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琼叶
编辑|
11月19日,Tik Tok电商宣布禁止发布学龄前儿童课程和中小学(含高中)学科课程;中小学(含高中)非学科课程只允许在“教育培训-中小学培训-儿童兴趣”类别发布,不得以直播、视频等方式推广相关产品。
本公告确定的学科课程包括但不限于: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科学及其衍生课程。
公告称,此举是为了响应国家“双降”政策。
这已经不是电商平台第一次限制K12课程了。
今年9月,Tik Tok发布了关于K12相关教育培训产品的限制通知,禁止商家在平台上投放和销售学前、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非法校外培训课程和非法电子教材,避免不必要的违规行为,与平台共同维护教育行业的健康运营生态。
随后,商店橱窗里的所有K12课程产品都从Tik Tok撤下,只留下了口算卡、教材、硬件和素质教育课程。很多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只允许在直播间卖硬件或者纸质教材。
此外,淘宝当时还发布公告称,为响应国家“双减”政策,落实有关部门对非法校外培训产品管理的要求,规范非法校外培训产品管理。公告发布次日,淘宝已下架幼儿及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课程,仅保留教具、盒子产品、纸质教材等产品。
教育行业的广告是Tik Tok广告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经营报》报道称,2020年,字节跳动来自教育行业的广告收入为150亿元,2021年的原定目标为250亿元以上。字节跳动的大部分广告收入来自Tik Tok。
根据对App Growing广告情报数据的跟踪,Tik Tok媒体广告中的教育培训广告数量不断上升,2021年第一季度占比5.46%,排名第三。
然而,这一趋势在7月25日“双降”政策发布后戛然而止。界面教育在Aauto Quicker平台上很难找到K12学科课程产品,只有文具、硬件、教材等产品。在JD.COM平台搜索学科关键词,也能找到没有相关课程的产品,只有教育硬件或者纸质书籍,相关课程等产品已经消失。
今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校外培训的通知》,其中提到了校外违规培训的几种“变种形式”,如通过“直播、录播”等方式进行违规违规培训;线下机构通过即时通讯、线上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非法开展线上学科培训。
11月,市场监管局、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提出不区分学科与非学科,要确保中小学(含幼儿园)校外培训广告不在主流媒体、新媒体、网络平台、公共场所、居民区等线上线下发布或播放。
此前,直播卖课一度成为教培机构的主要引流方式。
校长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高图课堂、Ape导师、斑马等品牌在Tik Tok每天直播时间超过6小时,主要面向新用户销售体验课。以高图课为例,每个号在每个平台上加起来每天100万左右,每个月能卖出4-5万单体验课。
日前,这份针对Tik Tok K12课程的专项整治公告,意味着K12阶段的所有学科课程在Tik Tok平台上被全面封杀。非学科课程可以发布,但不能通过流量推广。曾经风靡一时的“直播发货”模式被砍掉了。
“禁止发布此类课程是短视频平台的必然选择。”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界面教育,“随着‘双降’意见的实施,通过短视频发布学科内容,包括直播或录播,都将受到严格监管。”
Tik Tok进行了专项整治,以满足“双减”政策的要求。熊丙奇认为,平台之前存在未取得合法在线教育资质的K12课程内容发布者或发布者涉嫌无教师资质的情况;同时,由于“双减”政策明确规定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不能进行科目培训,Tik Tok平台的教学培训账号可能违反内容发布时间。
“所有校外培训机构都不能再打广告了,大规模营销被封杀了。”熊丙奇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只能是非盈利的,继续做教育,就不能再做生意了。
“机构要看清楚政策,就应该退出,没有盈利空的余地。不能对监管政策的放松抱有幻想。”
针对目前仍有部分空在线销售教育智能硬件和图书教具的观点,熊丙奇对此并不认同。“这类产品不会有空网上销售,之后会逐步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