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
微信发布进一步互联互通方案11月29日晚间,微信发布《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的更新声明》,宣布在监管部门指导下的进一步互联方案。在点对点聊天场景下,可以直接访问外链,在群聊场景下将试行开通电商外链直接访问功能,陆续生效。微信后续计划是开发自主选择模式,为用户提供外链管理功能。
新规出来后,立即有网友尝试分享淘宝到微信的链接,但发现还是打不开。对此,微信回应称,功能覆盖还需要一段时间,周一周二就能完全覆盖。
InfoQ在30日上午体验了这个功能,发现在微信一对一对话中,已经支持发送淘宝等电商平台的购物链接,不会有提示页面。打开链接后进入购物页面,可以直接选择微信支付或者调用支付宝网页进行支付。
但在群聊对话中,需要将网站链接复制到浏览器中才能访问。
对于微信进一步互联互通的方案,网友看法不一。有人说不想开,一时半会儿也很难安静,还要被恶意分享链接打扰。还有人表示支持,分享电商链接时,不需要复制火星文,省去了很多麻烦。还有很多人认为,互联互通要有序,要遵守底线。
这是微信对之前互联互通方案的进一步升级。
9月17日,微信发布《关于调整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的声明》,开放一对一聊天场景中外部链接的接入。同时为用户提供自选功能,设置外链投诉入口。此次更新,微信开放了淘宝、Tik Tok等外部链接,但会先跳转到提示页面,用户确认后才能访问该页面。
附件:关于微信外部链接管理规范更新的说明:
为进一步落实“以安全为底线,分阶段、分步骤”的互联互通方案,在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微信从即日起开始更新外链管理措施(外链调整第一阶段公告见此)。更新内容如下:
1.在点对点聊天场景下,可以直接访问外部链接;
2.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为落实安全底线原则,兼顾用户体验,我们将尝试在群聊场景中开放电商外链的直接访问功能;
3.后续计划开发自主选择模式,为用户提供外链管理功能。
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将继续与各大互联网平台共同推进互联互通方案,积极与其他互联网平台合作,共同实施互联互通,并探索在其他平台顺利使用微信服务的技术可能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解除外链屏蔽才能互联互通微信的这次调整,说明互联互通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互联互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早在今年7月15日,就有外媒报道称,腾讯和阿里巴巴正在考虑向对方开放各自的生态系统。据消息人士称,
双方初步的措施是,阿里巴巴将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腾讯向阿里开放信息共享,允许微信用户使用阿里巴巴小程序等。当时腾讯和阿里都没有对此做出回应。
今年7月起,工信部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其中屏蔽网站链接是此次行动的重点整治问题之一。
9月,工信部相关业务司局召开“屏蔽网站链接行政指导会”。参与公司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网易等。
会议对“外部链接”提出了三条合规标准:具有外部网站链接访问功能的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共享的同类型产品或服务的网站链接应当以相同方式显示和访问;具有外部网站链接访问功能的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可以在即时通讯中收发合法的网站链接,点击链接后可以直接在应用中以页面的形式打开;不能对特定的产品或服务URL链接附加额外的操作步骤,也不能要求用户手动复制链接,转到系统浏览器打开。
解除外链对腾讯和阿里有什么影响?老虎证券做了如下分析:
阿里巴巴短期受益,长期面临不确定性的影响。解禁后,淘宝天猫的商品可以在微信生态中互相分享,拼多多验证了微信是下沉市场的高效获客渠道。但是,对微信的依赖反过来会成为阿里的风险。微信有12亿活跃用户,而淘宝只有8.28亿。如果买家习惯在微信上购物,那么商家更愿意在微信上开店。此外,原本由阿里掌控的买家购买和浏览历史,也可能被腾讯用来搭建另一个电子商务或广告平台。所以阿里在生态开放面前必然会非常谨慎。
对腾讯的影响更复杂,对腾讯投资的公司影响更深远。腾讯自己不做电商。向阿里开放微信对腾讯的影响有限,甚至可能有正面影响。然而,微信视频号即将受到Tik Tok的冲击——抖音的短视频将不再需要在微信中复制粘贴火星文。对于腾讯投资的公司,如快的汽车、拼多多、JD.COM、美团等。,恐怕失去围栏的庇护影响会更大。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识产权律师尤此前在接受InfoQ采访时表示,工信部要求解封链接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如果相关公司不遵守政府的监管要求,可能会面临应用下架、基础电信运营商停止网站托管服务等处罚。“企业的经营应该合规,竞争应该公平有序,而不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在这一阶段,企业应当遵守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落实相应的主体责任。”
解除外链对普通大众来说是好事,再也不用在平台间徘徊了。但是,去除外链屏蔽后,各大企业会采取哪些新的措施来防止流量掠夺呢?企业能否将竞争重点从资源转向服务?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
互联网反垄断渐入深处2021年,互联网反垄断大幕拉开,政府推出诸多有力措施,互联网企业面临更大的反垄断压力。
从阿里因“二选一”垄断被罚182亿,到美团因取消支付宝支付提起的反垄断诉讼,再到随后发布的《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再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的发布...
“有形之手”正在不断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今年3月,腾讯控股董事长花藤首次回应“反垄断”。
在腾讯控股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马表示会积极配合监管部门,总体上尽量合规,保证长期发展。此外,腾讯控股总裁刘炽平表示,他曾多次就反垄断问题与相关部门开会,并要求定期与政府就此进行沟通。在会议期间,他谈到了一些问题,希望为更多的创新在中国发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腾讯一直非常重视合规和要求。
今年4月,阿里召开电话会议,讨论行政处罚决定。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预计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处罚不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公司将采取更多行动降低商户的经营成本。阿里巴巴表示,对平台经济模式满意;全球大型科技公司将面临审查;监管机构正在关注数据隐私和数据保护,数据监管是全球趋势。将在数据使用和收集方面与监管机构合作。
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迎来反垄断、强监管的时代。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反垄断监管可能会成为常态化的趋势。对于巨头来说,反垄断可能意味着动了他们的蛋糕。但对于中小公司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来说,反垄断有利于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