发,有些不会修车...周干脆在村口搭起了帐篷。他可以理发、修理汽车和做许多其他事情。
当记者问他,修了战车,修了小三轮,有没有觉得大材小用,周只是笑笑:“从大越野到小三轮,人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满足。”
周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4次阅兵,60周年阅兵,胜利日阅兵,70周年阅兵。兵王周作为教练参赛。
周至今已服役31年。周在和平年代的军旅生涯中,看似成就了点点滴滴,但正是这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军人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坚持。
三。退役摆摊擦鞋的“兵王”恒飞
与前两个“王冰”相比,衡飞在军营里算不上一个优秀的“王冰”,但退伍后,他真的活得像个“王冰”。
1986年出生的恒飞,2005年入伍,2010年退伍。五年的军旅生涯不算长,但足以让他脱颖而出。
恒飞的部队是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中的一个师。2007年,入伍两年后,恒飞被选送空15集团军,因表现突出被破格晋升为师长,被列入破格提拔的培养对象。
2009年1月,阅兵编队,恒飞被“挖”回师里,担任H12导弹方队领队。
随后,2010年,完成任务的恒飞光荣退役。在他人生的另一个战场上,他的“王冰”经历才刚刚开始。
恒飞退休的时候,因为性格优秀,作风硬朗,长相帅气,当地企业以20万年薪招聘他做销售经理,他却不愿意去。
刚出军营的恒飞,一筹莫展。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恒飞决定创业。
如果没有好的项目,他就从擦鞋开始。
这个项目的灵感其实很简单。有一天恒飞想修军靴,跑了半个天津都找不到修鞋的地方。
于是恒飞灵机一动,开了一家擦鞋店。在熙熙攘攘的滨江路,经常能听到恒飞的喊叫声。
2014年,恒飞有了自己的擦鞋店。
一天,一位老人在修鞋时,抱怨没有地方洗他的军大衣。恒飞有了另一个想法。他想把擦鞋和洗衣合二为一,开一家洗修一体的店。
一有苗头,恒飞就干。他找了三个战友,拼凑了40万风险投资。2015年3月,注册成立“飞浪”洗衣有限公司。
与其他洗衣公司不同的是,恒飞的“飞浪”洗衣公司有超过70%的员工是军属或退伍军人。
他还把部队的军事化管理纳入连队车间的管理,比如穿统一的迷彩服,放鞋子、衣服甚至床单,都需要折叠“豆腐块”。
在严格的管理下,恒飞的飞狼在天津迅速出名。2017年,“飞狼”被天津全运会指定为运动员洗衣服务商。
之后,恒飞关注退役士兵的生活,不仅在天津组织的大型招聘会上优先招收退役士兵和军属,还圆满完成了武汉军运会的洗衣任务。
之后恒飞建了一个400平米的洗衣厂,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3000多平米的智能中央工厂,有40多家门店。
在恒飞就业创业的600多人中,有390人是退役军人,恒飞成了天津市名副其实的“兵王”。
2019年,恒飞荣获“天津好人”称号,2020年入选“全国退伍军人创业荣誉榜”。2021年10月,恒飞入选2021年度“最美老兵”。
无论是部队里的兵王,还是退役后步入社会的“兵王”,和平时期的中国军人都是在执行自己的使命。
王忠心花了34年实践他的“忠诚”信条。
周用了31年的时间默默守护着人民和他心爱的战车、战友。
恒飞帮助400多名退役战友找到了新的谋生之道,甚至还建起了自己的“创业军校”。
……
在战场上,中国军人总能创造出消灭敌人的奇迹。
但在和平年代,军人也可以创造只属于军人的神话。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也是他们真正受到每一个中国人喜爱的原因。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蜉蝣
原文章版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