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差评师在哪里找(“职业差评师”出没外卖平台:小数额敲诈,6元可买一条差评)

本报记者实习生周

在外卖平台上开店的赵明(化名)说,他最近遇到一个“职业差评师”,要求1800元未果。他的新店被恶意差评攻击近半个月,导致店铺评分和销量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广州另一家店铺的店主也表示,曾接到“职业差评师”的勒索电话,店主表示最终会支付1300元“赔偿费”以息事宁人。

据纸媒(www.thepaper.cn)记者调查,“职业差评师”现象存在于各大电商平台和餐饮外卖平台,其中部分利用平台的评分规则和店主对差评的恐惧来敲诈钱财。有的活跃在QQ等社交平台吸引客户,提供“刷评论”服务,比如向他人收费打压竞争店铺,1000元到账前可以买到30条左右的“差评”。

对此,某外卖平台工作人员对本报表示,该平台已收到多条关于“职业差评师”的反馈。目前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操作小组来审核处理评价,但是很难管理。建议店家向平台举报,报警处理。

前述两名店主表示,他们都选择了报警,但因“证据不足”等原因未能立案。

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出现了多起“职业差评师”案件,部分“职业差评师”因敲诈勒索罪被判处1年至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差评集中,商家称被敲诈1800元

赵明在广东惠州经营一家外卖店。今年10月中旬,他在同城的仲恺高新区又开了一家分店。

10月22日晚上9点,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赵明带着他的文件回家了。回到家,他点开外卖平台查看顾客对菜品的评价,发现这一天,分店连续收到7条负面评价,如“吃了一条蟑螂腿让我恶心”、“牛肉臭了几天”、“鸡蛋和蔬菜都是生的”等等,与大川的食品卫生有关。

职业差评师

这些评价让赵明惊出一身冷汗。赵明说他的店特别注重食品卫生,新店也特别注重。“新店刚开始销量不是很高。最怕的就是这种恶意的评价。我就在想是不是附近商家,看我抢了他们的流量,就来找我们了。”

赵明说,那天晚上一个陌生人加了他的微信。对方发了几张“差评”截图,说“得过且过,看删几个”。赵明提出退还全部订餐款,对方回复“1200全部删除,还剩十几个”。赵明多次与对方协商删除差评,但对方态度强硬,称不转账才删除差评,第二天继续评论。



赵明收到“职业差评师”微信勒索1200元。受访者供图

第二天营业后,赵明的店铺收到了7个差评。他暂时关闭了商店。“根据开店经验,如果开店分数一直下降,会很麻烦。”他说,对方删除差评的价格也从1200元涨到了1800元,他还说“现在就停手,不然就给你换执照。”

赵明向外卖平台反映情况,但平台客服人员表示只能删除部分被认定为“恶意评价”的内容,其他评价因证据不足无法处理。10月25日再次开业后,赵明的店铺开始陆续收到差评,直到11月6日,对方才不再纠缠。赵明表示,共收到40条差评,其中28条被平台拦截,12条出现在评论中。

赵明表示,在这些差评的影响下,赵明的店铺评分降至4.6分,订单数量大幅下降。“新店开业第一个周日收到的订单平均在140份左右。经过这些差评,每天接单量只有50单左右。”我借了12万开了这个分店。现在我不仅没有还钱,还得砸在手里。

选择刚开业的店,不超过2000元

赵明说,事发后,他在联系外卖平台的同时,也给惠州当地警方打了电话,但以涉案金额不足2000元为由不予立案。

“没人能治好他们吗?”赵明说,虽然涉及的金额很小,但积少成多。在他出示给该报的聊天记录中,对方曾说:“我们不是针对你的家人,而是针对你的家人...你家跟我在一起太久了,老板都不够给我发工资。”这使赵明认为对方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伙。

对此,17日,惠州市公安局仲恺高新区分局民警向本报表示,是否立案是按照国家通行标准进行的,不同案件采用的定性标准也有所不同。至于外卖商家被恶意差评敲诈一事,分局已经了解情况并上报处理,最终结果会通知举报人。

几乎与赵明同时,广州白云区一家煲仔饭店的老板李航(化名)也表示,自己遇到了“职业差评师”。“我们店开了三个多月,美团外卖评分一直维持在4.8分,但是10月底突然出现了一波差评。”

李航说,第一次集中差评出现在10月31日,当时有9条,和大川的食品卫生有关。“菜里有头发、腐臭的味道、腹泻什么的。当时真的以为是食品卫生有问题,当晚就开了会,要求所有员工都要戴头套和口罩。”

然而,第二天早上,商店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说昨天的外卖吃坏了肚子,要求店家负责人给个说法。李航说,他接电话后,对方改变了说法。“他问我昨天是不是收到很多差评。如果我要删,我会‘赔偿客户’1500元,否则差评会更多。”李航不同意。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李航发现每天商店都会收到七八个关于食品卫生的差评,但一周只有两三个。李航表示,向平台申诉后,同一个账号给的5个差评被删除,但其他差评还在,店铺评分也降到了4.6分,导致销售额下降。他试图联系对方录音取证,但是打不通。



赵明商场收到的差评与大川的食品卫生问题有关。受访者供图

11月3日上午,对方更换手机号后再次打来电话。“他们很谨慎,还是说吃外卖的时候肠胃不好,要付医药费,不付的成本也看到了。我问能不能赔偿800块。他说人工费不够。他还说他们吃我们家(外卖)吃腻了,大家给钱容易。”

