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消息)“北京发展国产电影产业并将其商业化的雄心正在奏效,中国观众正逐渐转向国产文化产品”;
“以前只要是好莱坞大制作,现在包括迪士尼在内的美国电影公司要想和中国合作,就得优先考虑中国国内观众”;
当地时间2月27日,英国《卫报》在《魅力不再:为什么中国影迷正在离开好莱坞》一文中总结了当今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文章认为,中美关系下滑、中国观众注意力转移等多种因素的叠加,给好莱坞电影公司敲响了警钟,在这个数百亿的全球最大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公司充满了不确定性。
据《卫报》报道,在过去的一周,36岁的好莱坞演员马特·威廉·诺尔斯正在为他即将到来的中国之行打包行李,这是他在疫情爆发后首次访问中国。马特回忆说,2009年他第一次作为志愿者来到中国时,好莱坞电影几乎无处不在。但随着中美关系的降温和疫情的爆发,像他这样想在两国间谋得一份工作的人并不容易。
文章认为,在过去的20年里,随着一系列电影保护政策的出台,中国国内电影产业迅速成长。相比之下,包括好莱坞电影在内的非华语电影票房呈下降趋势,而且近年来中国观众的喜好也发生了变化,对好莱坞造成了很大影响。
文章以2021年mainland China十大电影为例,指出榜单中只有两部电影是好莱坞电影(《速度与激情9》和《哥斯拉vs .孔》),而十年前,这个数字是6部。
美国记者埃里克(Erich Eric)在刚刚出版的新书《红地毯:好莱坞、中国和全球文化霸权的斗争》中也指出,好莱坞电影对中国观众的吸引力正在大大下降。“很久以前,你在好莱坞拍这个金字招牌就可以在中国收获很多观众,但现在你必须有一个好的制作和一个能吸引中国观众的故事。”
他以迪斯尼动画电影《恩坎托》为例。本片讲述了一个大家庭中唯一拥有魔法天赋的普通女孩米拉贝成为拯救魔法危机的最后希望。该片去年在北美上映后,连续数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全球票房超过2.46亿美元。但在内地市场却异常火爆,上映30天票房不足8000万人民币。有些人认为
好莱坞电影影响力的下降对应的是中国电影的崛起。Eric认为中国电影制作能力的提升不是巧合,而是十几年努力的结果。
2008年,一部以中国功夫为题材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功夫熊猫》诞生,在全球获得超过6亿美元的票房。“当时这部电影也让一些中国电影人扪心自问,好莱坞是如何把一部典型的中国电影拍得如此成功的。2019年,a流浪地球给出了答案,转折点来了。”
《流浪地球》的拍摄制作花费超过5000万美元,全球累计票房超过7亿美元。许多美国媒体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当时的《纽约时报》甚至将中国在Tai 空领域的突破与电影联系起来,认为中国科幻电影制作和探索Tai 空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埃里克还谈到了中国国产电影《长津湖战役》在观众中的受欢迎程度。他直言,“北京发展国内电影产业并将其商业化的雄心正在奏效,中国观众正逐渐转向国内文化产品”。
诸多因素也给好莱坞敲响了警钟。有专家表示,现在,“包括迪士尼在内的美国电影公司要想和中国合作,就得优先考虑中国国内观众。”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