李航说,最后他给对方提供的微信支付二维码转了1300元。

转院后,李航立即去当地派出所报了警。他说警方认为证据不足,没有立案。“因为他们联系了我两次,我的手机没有录音功能,我以为转账有证据,没想到还能用。”

11月17日,李航去咨询的白云区和君派出所民警告诉本报,这个派出所也是第一次接到关于职业差评敲诈的报警。因为报警人只提供了转账记录,无法认定对方有敲诈行为。有人建议商家先不要给钱,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收集敲诈证据。“比如不给钱就继续给差评。收集好证据后,你就来派出所报警。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警方表示,敲诈勒索有立案标准,但要看实际情况。

李航说,集中差评后,他的店铺销量直线下降,如果评分低于4.5,店铺的发展就更困难了。“我们现在在搞各种优惠活动,希望能快点把分数拉上去。”

和赵明一样,李航遭遇差评的店铺也是刚开张不久,都处于积累信誉的阶段,写差评的人索要的金额也不超过2000。

“6块钱一个差评”

纸媒记者搜索发现,“职业差评师”团队不仅暗中存在,甚至明码标价“接盘”。



“职业差评师”的聊天记录暗示团队犯罪。受访者供图

通过记者的QQ群搜索,我们发现了一个外卖平台的多个“差评”或“刷评”群,在群里发布“刷评”,然后就会有人私下联系我们。

一个自称“专业刷评”的账号称,其指挥下有多个刷群,付款后当天即可刷。“(外卖)刷销量和字赞4元,量大优惠。”

她告诉该报,大部分外卖店主都是来这里为自己的店铺刷销量和好评的,但如果需要打击竞争对手,刷评价团队也可以为竞争对手的店铺刷差评,但差评的价格是每条6元,还需要付餐费。对方称,差评会影响刷屏账号的评分,对账号伤害很大,所以价格偏高,但差评对店铺影响很大,“一般刷二三十件就够了”,总价不会超过1000元。对方还说,如果一个店铺买了30个差评,至少要再给自己100个赞,否则他们“没钱赚”。



网上买“差评”,不到1000元就能买30个。

当被问及30条差评对一家美团外卖店会有多大影响时,对方表示“大店销量肯定会下降很多,小店也不一定能开”。还说评价内容是真实的,每个账号只评价一次,可以在一周内单独评价,不被对方所有人或平台系统察觉。

针对上述情况,11月16日,本报记者联系了某外卖平台,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平台也收到了多条关于“职业差评师”的反馈,目前正在处理,但很难管理,建议店家向平台反映,报警处理。

“我们现在已经成立了信誉运营团队,对评价进行审核处理,采取系统自动识别、人工受理商家投诉的方式,筛选恶意差评。”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商家受到职业差评师的攻击,可以通过商家后台和商家服务电话向平台进行投诉,由平台的信誉运营团队进行处理。

对于给出恶意差评的账号,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平台核实会员的评价确实存在专业差评等违规行为,将根据用户信用公约扣除用户信用分。

一个“职业差评师”被判刑

导报记者搜索发现,赵明和李航遭遇的“职业差评师”并非偶然。早在两年前,“职业差评师”就开始活跃在电商领域。

近日,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对一起职业差评师案件作出一审判决。法院查明,2018年4月,被告人姜在天猫、、拼多多等电子商务平台上挑选“次品”商品,组织学生恶意下单。学生收到货后,以产品质量不合格、宣传与实际货不符为由,威胁店铺和商家,敲诈钱财。姜某龙除了通过自己购买商品进行敲诈勒索外,还发动学生从数十家网店恶意购买商品以索取利润,还从学生利润中提成或从雇佣其打压竞争店铺的人员处获取报酬。另一被告人唐是姜的学生,先后三次从多家网店恶意购买商品,并以给差评、向工商投诉为由敲诈卖家。

法院认为,被告人姜、唐利用害怕被举报、处罚、影响生意的心理,在进货前就掌握了商品的“破绽”,具有敲诈勒索的预谋。一审以敲诈勒索罪判处被告人姜、唐有期徒刑二年、有期徒刑一年,分别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五千元。

11月16日,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窦向本报分析,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评价的权利,但消费者的评价应当遵循真实、客观、诚实的原则。如果故意做出虚假评价,损害了商家的社会形象,不仅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而且给商家造成了负面影响,则可能构成侵权,商家有权追究其侵权责任。

“‘职业差评师’不是普通消费者。故意做出虚假评价向商家要钱,不仅侵害了商家的财产利益,也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明显违法,甚至可能构成犯罪。”窦表示,“职业差评师”为获取钱财,利用差评威胁商家,迫使商家支付费用或交出财物,其行为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敲诈勒索罪的主客观要件。

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或者多次敲诈勒索(两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财物价值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财物价值在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窦告诉该报,“职业差评师”通常会向多家商家勒索,一家勒索的金额可能不到2000元。但如果多项业务敲诈勒索的金额累计达到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财物的起始刑标准,且符合重复敲诈勒索的条件,也构成敲诈勒索罪。

此外,窦表示,如果“职业差评师”曾经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或者行政处罚,或者以有组织的黑恶势力为名敲诈勒索商家,甚至造成商家相关人员精神错乱、自杀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可以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从重处罚。

编辑:唐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